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槟榔:徘徊于药品和嗜好品之间

2014-12-16史军

知识就是力量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口腔癌汁液槟榔

史军

我打小就对槟榔充满了憧憬,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采槟榔》那首歌曲引发的。我现在的脑海中还能搜索到它的旋律和歌词——“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试想,一种需要通过竞技才能品尝的零食,那一定是美味的,美妙的。于是,尝一尝槟榔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后来真的接触到了槟榔,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愉快。第一次吃到槟榔是好友从广东带回来的,那是一块包装好的槟榔—— 一块看似干草的东西包裹在真空包装里,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嚼了一块,一股浓浓的烟熏味升腾而起,嘴里是淡而无味的木柴感觉,就像在嚼一块挂了十年的老腊肉,并且没有咸味。不过,从那时起我开始憧憬新鲜的槟榔。在海南第一次吃到了新鲜的槟榔,结果彻底打破了我对槟榔的幻想。把外皮啃掉,吮吸着里面不多的汁液,然后咽下去一大口。我完全没有吃槟榔的快感,倒是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之后喝了好多水才平复下来。于是,多年的槟榔梦彻底破灭了。

可是,转念一想,这东西不是那么让人愉悦,为什么又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呢?槟榔的魔力究竟在什么地方?

在药房露头的“小椰子”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国人嚼槟榔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去虫消谷。”目前来看,这是关于槟榔最早的记载了。

在这段记载中透露出几个信息,首先槟榔的外貌就跟竹竿差不多,“一门心思”向上生长,在头顶长出了叶片。这其实是棕榈科植物的一大特点,不管是王棕、椰子、伊拉克蜜枣(椰枣)都是这副模样。当然了,说以槟榔为代表的植物“无花而实”就有点不对头。棕榈科植物是典型的被子植物,它们一定是先开花后结果的,只不过它们的花朵没有艳丽的花瓣。它们的花朵和玉米、小麦的类似,当然也能完成开花结果的过程。槟榔的果实有点像迷你版的小椰子这也不奇怪,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槟榔属和椰子属的关系也是相当亲密的。

在上面的记述中,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吃槟榔后会有特别的作用,包括消食和驱虫,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槟榔还是药品,是为了健康才嚼的。在宋朝之前,药品一直是槟榔的主要身份。在晋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对槟榔药用价值的记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甚至认为这种果实能够驱除中国南方的“瘴气”,因而与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合称四大南药。这足以说明槟榔在医药中的地位。

到宋朝之后,槟榔的用途开始有了转变。它们不单单是简单的药品,更多情况下扮演了嗜好品的角色。大家为了愉悦来嚼槟榔,特别是在海南以及广东等岭南地区,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并且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休闲方式。直到鸦片和烟草传入我国之后,槟榔才慢慢从嗜好品之王的神坛上走下来,开始在平民百姓中流传开来。

混搭到让人“吐血”

在海南,很多公共场所都写着—“禁止嚼槟榔!”这明明是种嗜好品,又不会像二手香烟那样毒及无辜,为啥要禁止呢?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脚下。

初到海南的人会很奇怪,街道上经常会有很多红色血迹一样的东西,让人不得不怀疑,“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到街上来吐血呢?”其实这些红色物质不是血,而是咀嚼槟榔的人吐出的汁液。如果只是单纯地嚼槟榔,即便把它们嚼得再碎也不会出现鲜红色汁液。倘若这时真的出现红色汁液了,那很可能是因为牙龈和口腔黏膜被刺伤了。

当然,吃新鲜的槟榔,通常是在槟榔产地。因为新鲜槟榔不易保存,所以其他地方的槟榔通常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在绝大多数加工过程中,槟榔会被清洗,送去浸泡炮制,然后晾干切片,再经过炒制或者直接调味包装就可以上市了。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商家们又在槟榔里加上了各种香精,奶油味、话梅味一应俱全。不过,这并不是槟榔能继续存在和火爆的终极理由,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心跳加速。

红色的槟榔

要想获得红色的果,就必须把槟榔、贝壳灰(如果没有贝壳灰的话,也可以用石灰代替)和蒌叶(胡椒科胡椒属的一种植物,有特殊的香气)一起嚼。在这贝壳粉和蒌叶的协助下,槟榔中的槟榔红色素(一种酚类物质)就会发生明显变化,显现出血一样的颜色。更要命的是,这种槟榔红色素不大容易被清除,所以吐在街道上的槟榔汁液很是让人讨厌。在这点上,槟榔倒有点像口香糖,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城市牛皮癣。

让人上瘾的魔果

听起来有点奇异,但槟榔确实有这样的魔力。嗜好槟榔的朋友告诉我,吃过槟榔之后如同喝下二锅头,脸色潮红,精神亢奋。这些状态并不是我们的心理作用,而是实实在在的生物碱的影响。

槟榔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比如槟榔碱、次槟榔碱。这些物质和其他生物碱一样会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其中,槟榔碱可以刺激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结果是脑垂体释放更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之后让肾上腺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你是不是已经被这个过程绕晕了?说简单点,嚼槟榔的结果就是,在人体内产生了兴奋过程。

如果玩过《星际争霸》系列游戏,就会发现,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士兵们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不管是行动速度还是攻击频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当然,这种物质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一旦体内的浓度飙升,就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也就出现像喝酒一样的状态。很可惜,我两次尝试都没有吃到过这种状态,反而被槟榔果的纤维刺痛了喉咙和食道,看来槟榔注定不是我的菜。

当然了,槟榔的药性还不止于此。槟榔碱确实对绦虫、蠕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只是,在注意饮食卫生的今天,感染此类寄生虫已经是比较稀罕的事情,也就不用劳驾槟榔出马了。除了对抗寄生虫,槟榔碱还能刺激平滑肌的蠕动,所以古代医书上记载的槟榔有“消食”功效也是有道理的。从这点来看,槟榔倒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卫士呢。

但是槟榔的红色汁液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把牙齿染得黑漆漆的(当然也有些地方,人们以黑齿为美),或者把街道搞得“血迹”斑斑。其实,这都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槟榔嚼多了,有可能引发癌症。

嚼出来的口腔癌

吃槟榔致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也绝非危言耸听。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科研人员发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有接近60%的居民都喜欢嚼槟榔,而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台湾也有嚼槟榔的传统,当地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槟榔的威力不容小觑。

目前,我们对槟榔和口腔癌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槟榔碱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让人进入亢奋状态,还能刺激我们的口腔黏膜细胞,让它们进入不正常的生长状态。通常情况下,口腔黏膜细胞都会自动更新,那些老的细胞会脱落死亡,但是槟榔碱却打破了这种生死平衡,促使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凋亡。事情还没完,槟榔碱还能让细胞外的胶原蛋白意外地沉积填充下来,同时,作为槟榔碱的帮凶——槟榔次碱还能组织我们的机体来清除这些多余的蛋白质。

槟榔带给我们的伤害还不止于此,在咀嚼过程中,粗糙的纤维很容易刺伤口腔黏膜。这种经常性的损伤,也容易引发细胞的不正常增生。结合上述槟榔碱的性能,结果可想而知,癌变只是量变引起的质变而已。

于是,槟榔再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究竟能在嗜好品的行列中坚持多久成了未知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槟榔就会再次回归药物的行列,继续从事自己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了。当然,那个时候的槟榔就不是用来嚼的了!

猜你喜欢

口腔癌汁液槟榔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为什么蝉会撒尿喷人?
有利有害的槟榔
霜花:冰冻的植物汁液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给麒麟掌给麒麟掌“打针”
梦回槟榔园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口腔冲洗在口腔癌皮瓣修复术后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