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化经验历久弥新发扬光大再创辉煌:纪念原化工部开展“学吉化”活动25周年暨吉化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

2014-12-20柴玉田

化工管理 2014年34期
关键词:吉化化工行业化工

文/柴玉田

巍巍龙潭山,滚滚松花水。在全国化工行业,一说起吉化,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敬意油然而生。这不仅因为吉化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化工城,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曾是我国化工行业的先进典型,还因为在这座美丽的化工城,孕育了宝贵的吉化经验。吉化经验是我们党办好企业的传家宝和石油化工行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4年8月,欣逢全国化工行业开展“学吉化”活动25周年、吉化公司成立60周年。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原化工部部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原化工部副部长李士忠莅临吉化,参加以“长子百年梦,薪火永相传”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本刊也从2014年1至12月隆重推出“今日吉化”栏目并进行连续报道,同时利用“人物”等栏目进行了相关报道,旨在进一步弘扬吉化经验、吉化精神,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全国化工行业管理科学化水平,再创新的辉煌。

“大力发扬光大吉化经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老领导就发扬光大吉化经验,继往开来再创新辉煌,相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吉化考察时指出:“吉化不愧为中国化工行业的长子,不愧为我国工业战线上一面鲜红的旗帜。这面旗帜不仅始终飘扬,而且高高飘扬!”

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贺国强2012年3月24日在视察东北期间谈到企业管理时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鞍钢宪法’、‘大庆精神’和‘吉化经验’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要继续发扬光大,特别是要着力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下大气力解决一些企业管理滑坡、纪律松弛的问题,不断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化工部部长顾秀莲2014年8月28日在召开的“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25周年、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暨《激情岁月》出版发行座谈会”上深情地说:“‘吉化经验’的最大特点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群众创造的,又被群众所认可和遵循。它的可贵之处,不在于说得多好听,而在于从身边小事做起。也是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的,‘要落实,要将小事儿做实’,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坚守。吉化经验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使其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经过60年,吉化已经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管理经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当代管理模式,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具有时代精神。吉化的‘四种精神’,已被重新挖掘提炼为‘麻袋毛精神’、‘矛盾乐精神’、‘背山精神’和‘登天精神’,每一种精神都跟着一组不同时期的故事和代表人物。吉化‘严细实快’作风,也在内容上有了新的阐述和提升。以‘四种精神’为代表的政治优势和以‘严细实快’作风为核心的基础管理优势,已经作为吉化的软实力,成为立企之魂、传家之宝,不仅成就了吉化的今日辉煌,更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经典案例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比方,一说到领导作风、干群关系,至今人们还想到的是吉化‘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作风,过去这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第二个是一说到员工与企业,人们也会马上想到吉化‘想主人事,干主人活,说主人话,尽主人责’的主人翁意识,工人就是工厂的主人,就是主人翁;还有第三是一说到厂容厂貌,就会想到‘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的吉化标准;一说到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马上就会想到吉化‘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按着标准做,沿着程序走,习惯成自然的’的管理品格。另外,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厂容厂貌、‘四室两箱’、岗位记录仿宋化等,几十年坚持,一代代传承,至今不走样,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顾秀莲同时指出:“吉化的这种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思考,要加以总结和提炼,要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要创造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十八大以后,我们的管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台阶怎么上,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是可以延伸的,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怎么对待党的事业,就要延伸,从政治意识形态延伸过来。还有主人翁地位问题,工人怎么成为主人,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工人才是主人,怎么体现工人的利益和党的利益、国家利益的一致性,怎么把‘中国梦’、‘我的梦’结合到一起?要进一步研究、考虑这些问题。要研究怎样创造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理论。”

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老领导的谆谆教诲,亲切话语,殷切期待,为全国化工系统继续弘扬光大吉化经验,继承吉化光荣传统、创新发展吉化经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发扬光大‘吉化经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是化工企业的迫切要求

