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阅读

2014-12-17于永正

快乐作文·高年级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叶柄爬山虎张老师

于永正

下面,是我在辽宁省大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上的“说写课”的一个片段:

师:我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用一种好奇的、询问的目光看着我。你们面对着我这位陌生的老师想了解什么?想问老师什么?

生:老师,您姓什么?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想知道我姓什么。但是,说话的时候,在明白、清楚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得体,让人听了舒服。请你想一想,问别人——特别是问长辈姓什么,怎样说更好?

生:……

师:想想平时在生活中,在电视、电影中听到的。

生:(恍然明白)老师,请问您贵姓?

师:(高兴地)这样问就有礼貌了。——还想问我什么?

生: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师:你们不但想知道我姓什么,还想知道我叫什么。这个问题怎么问能让老师听起来顺耳?

生:请问您尊姓大名?(笑声、赞叹声)

师:这样问既明白又得体,给人一种谈吐文雅的感觉。——还想问什么?

生:老师,您多大年纪?

生:老师,您高寿?(笑声)

师:这样问老年人最合适。

生:请问您贵庚多少?(众笑)

师:(非常高兴地)大连的同学真会说话!文绉绉的,多有教养!大家还想了解什么?我想找一位不举手的同学问我一个问题。我知道,大家一定还有不少问题要问我。(说着,走到一位女生跟前)请你站起来。(该生很羞怯地慢慢站起来)你紧张吗?听课的老师这么多。说不紧张是不现实的。别说你,连我开始都有些紧张。你一定也想问我些问题,是不是?你现在最关心的、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最关心的、最想知道的是您给我们上什么课。

师:这个问题怎么问呢?

生:请问老师,您今天给我们上什么课?

师:问得多好哇!我说过,你不是不会问,而是不大敢问。看来,做什么事都得有勇气。对不对?

这个教学片段把训练方法的两个方面都体现出来了:当学生因为知识能力所限而达不到训练目标时,老师则应予以点拨,甚至做必要的讲解、示范,这是一。当学生因为紧张、羞怯而产生错误时,老师则应予以鼓励,要耐心地开导,帮助他消除心理障碍,这是二。

一次,我听张冠珑老师试讲《爬山虎的脚》。

这是一篇文学化了的、写给孩子们读的常识性课文。文中写了人们“熟视”却又“无睹”的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在墙上爬的。

学习第二段时,张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这是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可是她缺乏耐性,第一个学生没说对,立刻换第二个人;第二个人也没说对时,她沉不住气了,顺手从讲桌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截爬山虎的茎,让学生们看。——一看,自然明白了。我在听课簿上写道:“阅读教学单单是为了理解内容?多么好的一项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就这样白白地轻而易举地失去了。”

评课时,我坦诚地对张老师说:“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还是听老师讲懂,还是看实物或者通过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搞懂?当然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否则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读懂这个问题(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的关键在于理解课文中‘反面这个词,老师要引导好。当然,学生实在读不懂,应该讲一讲,看看实物更好。不过,据我看,这个词不太难理解。另外,训练要面向大多数,不能让多数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旁听者。”

张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教案作了重大修改。在千余人参加的大型观摩课上,这一课上得十分成功。

下面是她教第三段的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读读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自由地读第三段。)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师:长叶柄的什么地方?读书可要仔细哟!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边读边想。请你坐下再读。

(全班学生读书非常投入,那种景象令人感动。)

师:我请位同学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

生:(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该生刚读完,就有人举起了手。张老师并没有马上让他们回答,而是说:“读懂了的人,请在本子上画画。谁画对了,就证明他读懂了,没看出来的同学再读。”课堂气氛很活跃。不久,大多数学生不但把这个问题读懂了,而且画出来了。)

师:我现在画一截爬山虎的茎,看谁来画爬山虎的脚。(师板画如下。)

(一名学生把“脚”画在了叶柄下。如图。)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这个地方是长叶柄的“反面”吗?(老师特别强调“反面”这两个字。)

(许多学生争着到黑板上重画。下面是另一名学生画的。)

师:(对画画的学生)请你讲讲。

生:(指画)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反面”就是另一面。例如黑板,我们说黑板的反面,就是指另一面。

师:和这位同学一样的举手。

(多数学生自豪地举起了本子。)

我们之所以说这个教学是成功的,就是因为多数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把课文读懂的。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如果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便当倒是便当,可是这一切都不存在了。张田若先生为什么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读书上,值得,哪怕是读“八次”。endprint

猜你喜欢

叶柄爬山虎张老师
勒“狗子”
斗草
扭动的小蚕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荆半夏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