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成本内部化对皖江示范区工业竞争力的影响

2014-12-20马自俊

财经理论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内部化皖江工业废水

马自俊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一、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意义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针对环境成本的负的外部性问题提出的,是将环境外部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计入产品的总成本,成为同资本、劳动、资源、技术等要素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①。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在明确其产权的基础上,对环境外部成本进行价值评估并将它们内部化到生产和消费商品与服务的成本中,从而将企业的行为调节为社会最优的生产和消费组合,由此,环境成本外部性得以消除,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一直以来,企业对环境破坏所产生的成本中的大部分都由社会来承担,而企业只承担其中的很少一部分②。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企业一般都会追求利润而忽视环境破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但是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强调的主题,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成为了管理层主要目标之一,同时,“边发展边治理”的指导思想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政府片面追求GDP,而企业产生的环境问题则被忽略,使得企业并不承担太多的环境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使得企业核算时,只关注内部发生的环境事项,比如:排污费、绿化费等。而对于企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外部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则不被纳入企业核算范围,最终将由社会为企业承担。可以看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全社会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的完善。然而,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却一直不能在实务中得以运用,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企业环境成本未能内部化,未能纳入企业成本核算范围内。因此,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显得非常重要,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成本内部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环境问题,比如: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环境经济损失等等,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和制约。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必须将企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内部化计量,如果企业不能准确计量环境成本,从长期看,其产品的国内外贸易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如果企业要在国内外市场获得长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就必须考虑自身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对当期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计量,而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考虑环境的将来影响,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

(2)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性要求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由于环境资源的市场不健全,虽然环境资源具有很强的稀缺性,但其价格在市场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某些企业对于环境资源必然滥用,其结果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同时,环境资源由于自身不可分割或难以分割的特点,造成产权界定成本非常高,因此环境资源通常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由于公共物品可以无偿使用,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造成了环境的退化和资源的浪费。由于稀缺性和公共性,市场无法正常反映环境价值,因此必须将环境因素视为生产要素,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消除其成本外部化的问题,通过市场将其价格机制反映出来,增强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解决环境退化问题。

(3)环境成本内部化是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和竞争机制的要求。多边贸易体制要求逐步取消与市场机制相悖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的一个前提③。通过建立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可以合理调节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防止环境成本外在化造成对环境资源的掠夺和滥用;同时,在产品成本中反映环境成本,可以消除一些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贸易壁垒,降低由于受到生态倾销、环境补贴的指责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此外,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标准的实施要求,都已明确规定各类企业必须为其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环境的负面影响承担相关责任,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也要求企业必须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二、环境成本内部化对竞争力影响研究的文献回顾

环境成本内部化施行与否,主要在于环境政策的推动力。若一国或地区的环境政策较为健全和严格,则该地区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效果则较好④。因此,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环境成本内部化对竞争力影响时,将环境政策对竞争力的影响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环境政策的实施将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将影响企业总成本的高低,影响企业乃至地区的竞争力。目前,环境政策以及环境成本内部化对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环境政策的实施将降低竞争力

Robison(1988)、Kalt(1988)、Walley & Whitehead(1994)、Ederington & Minier(2003)、Triebswetter& Hitchens(2005)、Tewari& Pillai(2005)以及曾凡银(2001)等学者认为:在推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前提下,环境政策的实施将大幅度增加环境成本,必将显著地增加企业产品的总成本、降低生产率,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该地区实施环境政策越严格,其环境总成本就越高,整个地区在一国或区域内的竞争力也将降低。

(二)环境政策的实施与竞争力没有必然联系

Walter(1982)、Grossman & Krueger(1993)、Levinson(1996)、Xu(1999)、Wheeler(2001)以及赵细康(2003)等学者认为,虽然从理论上看,环境政策的实施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得以推行,必将对企业乃至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环境政策以及环境成本内部化,只是众多影响竞争力因素中的一个,企业以及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力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三)环境政策的实施将增强竞争力