在“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25周年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暨《激情岁月》出版发行座谈会”上,化工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开展学吉化活动,大力发扬光大吉化经验,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升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当年“学吉化”先进单位、陕西渭河煤化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钱嘉斌表示,吉化作为我们化工系统的标杆,25年来,吉化经验在全行业产生着深远影响。可以说,吉化经验在我们化工事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渭化从开始筹建到现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将吉化作为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我个人从2000年6月担任公司总经理至今,10多年来,一直将吉化精神和吉化作风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渭化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学习吉化精神,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伴随着“学吉化”活动的不断深入,目前渭化集团公司总资产48亿元,年销售收入在22亿元以上。吉化精神25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升,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始终是我们化工行业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们要更加深入开展“学吉化”活动。

伴随着“学吉化”活动成长起来的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杨雄伟同志深情地说:“吉化精神是全国化工行业的自豪。它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我们化工企业生根开花的结果。虽然以’吉化‘命名,却是全国化工行业爱岗敬业、艰苦创业、承担事业、成就伟业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的结晶。25年来,它永远在我们心中。我自己就是在’学吉化‘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我一进单位就赶上’学吉化‘,单位组织了十几批的’学吉化‘代表团,我记得我也是来住了十几天,一点一点的学,着实把吉化精神和’严细实快‘作风铭记于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上海化工局、化工系统这些单位的生产管理、现场管理和作业管理。’吉化精神‘促进了我们华谊的生产管理,也改变了我们的企业面貌。尤其我们感觉到,在那些平凡的工作中、在岗位的操作中体现出的’吉化精神‘是我们华谊人无限敬佩的。当年的’麻袋毛精神‘、’矛盾乐精神‘、’背山精神‘、’登天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华谊人来说,就特别需要忘我奉献。’吉化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华谊人,到2020年实现’1350‘的战略目标:即营业收入1000亿,实现从一个华谊全国业务向一个华谊全球海外发展的转型;进入中国化工行业的前3位,中国制造业50强和全球化工的50强。我们将永远用’吉化精神‘激励华谊人的发展。”

贵州开磷(集团)公司领导王开义在会上以《开磷“学吉化”,永远在路上》为题,回顾了1989年10月在开磷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化工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学吉化”活动的决定》,贵州开阳磷矿矿物局党委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紧紧抓住有力时机,迅速扎实地开展了“学吉化”活动激动人心的场景:为了把“吉化经验”真正的学到手,1990年6月,开阳磷矿矿务局领导亲自带领10个人,专程前往吉化现场观摩和学习考察后,认为“吉化经验”真实可靠,建议全体干部职工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并提出了要用整风的精神找差距,以“吉化作风”“学吉化”。所以,到了1991年4月下旬,开磷被化工部授予了“‘学吉化’先进单位”。2013年,开磷的资产总额是1990年的101倍,职工收入也有10倍以上的增长。上述成绩的取得,都是几代开磷人“真心实意’学吉化‘,奋发图强建开磷”取得的丰硕成果。下一步,开磷将切实以吉化为榜样,依托已经形成的多元产业平台,力争在2020年,将开磷建成千亿元企业。

中国乐凯集团公司领导王一宁表示,吉化是化工行业的一面旗帜,吉化精神始终是乐凯学习的榜样。“吉化经验”,使乐凯受益匪浅。“严细实快”作风已经渗入到了乐凯的各项管理之中。从“十一五”到现在,乐凯的销售收入和资产规模都翻了一倍,这也得益于乐凯始终坚持将“吉化精神”渗入到方方面面。今后,就是要把“吉化精神”融入到乐凯现在的业务中去。

作为民营企业代表、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鹏凯实话实说:“到了吉化,感受到没有吉化的管理,就没有我们民营企业管理的存在,因为民营企业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如果吃饭问题不解决好,所有的管理就都没有基础。”刘鹏凯认为,“吉化是中国化工乃至中国企业管理的黄埔军校,吉化经验不仅仅是吉化的财富,也是中国的财富乃至世界的财富。我90年代’下海‘到工厂以后,就开始用吉化的管理经验来做一篇文章。对吉化经验,我们一一秉承。我们的企业不到百人,但是我们打造了一个’黑松林‘品牌,吉化的管理经验真是治病的良药。我今天带来两本杂志,这是我们2012年开始‘学吉化’时刊发的文章。今年我们又开始‘学吉化’,叫’再学吉化‘,上台阶,求发展。”

