APP下载

水环境约束下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策略分析
——以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为例

2014-12-22刘翠霞

创新科技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三门峡水源地规划

刘翠霞

(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2)

水环境约束下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策略分析
——以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为例

刘翠霞

(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2)

以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为例探讨水环境约束下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策略,提出了优化产业类型、物质及能量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先行、强化执行力等四个关键点和发展循环经济,在实现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

水环境;产业集聚区;工业发展;污染物排放;环境保护

1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成立于2006年5月,旨在立足三门峡铝土矿、煤矿、电力等资源优势,集中发展工业经济,提升三门峡市整体经济实力,其总体发展目标为全国著名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基地、三门峡经济增长的亮点是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集聚区、陆路口岸、综合物流集聚区。三门峡是河南省185家产业集聚区之一,集聚区内现有较大工业企业发电能力为2800MW的三门峡火电厂、年选矿40万吨生产210万吨氧化铝的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和年产金银贵金属248.47和铜9.5万吨等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等。

2 集聚区水环境敏感性分析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城区的西侧,黄河干流南侧,距离黄河干流约2 km,黄河干流一级支流淄阳河穿过集聚区并经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保护区汇入黄干,淄阳河汇入黄干下游约15 km为三门峡水库。根据河南省饮用水水源地规划,河南省辖黄河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有50个,其中17个分布在黄河干流,33个分布在流域各主要支流。在5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全部取自黄河水的河道型饮用水源地有11个,湖库型饮用水源地有5个,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34个。省辖市水源地37个,县级市水源地13个。水源地设计工程取水量约200多万m3/d,黄河作为河南省沿黄城市重要的饮用水供水水源地,供应沿途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郑州、开封、濮阳等城市2 226.56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水环境保护敏感性极高。随着“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东部流域粮食核心区建设,流域水资源需求和水环境污染物产生量均将大幅增加,居民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防控凸显重要。

3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集聚区发展模式

3.1 基于环境保护的关键点。其一,主导产业低排水低风险。1986年三门峡升格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形成了以能源工业、铝工业、黄金工业、煤化工和林果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格局,同时传统产业特别是能源工业、铝工业、黄金工业、煤化工等重工业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和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三门峡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实现低端、粗放、向高新、专属、特色转变。同时深入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因此,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作为三门峡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集聚区发展产业定位的确定下在研究中。首先在明确了主导产业的低排污低风险的前提下结合三门峡市及产业集聚区现有产业基础,确定了主导产业为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并兼顾当地传统的节能照明、林果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等低排水行业。截止目前,集聚区已经完成开发面积1 635.25ha,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进驻企业3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04亿元,全年实现企业税收收入8.8亿元。其二,实现物质、能量的梯级利用。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集聚区工业发展必须在保证黄河干流水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研究针对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所处区域环境特点和集聚区现有产业基础,提出了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开展集聚区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利用,降低集聚区污染物的最终产生量。一是依托集聚区现有三门峡电厂开展集聚区集中供热,并积极利用开曼铝厂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实现集聚区热源统一供应,避免单个企业自建分散锅炉供热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是利用三门峡火电厂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特点,依托三门峡火电厂循环水系统,建设集聚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将集聚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尾水送入三门峡火电厂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电厂循环水系统,直接减少了大量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黄河干流影响黄河干流水质威胁沿途饮用水水质安全。三是结合集聚区现有产业,积极开展集聚区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如利用三门峡火电厂燃煤灰渣和脱硫石膏以及开曼铝厂赤泥进行建筑材料的生产等。其三,基础设施提前建设水环境的敏感性决定了三门峡集聚区的发展必须走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确保集聚区基础设施的完善,避免小规模散乱开发造成的监管难度和环境污染,研究提出了基础设施先行建设,即在集聚区成立后由市政府主导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配合,并积极利用第三方投资筹备开展集聚区供热、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集聚区依托现有企业利用第三方投资的形式,已经完成了2万m3/d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和8万m3/d的中水回用深度处理工程。由于集聚区内已运行企业三门峡火电厂和开曼铝厂可分别提供蒸汽量1 400MW和420MW,供热量较大,可以满足三门峡下市区和集聚区的用热需求,所以研究提出利用三门峡火电厂蒸汽进行集聚区集中供热,禁止集聚区自建燃煤锅炉,实施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后,可以实现集聚区无分散燃煤锅炉房,废水零排放,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环境管理的监管难度和保证了污染物排放的可监控和便于管理的优点。其四,强制规划执行力。集聚区规划是集聚区建设的龙头,是引导集聚区合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性依据。一个区域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高起点规划,因此,鉴于各地普遍存在规划执行力偏弱,政府行为和领导决策的变化对规划的实施有较强的影响,研究提出:加大宣传,提升各层次人员对规划的理解和认识;建立有效的管理与监控的机制,建立动态监管系统,改善监管效果,并积极鼓励普通公众参与监督规划实施;建立定期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和激励制度;由于规划中几乎所有的规划目标都涉及多个执行部门,从目前综合来看,“九龙治水”,各管各的,条块分割和缺乏衔接的情况很严重。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管理资源被大量浪费,执行力互相抵消,因此,加强规划执行力还应加强有关政府各部门相互沟通协调。

3.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结合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特点,研究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的“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努力培育“资源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废弃物回收再生”的生态型循环经济模式。并提出企业层次、企业群落层次和区域层次三个方面循环经济要求。首先,在企业层次:积极开发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重视能源的再利用,结合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从生产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循环利用等方面满足国家一级或二级清洁生产要求,以实现降低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全厂废水零排放,减少对外环境的影响。其次,企业群落层次:在集聚区内部建立多个企业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使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共生系统,建立不同工艺流程、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耦合、横向共生及资源共享。如以集聚区现有的大唐三门峡发电有限公司、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开曼铝厂、黄金加工(拟建)作为集聚区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企业,利用其供电供热、中水回用措施,实现基础设施(热、电、供水、排水)的优化配置。结合集聚区优势主导产业开曼铝厂、黄金加工(拟建)项目的实际特点,在集聚区内积极发展和开拓有色金属下游深加工项目,提高有色金属加工项目单位产品附加值,保障集聚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集聚区主导产业与其他企业联合形成生态产业链条,构筑企业共生系统,是集聚区内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区域层次:充分利用区外的资源和废物,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使所有的废物经过资源化处理后,最终进入社会的废物达到微量化和无害化。以生态工业为重点,推行传统产业生态转型。由点到面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市场调控,争取在集聚区规划年限内,逐步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构成相融共生的产业生态链,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随着河南省各地市185个产业集聚的快速发展,各产业集聚区独特环境特点和发展需求也逐步展现出来,因此,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如何做到在发展的同时不恶化甚至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成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研究通过提出低排水产业定位、物质能源梯级利用、基础设施先行建设、强制规划执行力四个关键点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集聚区工业发展的同时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排放,实现区域环境保护。

[1]王海英,董锁成,等.黄河沿岸地带水资源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79-83.

X53

A

1671-0037(2014)11-29-2

刘翠霞(1980-),女,硕士研究生,注册环保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

猜你喜欢

三门峡水源地规划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张超丽作品
宁夏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An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rrors in Oral-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