Brechner,West & Lynch(1992)、Porter &Vander(1995)、Majumdar& Marcus(1998)以及曲如晓(2001)、凤亚红(2003)、郝海波(2008)等学者认为,随着环保时代的到来,环境行为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市场准入标准,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基本要素。从长期角度看,严格的环境政策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顺利实施,在保护市场的同时也获取了市场的先行优势,即先行性的环境政策具有竞争优势,必然能够增强企业乃至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力。

三、环境成本内部化对皖江示范区工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工业的增长方式总体上是粗放型的,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得是巨大的环境污染损失。一是工业生产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最终导致地区环境污染治理困难;二是由于各地区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环保意识的差距,地区间的工业生产和销售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环保因素和环境技术标准的制约。对于皖江示范区,根据其规划要求,在产业承接中应瞄准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制造与加工类等工业企业,这一规划必然对皖江示范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现有文献,实施环境政策,推行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可能损害地区的竞争力,也有可能促进地区的竞争力。皖江示范区的工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如果受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损害,将会削弱该地区工业的竞争力;相反,如果受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促进,将会增强该地区工业的竞争力。由于皖江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各个地方政府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各不相同,受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将选取皖江示范区内的8个城市(地区),研究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对该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模型建立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将环境因素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将环境成本计入产品总成本中。因此,可以借鉴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

上述公式中,Q为产出量,K、L分别为资本与劳动两个要素,A、α和β为三个参数。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将皖江示范区的工业总产值(V)作为产出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地区工业竞争力越强,则表现为该地区工业总产值越高,反之地区工业竞争力越弱,该地区工业总产值越低。环境成本内部化(E)是将各种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造成的外部成本作为内部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总成本,成为同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根据地区经济指标的相关特点,地区工业总产值与该地区工业增加值(I)存在着相关关系。为了研究环境成本内部化对皖江示范区工业竞争力的影响,按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建立模型:

两边取自然对数,并令lnA=C,由此得到模型:lnV=α·lnE+β·lnI+C。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采集

1.环境成本内部化指标的选取

环境成本内部化重点在于环境成本如何确认和计量,是环境成本核算的基础和前提;环境成本的高低虽然受区域内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是环境政策是影响环境成本最重要的因素,而区域内诸如自然条件、环境技术能力等其他因素尽管也会影响环境成本,但往往需要通过环境政策对环境成本产生影响。同时,由于环境的自身特点,不完全具备商品的特征,使其不能像资本和劳动力一样可以清晰的核算。因此为了使环境成本的计量具有可操作性,常用地区环境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来考察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情况⑤。

反映环境政策措施实施力度的指标可以用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衡量,即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为数据基础,计算出每单位工业总产值废水排放量。当某一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强度上升,表明该地区环境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下降,则环境成本内部化推行的力度减弱;反之则环境成本内部化推行的力度增强。因此选取工业废水排放强度(E)作为反映环境成本内部化推行力度的指标。

2.皖江示范区工业竞争力指标的选取

皖江示范区的各城市(地区)工业总产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地区的竞争力,某一地区竞争力的升高或者降低,可以非常直观的从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中体现出来。此外,存在工业废水排放的地区中,规模以上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较多,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较大,是环境政策重点针对的对象。因此本文选取皖江示范区各城市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V)作为反映该地区工业竞争力的指标。

3.地区工业增加值的选取

本文认为,地区工业增加值也是影响该地区工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变量。根据经济指标的理论依据和计算原理,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两个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考虑到皖江示范区工业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因此,本文将皖江示范区各城市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I)作为该地区工业增加值。

4.样本的选取与数据的采集

根据规划范围,皖江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县。在2011年,巢湖市被撤销,分拆并入合肥、芜湖和马鞍山三市,而六安市的舒城县和金安县在皖江示范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少。为了保持样本数据的连续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样本最终选取8个城市,即: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以历年的《安徽统计年鉴》为依据,搜集了2000年至2010年皖江示范区各城市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V)、工业增加值(I)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并以此计算工业废水排放强度(E)。考虑到各年的数据均是以当年现价为标准,因此以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0年为100)对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以及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进行整理,同时,为使自然对数值保持正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单位取值为万元,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的单位取值为万吨/亿元。最终整理获得8个城市在2000年至2010年的lnV(万元)、lnE(万吨/亿元)和 lnI(万元)数据,并利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1.以合肥市为例,根据各年《安徽统计年鉴》的数据,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2000年的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整理计算得到如表1:

