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绒山羊育种工作推动绒山羊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14-12-20郑友民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

中国畜牧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绒山羊羊绒遗传

文│郑友民(全国畜牧总站 副站长)

绒山羊是我国珍贵的遗传资源,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绒山羊产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当前,绒山羊种业产业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尽快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和思路。

一、我国绒山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绒山羊是我国珍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绒山羊存栏量、羊绒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12年,全国绒山羊存栏超过6300万只,羊绒产量1.8万吨;出口山羊绒226吨,价值达2.28亿美元;出口羊绒衫1600万件,金额达6.3亿美元。近10年来,我国羊绒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羊绒及制品加工数量、生产能力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涌现了以鄂尔多斯、雪莲、鹿王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加工企业集团。近几年,绒山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随着世界羊绒加工技术、设备、企业由国外向国内转移,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羊绒制品加工中心,全世界羊绒贸易量的80%出自我国,出口创汇逐年递增,“世界羊绒看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我国十分重视绒山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将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西藏山羊和牙山黑绒山羊列为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建立了5个国家级绒山羊保种场、保护区,国家级牙山黑绒山羊遗传资源保种场也通过了初审;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保存了一批优秀资源和育种素材;组织开展了绒山羊遗传资源调查,测定了绒山羊羊绒品质及遗传多样性,摸清了我国绒山羊资源状况。

多年来,我国绒山羊主要产区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绒山羊生产。一是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的选育提高、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一批新品种、新品系,如陕北白绒山羊、博格达绒山羊、晋岚绒山羊等。二是开展了区域性良种普及推广工作。辽宁省在其8个绒山羊主产区实施了“绒山羊良种工程”项目,大幅度改良低产绒山羊,使产区各个县区的个体产绒量达到了600克以上,饲养量减少了2/3,但羊绒的总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三是舍饲技术在一些地区得到普及。例如,陕西省榆林市是传统养羊地区,该市从2002年起实行封禁,全面推行舍饲圈养,基本实现了绒山羊养殖与植被保护生态建设的双赢。四是积极开展羊绒品质、绒山羊营养需要、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制定绒山羊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绒山羊种业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纵观整个绒山羊产业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绒山羊产业发展还不够均衡,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1.养殖粗放,良种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绒山羊主要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饲养管理水平低,羊只普遍营养不良,羊绒色泽、强度、弹力均受到影响。养殖品种良种化程度较低,导致平均生产性能水平较低。据调查,优良品种如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可达900克以上、650克以上,而全国的平均产绒量仅为200余克。

2.性能测定、羊绒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测定手段落后,选种选配数据不足,育种基础工作缺失,大部分种羊场难以做到按照羊绒品质进行科学选种育种工作;原绒“优质优价”难以推广,生产与流通、加工之间的脱节,导致各地在绒山羊改良过程中出现了一味追求产量提高,而忽视羊绒细度,使羊绒纤维直径出现趋同变粗的趋势;质量检测服务体系不完善,掺杂使假现象时有发生,养殖者与收购企业在毛绒定级中常常发生质量和价格争议,严重影响、制约了我国绒山羊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加工产能过剩,羊绒制品品质良莠不齐。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工能力过剩,重销售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羊毛绒精深加工产品仅占总产品产量的20%左右,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不惜以降低原料成本和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竞相压价,致使羊绒制品品质难以提升,假冒伪劣现象也屡有发生。

4.羊绒制品品牌效应不足,产业利润被大幅挤压。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绒山羊产业仅有资源优势、产品数量优势,缺乏品牌优势。目前国际市场上70%以上的羊绒制品产自我国,但其中真正以我国自主品牌销售的不到20%,其他都由世界知名服装企业“贴牌”销售。出口过度依赖代理商,企业议价能力不足,产品出口价格随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波动大。最终,我们在原材料上的优势并没有最大限度地传递下去,形成定价权、利润空间上的绝对优势。

三、努力开创我国绒山羊种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明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眼未来,谋划“十三五”的发展蓝图。在绒山羊产业发展上,我们要想继续保持和发挥资源优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育种工作,加快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此次会议,我们协商成立全国绒山羊种业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育种协作组为平台、以联盟为依托,以市场为纽带,联合国内羊绒主产区种羊场、养殖场、加工企业、质检部门和科研单位,由企业带动、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撑,致力于绒山羊种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绒山羊产业。

1.全力推进绒山羊联合育种工作。在绒山羊种业发展问题上,下一步核心任务是进一步挖掘优质绒山羊种质资源,推动联合育种,创新育种技术,培育超级(超细、超长绒)绒山羊、高繁型绒肉兼用绒山羊和彩色绒山羊新品种(系)。协作组要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制定育种方案,筛选组建育种核心群,开展品种登记,推进种羊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工作,加快种羊遗传改良进展,为绒山羊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种源。

2.着力促进绒山羊养殖减栏提质增效。下一步,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宣传等方式引导养殖者养好羊、产好绒,了解纺织加工业对羊绒质量的要求,提高绒山羊良种化程度,转变传统养殖方式,采用舍饲或半舍饲饲养方式,实行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推动绒山羊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

3.健全山羊绒质量检测体系和市场交易体系。目前,农业部设立了部级“种羊和羊毛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这些中心要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承担起产地检验、场内性能测定的任务。下一步,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协商,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推动建立科学的市场流通和交易机制,实行“优毛优价”,使产业后端与产前产中更紧密结合,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4.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相对于猪、牛、家禽等来讲,山羊这个畜种无论是常规的遗传育种工作,还是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研究领域均处于落后状态。我国绒山羊资源在世界上的珍稀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开展自主研究和联合攻关,探明其品质资源领域的客观规律,找准解决束缚发展的突破口,为推进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是养羊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5.强化对优质绒山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全世界有绒山羊品种33个,我国就有15个。我国绒山羊的突出特点是适应性强,羊绒质量好、产量高。大家都知道,绒山羊最佳生长条件是:冬天不太冷,夏季干热,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50~250毫米,相对湿度40%以下的环境。尤其可贵的是,绒山羊具有其他畜种所不具备的耐饥渴、抗干旱和善游走的特性,在严酷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仍然可以很好地生存。这种难得的生态适应性是未来育种的天然素材和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切实加以保护。

全国绒山羊育种协作组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资源保护、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现代畜禽种业的新形势下,协作组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联合育种方面,协作组要搭建平台,加强组织与沟通,协调主产区畜牧部门、科研院校、加工企业,有效开展大联合、大协作,为切实保护和有效利用绒山羊遗传资源,实现绒山羊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绒山羊羊绒遗传
非遗传承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粗梳羊绒织品》新旧标准对比分析
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澜点杯”第二届羊绒色彩设计大赛暨澜点羊绒第八届品质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