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状元与告别仕途:甲午年张謇的人生火花

2014-12-17庄安正

唯实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救国张謇仕途

庄安正

人生几十年中,总有某些对于他一生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英雄一生,自不必说;一介草民,也会有一段闪光的岁月(哪怕微光闪烁)。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41岁时,恰逢1894年,即农历甲午年。按照60年轮回的干支年份排序,张謇73岁寿终前,只遇过一次甲午年,60年前没有张謇,60年后张謇又归尘土。但事实上60个干支年份中的大部分,张謇一生都仅遇过一回,故甲午年之于张謇,或张謇之于甲午年,并没有什么特殊关联。但张謇与甲午年,确实碰出了火花。张謇一生很多年份也许都有火花,甲午年的火花却特别灿烂。时届2014年,又逢农历甲午,距1894年过去了两个轮回,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随想。

(一)

1894农历甲午年,大清国与张謇个人都发生了一些机缘巧合的事情。这一年,原本不是礼部会试“本命年”,可恰逢慈禧太后60寿辰,老佛爷允准礼部破例增加一次考试,以示泽惠士林,普天同庆,甲午年随后变成了包括张謇在内天下士人的“应试年”。这一年,张謇年过40,此前已经四次会试失败,实在不想再去蒙受第五次羞辱。但老父重病在床,极想在撒手人寰前看到张謇金榜题名,坚持要他再去努力一把,于是,张謇只得强打精神,再赴京城。“众里寻他千百度”,偏偏在只为敷衍老父的第五次应试中,张謇高中状元!毫无疑问,张謇最终蟾宫折桂主要凭的是功力。但比较张謇第五次与前四次应试时文,感觉每次场作均为佳篇,似乎没有高下优劣之别。既如此,张謇为何又遭遇前抑后扬的结局?思来想去,只能慨叹功力以外,考场运气在改变张謇命运中发挥的作用了。张謇虽历经科场坎坷,屡试屡败,毕竟还是科举制度下的幸运儿,多少有张謇才学、少张謇运气的士人穷其一生,潦倒一生!以上仅就应试时文评判标准而言,已见大清国部分考官缺乏敬业精神,掌握尺度太过随意。如果将此现象与应试时文有关内容、格式上陈腐或死板的规定三者结合分析,则大清国在会试人才选拔上的弊端更显严重。会试此种弊端,在生员试与乡试等层面亦普遍存在,又经年复一年累计叠加,可以想象对大清国整个人才选拔产生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人才历来是立国之根基,由此观之,甲午前大清国的立国根基已经动摇,其政局不出现危象才令人意外呢!

(二)

慈禧太后的寿庆还在继续,金榜题名的喜悦尚未散尽,甲午战争这一惊天变故使已呈危象的大清国更加内外交困。张謇身在京城,初居庙堂,比绝大多数国人更加真切感受到劫难的降临:淮军海陆皆败,日军席卷朝鲜,又犯旅顺,败报频传,辽东危急!张謇恰从温汤跌入冰水,霎时绷紧了全身神经,目不转睛注视着战局的变化。期间,既与翁同龢等主战派官员密集议战,又单独上奏怒斥李鸿章误国卖国,七、八两个月内还写《治兵私议》三篇,上书翁同龢20次,阐释进攻与防守、陆战与海战、前线与后方、湘淮与民团、自力与借力等取胜方略,内容涉及统兵将领须关注的方方面面,可谓书生点兵,舌灿莲花。必须指出,书生点兵并不等同于纸上谈兵,张謇在庆军兵营耳濡目染,历练多年,对军事早已娴熟,尤其在助吴长庆平定朝鲜“壬午兵变”一役中,赴机敏决,显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张謇在甲午年具有议战资本,并非空谈。回顾中国历史,书生成为优秀将领多了去,张謇上述表现,即是对历史上这一美谈的延续!至于时下有学者谓,按甲午战前中日两国国情,这场战争未曾开打,大清国失败已成定局。本人也认为,张謇自不能凭一己才能,挽大清国狂澜于既倒。但假设(假设而已)战前能授予张謇指挥权力,并按张謇思路筹划战争,虽受种种牵制,中方局部取胜仍有很大可能,最终败局亦不会如此窝囊!纵观张謇一生与军事发生的关联,前有壬午年(1882年)入朝之役以及《朝鲜善后六策》、《乘时规复流虬策》等良策,后有甲午年主战议战以及《治兵私议》与一系列上书,直至民国前后还有许多有关江苏全省兵力布防的卓越见解,可谓一以贯之。甲午年是张謇入仕的起步,担当兼济天下责任的起步却与筹划抵御外侮的军事谋略同行,或许出人意料。张謇与甲午年碰撞,又一次折射出张謇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彩,真是悲情甲午战争,传奇张謇人生!