表1 2000年—2010年合肥市的lnV(万元)、lnE(万吨/亿元)和lnI(万元)

利用EViews软件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合肥市的lnV、lnE和lnI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可决系数 R2=0.9955,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自由度 n -k -1=8,F=1105.079040 > F0.1(2,8)=3.11,说明模型总体是显著的。|tα|=4.353864> t0.05(8)=1.860,|tβ|=8.440904 > t0.05(8)=1.860,|tc|=4.664629 > t0.05(8)=1.860,说明各参数均是显著的。因此得到模型:

由于系数值表示,lnE和lnI每改变一个单位,将分别使lnV增加或减少α倍和β倍。从以上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合肥市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每下降一个单位,将使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自然对数增加21.2181%,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将促进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即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推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合肥市的工业竞争力,促进该地区的产业发展。

2.皖江示范区8个城市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于本模型关注的主要是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因此系数值统计的是每个城市lnE的系数α,如果α显著并为负值,说明推行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增强该地区工业竞争力;反之则表明推行环境成本内部化会降低该地区工业竞争力。

对其他 7个城市的 lnV、lnE和 lnI数据经EViews软件依次进行回归分析,整理得到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选取的8个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工业竞争力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皖江示范区主要的8个城市,其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较高。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其模型总体均为显著的;在8个城市中,只有宣城的?参数值不显著。这说明宣城还存在其他重要变量影响该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参数值来看,对于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和滁州等7个城市的参数值均为负数,表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下降,将促进该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在这7个城市,其lnE每下降一个单位,将分别促进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自然对数lnV增加21.2181%、9.3646%、25.5609%、36.4924%、26.7016%、21.3858%、4.0833%,表明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地区的工业竞争力。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一些地区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量相对较少,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推行对于促进这些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有限,控制废水排放量的环境政策对它们的影响不大,从而没有大幅度增加其生产成本,比如芜湖和滁州两个地区均属于上述原因;其二,一些地区的工业或是技术水平较高或是已经形成规模,严格的环境政策的实施将使其在执行环境成本内部化过程中,转变和更新技术和设备的速度较快,从而达到既减少废水排放的环境目标又提高了产出率的经济目标,比如合肥、马鞍山、铜陵、安庆和池州等地区均属于上述原因。所以对于这些地区而言,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推行力度增强,有利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下降,将促进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加,提升该地区的工业竞争力。

四、结论与启示

由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是环境政策措施实施力度及效果的集中体现,因此可以作为体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指标。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最终反映到工业总产值上。考察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则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与工业总产值回归分析得出。在皖江示范区所考察的8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的工业由于加强环境监管,降低了排污强度,提升了竞争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地区工业发展;另外1个城市的工业由于模型的局限性尚不能确定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工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

皖江示范区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示范区产业承接发展要遵循四项原则,即:坚持高端承接,坚持创新承接,坚持联动承接,坚持绿色承接。这些原则的制定,为该地区工业发展明确了方向。特别是绿色承接,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集约利用了资源,禁止了落后产能转入,大力发展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高了资源产出率,促进了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根据皖江示范区的产业布局,对于芜湖和滁州,产业承接主要集中于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非常有限。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加强环境政策推行环境成本内部化,在该地区工业生产中,环境成本的总量占总成本的比例相对较少,对该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影响也相对较低。

对于合肥(磁性材料生产地)、马鞍山(冶金材料生产地)、铜陵(有色金属生产地)、安庆(化工生产地)、池州(碳酸钙等原料生产地)等5个城市,其承接的产业均存在污染较大的可能。然而,由于这些地区工业大多都经历了从重生产轻环境到生产环境并重的过程,在这些地区相关工业生产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也加大了排污新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因此工业生产中污染控制的总成本相对较低。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过程中,环境成本在生产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在短期内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推行对于总成本的影响有限。而从长期看,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推行促使地区工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产品口碑,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增强了该地区工业的竞争力。

