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牛市令安信证券蒙羞公司称“空头标签系误读”

2014-12-18薛玉敏

投资者报 2014年48期
关键词:安信研究所分析师

薛玉敏

安信证券给外界的印象是”空头司令“,不过公司方面并不认同这一”标签“。近年由于研究所人员流失,投研实力下降,公司的基金分仓收入在上半年出现30%滑落

对于安信证券来说,大涨的2014年没有给研究所插上飞翔的翅膀,反而给染上了一片伤悲之色。

从去年开始,安信证券就开始看空,以首席策略师程定华和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为代表的安信两张“王牌”就开始频频发布看空报告。去年年末程定华离职后,继任者吴照银继续引领看空思潮。

去年安信看空看对了市场,引起了市场上的广泛关注。进入2014年,股市告别了长达四五年的熊市,行情开始启动。但是安信证券的空头思维并没有改变。

对于一再误判市场,安信证券研究所是怎么看待的?为什么安信证券坚持看空的观点?面对大盘的强势上涨,安信研究所内部是否对行情有动摇?对于2015年的市场,安信又持有什么样的观点?

安信证券品牌部相对负责人对于《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较为重视,很快给予了答复:“今年以来,安信并没有一直坚持空头思维,外界的印象存在偏差。去年年底,安信在年底策略报告中提出经济和市场已经走在黑暗隧道的尽头,2014年上半年还有最后一跌。今年6月份,趋势看多未来市场。今年8月在《牛市有多远》的报告中提出推动市场的‘三级火箭论,指出二级火箭有望在四季度点燃。”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近来安信证券研究所的基金分仓收入逐年下降,随着王牌之一首席策略师程定华的离职,安信证券的研究实力令人堪忧。

不过,安信证券认为并不值得担忧。安信证券回复中称,“2014年以来, 我们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季度佣金节节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在刚结束的新财富评选中,安信证券研究所获得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一名等多个奖项。”

安信证券一向比较谨慎

实际上,由于安信此前经常给出大胆的熊市判断,安信的观点逐渐因特立独行引人关注。

2014年年初,股市开始启动,很多券商开始空翻多,尤其是国泰君安旗帜鲜明地提出股市要大涨400点的论断,但是安信证券仍然不改初衷,为此还引发了一场与国泰君安的“多空大战”。

具体的情形是,4月初,在大盘进入敏感时期时,国泰君安称股市要大涨400点。而安信证券则发布了针锋相对的报告,称当下是撤退良机,市场很难兑现400点的反弹。

稍早前,安信证券在二季度策略报告《春来股市绿如蓝》中称,“二季度股市运行风险非常大,下跌幅度将超过一季度,重灾区集中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领域”,“小市值黑马股已经成为资金撤不出的孤岛,二季度将进入到最惨烈的小票杀跌阶段。”

更早些时候,去年年底的年度策略报告中,安信证券更是明显表示,2014年股指东南飞(向下),可能创新低,成长股风险更大。

一直到6月初,安信证券仍然坚持看空的思维,6月14日,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照银还发表了“股市的大机会,还是要等一等”的观点,而高善文则阐述了“短期内经济增长仍难乐观”的观点,其在6月12日的旬度经济观察中提出,“可以认为短期经济正呈现更多的企稳迹象,但也许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筑底。”

如此强烈的看空,在4月份还引起了人民网的批评。人民网文章称,安信证券看空市场往大了说是不讲“政治”,朝小处说是不专业,为博眼球而忽悠投资者。

“看空或者看多原本正常,但像安信证券这种,无视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无视高层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宏观调控手段,无视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资本市场做出制度安排,更无视市场正在发生的质变而坚持看空,且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实属罕见。”

虽然在业内人士看来,看空看多原是机构自己的判断,人民网的评论有些强硬,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安信证券的“空头”现象深入人心。

当然在面对股市大涨的现实面前,安信证券的态度也不是没有松动,不过在外界看来,仍然是坚持谨慎的态度。

6月底,安信证券在杭州召开2014年中期策略会,高善文表示,制约过去7年经济、政策和市场运行的基本格局和逻辑正在悄然生变,市场所担忧的地产崩盘可能不会大范围发生,市场显著向下的风险得到缓解。他预计,三季度股市看平,四季度市场趋势比较明显改善。吴照银认为,鉴于基本面平淡、流动性偏紧,股指还会继续向下,目前仍需等待。