(三)

张謇考中状元后,即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修撰一职,清代属从六品,约略相当于现在市厅副职。级别不高,俸禄不丰,但尊荣无比,仕途无量。当事人由状元与修撰入仕,意味着脚下已铺就一条日后入阁拜相的捷径。翁同龢官至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和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又兼两朝帝师,即与早年的状元与修撰出身具有莫大关系。翁同龢千方百计提掖张謇,也是推己及人,想将张謇复制成他本人。立于张謇自身,从15岁考到41岁,花费26年光阴,经历无数挫折,不就含有追求正途入仕,仕途顺达的用意嘛?但历史的诡异处在于,翁同龢有心继续栽柳,张謇却陡生变故,无意成荫。虽说正式通报张之洞愿意总理通海商务已在甲午后第二年,但张謇决心告别仕途却始于甲午考中状元四个多月后的返通之行。张謇此次南行初看系为老父守丧,但细观张謇抵通后除注重训练团练外,开始专注于筹办纱厂与培养新式人才,并一发不可收拾,发现此行绝非仅为循例守制。甲午年赫然成为张謇人生的分水岭,头上刚戴新科状元桂冠,又当上千载状元经商第一人。张謇以甲午年这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状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个人印记,也引起国人百余年间持续的疑问:“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个问题饶有趣味又似乎难以回答,答案实际上很简单,就在甲午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张謇科场拼搏,为求个人仕途顺达不假,内怀“治国平天下”的爱国志向更是属实。甲午炮声揭开了大清国天下升平的假象,也打乱了张謇按部就班辅助朝政的计划。张謇认为,国难当头,亟待救国!神州陆沉,求官何用?大清国为何败给日本?与西方国家的最大差距何在?绝不在于缺乏官员人等,而在缺乏近代工业与教育!救国重在行动,行动应辨方向,状元当为天下士人先。这便是张謇甲午年人生轨迹转变的心路历程。

(四)

张謇自甲午年舍弃仕途投身“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大清国少了一位日后极有希望问鼎的贤臣良相,但因此成就了一个著名的实业家与教育家。较长时间内,舆论界对近代主张革命者一直不吝溢美之词,对重视建设者却颇有微词。实际上,革命与建设,无所谓重轻,也不存在先后的因果关系。何况,正如郭世佑先生所言:“近百年来,善于革命者不少,善于建设者却不多。环视万里神州,能以‘实业为母、以‘教育为父,旨在为地方自治奠基,造福乡梓者,季直走后,能有几何?”可见张謇甲午战后改弦更张,不仅改变了他后半生的人生轨迹,铸造了状元以实业、教育救国的新辉煌,而且开创了近代中国救国的新途径,这对张謇个人,对中华民族复兴无疑都是大好事,唯一对固守封建樊篱的大清国算不上福音!章开沅先生亦说过,甲午以后,“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张謇的终极目标是“建设一个独立、富强、幸福的中国”。由此观来,对张謇与甲午年的关联,确实具有了进一步研究与评价的需要。

(作者系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彭安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救国张謇仕途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称呼见人品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更正与致歉
仕途如同鼻屎等5则
翁同龢点张謇
常人等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