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笛如诉

2014-12-17张颐武

中关村 2014年12期
关键词:汽笛声高仓健马群

张颐武

生活中太过分机敏聪明的人和过分成功的事,往往仅仅让我们景仰,却并不让我们喜爱。于是乎永远胜利的英雄不如失败者那么让人迷恋,人们为项羽流下同情之泪,那四面楚歌的困境好像没有人能够忘却,对于刘邦就只有淡漠了。而就连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如果没有蜀无可挽回的衰败带来的苍凉,也就不会触动我们。就连好莱坞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笨笨的阿甘,却没有关于今天时髦的比尔·盖茨的电影。

电影《铁道员》的故事也是关于失败的,所以仍然让人感动。一个微雨的下午,在东京练马区东映的一间小放映室里,我看了有中文配音的《铁道员》。东映的厂区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和我去过的中国的电影厂差不多。电影早就是夕阳工业了,除了好莱坞之外好像谁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不过,夕阳里的诗意总多一些。《铁道员》是由叶千荣兄译为中文的,中文对白浑然自如,非常口语化,也契合人物的性情。配音的好处在于不必看字幕了解故事的进程,可以轻松跨越文化的隔膜。看一会儿之后,我渐渐忘记这是一部日本电影。《铁道员》的主演是二十年来在中国一直大有名气的高仓健。二十多年前的《追捕》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是我们再度接受异文化冲击时的见证。看到高仓健的形象在黯黑房间中那块银幕上出现时,我立即记起在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看到高仓健和中野良子藏在飞驰在城市街道的马群中逃脱追捕的情形。那马群挣脱一切羁绊,无拘无束地飞腾,让一个少年生出许多幻想。一切恍如隔世。不过当年豪勇的英雄已经垂垂老矣,如今演一位快要退休的冰天雪地中的小站站长。

《铁道员》里的一切在今天中国是非常可能遇到的。五千人的煤矿小镇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有了一度的繁荣,铁路带来了小站前的喧闹也运走了资源。“发展”的神话让人们沉醉,电影里有一个片断回顾了那时本地高中毕业生集体乘火车到东京求职的情景,那真是寄托了多少梦和希望啊。

当然,发展的神话里也有残酷的一面,这里有一个煤矿临时工死去后的孩子交给一位大婶抚养的片断。不过这些都结束了,资源枯竭了,人也走了,五千人剩下两百,连带来繁荣的铁路也要废弃了。一波工业化结束了,现在已经是新经济的时代了。而高仓健扮演的这位老者仍然坚持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在这个位置上失掉了妻子和出生不久就死去的女儿。仅仅为了父亲告诉他日本的振兴依靠铁路,他就执着于铁路。他就在别人纷纷离开的时候,仍然在继续工作。这里有许多感伤的片断,都让人有所触动。铁路曾经冲击过许多古老的行业,工业化无情地摧毁过许多东西。今天新经济又来摧毁铁路了。这是时代的潮流,它没有怀旧的感情,只有新陈代谢的更替。片中不断出现汽笛声,悠远感伤,声声如同挽歌,为一个老人孤独地抗争命运而歌。在和片子的录音师红谷聊天的时候,他说汽笛声就是站长本人。这的确把这挽歌的哀伤表达出来。

二十年过去,高仓健老了,但那份英雄气概还在,毕竟他和电影一起仍然站在那里。我惊奇的是故事不同了,命运不同了,但他那张冷峻的脸部表情仍然和二十年前一样,没有和时间一起变化,只有一种不悔的豪情。但我仍然希望从《铁道员》的坚持和坚定中看到另外一些没有说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没有讲出来的东西可能更加重要。

我希望看到如同挽歌的汽笛声中的另外一些隐秘的故事。

猜你喜欢

汽笛声高仓健马群
街头诗人
汽笛交响曲
开心
准噶尔盆地的下午
高仓健的等待
日媒称高仓健有50岁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