7月14日,牛市大涨开始启动。安信证券仍然表示,市场风险因素上升,估值调整仍将继续。安信认为,随着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收紧,业绩不确定的小市值、高估值股票也面临风险。当市场的估值水平得到较为全面的调整之后,新的市场机会才会逐步酝酿。

四季度以来A股一直气势如虹,但是安信证券仍然相对十分谨慎。

10月9日,安信证券发布了对四季度A股市场风格讨论的报告,安信证券认为,四季度行情震荡幅度可能会加大,指数整体上行空间非常有限,但目前的市场风格短期可能仍将延续,低市值、高估值品种仍然是短期炒作的热点。

安信证券称,如果地产调控放松无法带来房地产销量的回升,企业资金链趋紧,并造成信用风险扩散,股市风险将加大;如果基建刺激明显加大,相关板块的短期效应过后,对市场中长期而言难言利好;实体经济流动性方面,需要防范的是海外资金撤离和信用风险系统性扩散;三季度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已经较为确定,如果四季度不能企稳或改善,蓝筹股将面临压力。

10月份,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高善文发布了名为《市场预测的可能与不可能》的文章,通篇下来就是希望投资者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分仓收入多年同比滑落

安信证券因为高善文和程定华的两张王牌,其研究所在业内很有影响力。过去,在他们的努力下,安信证券的分仓收入在各大券商中也算是排名前列,基本上都在1亿元大关之上。在安信证券之前的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中金公司以及兴业证券。

2007年,高善文率部从光大证券投奔安信证券,作为首席经济学家,在2011年之前,曾五次获得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程定华此前也在光大证券,在投资部、资产管理部、研究所都曾有任职,同样在2007年转投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程作为首席策略分析师,在他的带领下分析师团队在新财富也是战果累累,2010年获得新财富策略研究团队第三名,2011年和2012年连续获得亚军。

在资本市场十多年,程定华一战成名的是他对2012年12月一轮大反弹的预测,而后又精确预测了大盘在2013年春节后出现回调。去年,私募大佬泽熙投资的掌门人徐翔与程定华之间的“私人谈话”被意外公开,在市场上引起泫然大波,从而引发了著名的“泄密门”事件,可见程定华的影响力。

不过在外界看来,2011年7月安信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大批离职后,安信证券研究被认为每况愈下。虽然有两张王牌,但无力扭转大势。由于薪酬比较低,当年有将近1/3的分析师离职。由此有同行认为,安信研究所的实力很一般,主要是靠高善文和程定华撑场面,两人的光环掩盖了安信研究所实力没落的事实。

我们从研究所贡献的利润也可以看到公司在机构中的影响力在下降。数据显示,安信证券近年的分仓收入下降迅速,仅在2013年出现了增长,这和当年准确预测了大势的时间相吻合。

Wind数据显示,2011年,安信证券的分仓收入为1.5亿元,同比下滑44%;2012年继续下滑为0.9亿元,同比下降37.32%。2013年分仓收入回升至1.28亿元,同比大增35.47%。不过到了今年上半年,分仓收入再次滑落30%,上半年的分仓收入仅为5369万元。

去年12月,多次传出离职的程定华正式离职,由原国联安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吴照银接任。

吴照银曾于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担任宏观经济研究员,2009年9月~2011年3月在中海基金先后担任助理分析师、分析师,此后加盟国联安基金。在基金公司时,吴照银不仅是该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同时也担任了一年多的基金经理职务。

吴照银把握宏观经济大势的能力为业内所称道,2012年第三季度时,吴照银就比较早地明确提出,宏观经济正出现回暖态势,而当年下半年,国联安基金也成功布局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抓住了12月以来的急速反弹行情,由此取得了权益类基金较好的整体投资业绩。

虽然吴照银的实力不俗,但到安信证券后并没有给外界留下惊艳的判断,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由于新人的接任,研究所的研究实力有可能继续受到影响,分仓收入也有可能继续下降。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忧,安信证券认为不值得担忧。

安信证券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安信研究所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根本使命,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就是打造国内第一流的卖方研究平台。依托宏观策略研究优势,以产业链研究方法为核心,掌握产业资源定价权,深入融合产业与资本,实现人才、战略、资本、技术、渠道和产品的整合,形成产业、上市公司、各级市场投资者之间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平台壁垒。

安信证券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2014年以来,公司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季度佣金节节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业内领先研究所水平。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安信证券荣获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一名,最优影响力研究机构第六名,本土最佳研究机构第十名。

猜你喜欢

安信研究所分析师
中小学书法课程研究所书法作品选登
金块藏匿在哪儿
昆虫也会便便吗?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