刘鹏凯谈了黑松林公司“学吉化”的体会和感想:“我们黑松林是’学吉化‘开出的花,结出的果。比如说吉化的‘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我们是搞粘合剂的,我们要做到‘地上无遗胶、脚上不挂胶、桶里无余胶’。”

刘鹏凯还谈及下步“学吉化”的打算:“就是要走出去,请进来,用多种形式传播吉化经验,认真落实顾秀莲副委员长提出的四个方面要求,做到‘领导支持,企业认同,员工喜欢,学有成效。’”

无论是中央企业代表还是地方企业的代表;无论是国有企业代表还是民营企业代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吉化经验是我们的传家宝,在新时期,我们要再次开展“学吉化”活动,让吉化经验代代传承!

“牢记使命,薪火传承,努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是吉化人的郑重承诺

吉化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同志表示:“作为吉化人,我们为吉化取得的成就,深感骄傲和自豪;作为吉化的现任管理者,更加感觉到薪火传承的重大责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将珍视历史,牢记使命,薪火传承,努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60年来,吉化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上,坚守严细实快,从’老三创‘到’新四创‘,从’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到’一平二净三见四无‘,形成了独特的基础管理优势,成为吉化的管理精髓;在60的创业发展中,吉化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典型,孕育了’四种精神‘,锤炼了’严细实快‘作风,成为全体吉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汇聚成了一支作风硬、素质高,具有较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的优秀干部员工队伍,形成了吉化的人才优势,构筑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孙树桢坚定的说:“我们将继续丰富‘吉化经验’,不断光大‘吉化精神’,始终坚守‘吉化作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吉化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风貌,投身于打造百年化工的新实践,不断创造吉化更加美好的未来!”

孙树桢同志的发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展示了1.7万多名吉化人继承发扬光大吉化经验精神,创新发展吉化经验,让吉化旗帜高高飘扬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014年9月5日,《化工管理》杂志社就纪念化工部开展“学吉化”活动25周年、吉化成立60周年专访了原化工部副部长、当年开展“学吉化”活动的积极推动者李士忠老领导。李部长异常兴奋,在回忆当年在全国化工轰轰烈烈地开展“学吉化”活动时激动地说:“这是中国化工行业面对新挑战、迎接新世纪坚定起飞的重大举措,它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化工行业‘新长征’的大幕,宛如一次播种,它让一种精神在化工人的心中生根发芽,驻足在祖国丰润的大地上。恰似一面旗帜,它高高飘扬在远方,召唤着化工人以奔跑的姿势向前、向前;它是一束火炬,在那特殊时期及时点燃,洞照前进的方向;它是一组清亮的音符,奏响化工行业跨世纪的乐章,回荡我们的耳边,久久鸣响……历史已经喧然而去,一晃儿几十年已经过去了,特别对吉化,我的确有着一番无以言表的亲情,在吉化蹲点总结经验,肩负全国化工’学吉化‘的重任,’学吉化‘表彰会议的召开,以及吉化历届老领导的音容笑貌都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那时我常常想,现在的吉化怎么样了,有了新的发展没有,管理还那么过硬吗?有幸的是,在化工部撤销16年后的2005年7月下旬,应吉化公司领导的盛情邀请,再次来到久违的吉化,用几天时间,认真仔细地参观了吉化的各主要生产厂。于是我的精神为之振奋,它真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重大的变化,尤其现场管理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部长语重情长地说:“让我们重温吉化经验,再次开展’学吉化‘活动,以促进我国化学工业更大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在“让吉化旗帜高高飘扬”这一目标引领下,在企业要求再次开展”学吉化“活动的强烈期盼下,吉化经验必将在全国化工系统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吉化化工行业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再谈吉化的基础管理工作
抗疫情,石油和化工行业勇做贡献
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成绩单
浪涌保护器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关于开展纪念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全国化工行业“学吉化”25周年活动追记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今日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