因此,严格的环境政策因其符合地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环保意识地提高,使得可持续的生产和销售形式在地区发展中受到追捧。作为国家级示范区——皖江示范区如果想在未来的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继续实行严格的环境政策,积极推行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使得整个地区获得市场的先行优势,扩大可持续生产和销售的范围,增强地区工业的竞争力,实现整个地区的产业承接的可持续发展。

[注 释]

① 王玉婧.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规制及贸易与环境的协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77.

② 姚圣.环境会计控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81.

③ 王玉婧.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规制及贸易与环境的协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9.

④ 李志学,邹荣.能源产业环境成本计算与监管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8.

⑤ 胡国珠等.环境成本内部化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0,(9):126.

[1]曲如晓.贸易与环境:理论与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6-136.

[2]俞海山.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贸易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9,(1):89 -93.

[3]谢海燕.反映环境成本的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2010,(7):39-41.

[4]Robison,H D.Industrial Pollution Abatement:The Impact on Balance of Trade[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88,(1):187 -199.

[5]Kalt,J P.The Impact of Domestic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Policies on U.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In Spence A M,Hazard H A.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Cambridge,Mass:Harper and Row,Ballinger,1988:221-262.

[6]Walley,N;Whitehead,B.It’s not Easy Being Gree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3):46 -52.

[7]Ederington,J;Minier,J.Is Environmental Policy a Secondary Trade Barrier?An Empirical Analysi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37 -154.

[8]Triebswetter,U;Hitchens,D.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13):733-745.

[9]Tewari,M;Pillai,P.Global Standards and the Dynamics of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in India’s Leather Industry[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5,(2):245 -267.

[10]周瑜蓝.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6).

[11]Walter,I.Environmentally Induced Industrial Relocation to Developing Countries[A].In Rubin S J,Graham T R.Environment and Trade:The Rel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C].Allanheld:Osmun,Totowa,NJ,1982:67 - 101.

[12]Grossman,G;Krueger,A.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A].In Garber P.The U.S - Mexico Free Trade Agreement[C].Cambridge:MIT Press,1993:13 -56.

[13]Levinson,A.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Industry Location: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vidence[A].In Bhagwati J N,Hudec R E.Fair Trade and Harmonization:Prerequisites for Free Trade?[C].Cambridge:MIT Press,1996:429 -458.

[14]Xu,X.,Do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Redu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Goods?A Global Perspective,World Dev.1999,(7):1215 -1226.

[15]Wheeler,D.Racing to the Bottom?Foreign Investment and Air Pollu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2001,(3):225 -245.

[16]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7-216,70-86.

[17]Brechner,R.J.;West,S.;Lynch,M.Trachoma and Flies:Individual vs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J].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1992,110:687 -689.

[18]Porter,M.E;Vander,L.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4):97 -118.

[19]Majumdar,S.K.;Marcus,A.A.D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Retar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U.S.Electric Utilities[R].Working Papers(Facult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1998,(1):43.

[20]孙瑞华,周鹏,黄丽媛.大中型高技术工业企业创新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4).

[21]郝海波.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关于波特假说的新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3):85 -88.

[22]管卫东.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J].企业经济,2012,(6):24-27.

[23]李克国,魏国印,张宝安等.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73-75.

[24]苏茜,陈璇.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09,(1):30-33.

[25]黄当玲.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25-129.

[26]侯伟丽,方浪.环境管制对中国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7):67 -72.

猜你喜欢

内部化皖江工业废水
硝酸银沉淀法去除高盐工业废水中卤化物对COD测定的干扰
水处理工艺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小鲟”过皖江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阻力及对策分析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研究
工业废水中的生物脱氮工艺及其应用效果比较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
正是乘风破浪时——浅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