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病调查

2014-12-16

齐鲁周刊 2014年49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脏病心脏

□本刊记者 王欣芳

潜伏幽灵:

80%的猝死与心脏病有关

“前几天,40分钟时间里接到两起猝死病例。秋冬季节,猝死患者确实比较多。”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张护士长说。在其提供的急诊内科死亡病例登记册上,记者看到,在最近的9天内,有7名猝死的病例,其中有5名均在60岁以下。“上个月还送来一个28岁的小伙,因为在饭局上喝酒而猝死。”

济南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济南市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前5位死因占全死因的90.99%。影响济南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猝死”并非陌生词汇,一般从其出现症状到死亡在1小时之内发生,原因也多种多样,但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4.4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至少有1480人死亡。也就是说,相当于每天要发生四次空难。

“其实绝大多数猝死的人群在之前就有发病先兆,如胸闷、心绞痛等,而且只要稍事休息就能缓解此类迹象,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危险‘信号,一旦恢复没事就又继续从事繁重工作,没有考虑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山东省省立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陈良华告诉记者,临床发现,越来越多30~40岁的男性开始出现冠心病,“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早发病十年左右,女性受雌激素水平保护,多在绝经后发生冠心病,而男性则在中壮年已可能有心脏病潜伏体内,但很多人都没有察觉。”

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等人作出的中国最新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们之所以做这样一个调查就是想引起大家对于这种疾病的重视。这种疾病一旦发生,患者存活的几率非常小。在国外,存活的几率只有5%到10%,而在我们国家可能连1%都不到。如果要深入研究一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手段,可以了解一种疾病的分布和决定因素。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华伟说。

“GDP异化”:

我们的心脏为何脆弱?

心脏是一团强有力的肌肉,重量在200~425克之间,源源不断地把血液泵向人体各处,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心脏大约每秒钟跳动一次,通过复杂的冠状动脉系统输送含氧血液。

但实际上,这团肌肉并不如想像中强健。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年)》显示,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先心病患者400多万,根据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新生儿的先心病发生率还有明显上升趋势,数字让人触目惊心,致病原因更让人焦虑,这和如今的环境污染、遗传、病毒感染、高龄产妇、手机电脑辐射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医疗费用增加了约6倍。

值得注意的是,心脏疾病的患病人群在逐渐年轻化。

“撇开遗传因素,心脏病的形成一般需要五六年,虽然具体原因不明,但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都可能造成心脏病。”在陈良华看来,作为正在转型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人的生活标准和预期寿命改善了很多,但是衰老、饮食变化和更少的身体活动正在导致更多的心脏病和中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运动少、吃得又多,容易形成肥胖,血糖、血压和血脂都高,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更有甚者,两项最新研究发现,较差的空气质量会直接导致心脏病发作或在暴露于受污染的空气的几小时后发作。当然,这两项研究的学者随后也说了,这些概率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则比较低,另外还需要考虑生活方式,如是否抽烟或患有高血压等因素。

报告显示,预计仅仅由于2010年到2030年的衰老和人口增长,中国的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将增长50%以上,预计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增加的趋势可能会导致心脏事件额外增加23%,这些百分比合起来可能相当于在2010年到2030年超过2130万心血管病发病率和770万相关死亡。

与这一年限和数字可堪比较的是,2010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已达GDP的30%,这一数字不经意间已经和北欧的丹麦、挪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仍是世界上福利最低的国家之一,在教育产业化、住房商品化后,连带医疗、养老等大部分社会保障均成为国民的压力来源,如此,人人捂着胸口喊“心病”。

“社会病”的预防样本:“三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曾经出现过抑郁症的相关症状”

王昊(化名)赴欧洲做商业考察,一直不离身的除了护照等证件,还有iHolter——一款远程心电监护设备,状如手机,缚在腰间,端口贴服于心脏周围,检测到的心电图就实时上传到千里之外的监护中心。

王昊是某大型企业领导,出发之前已感受到心脏不适。但那是一次极高规格的考察,由中央某领导带队,涉及项目也关系企业未来发展。最终王昊带着iHolter赴欧。两天后,王昊接到来自齐鲁医院的通知电话,并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立刻回国,果然,他被诊断出了急性心肌缺血的情况。“如果再耽误下去,有可能被送进欧洲急救室。”

12月9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远程监护中心,记者观摩了这一技术的临床作业流程:一阵蜂鸣音后,一段形态异常的心电图出现在医护人员实时监控的电脑屏幕上,其中显示,这是来自临沂蒙阴人民医院的一段实时传输数据,患者姓冯,为住院患者。

“一旦自动报警,设备会自动截取该时间点前后36秒的心电图数据,进行传输。”该院副院长高海青教授介绍,其心电图显示,患者刚刚出现时长3.3秒的心脏骤停。监控人员当即调出电脑登记的联系方式,通知对方的临床医生注意观察并进行干预。

“有病治病属于二级预防。确诊时,病变早已发生,不仅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不可逆的不良影响,也失去了早期控制和治疗好机会。而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和控制易患因素是一级预防。”近年来,高海青一直致力于心脏病的“零级预防”,无论是无创心功能检测还是心脏远程监护工程,都是智能医疗管理体系中的一环。

“我们医院今年有50万例心脏病例,而心脏病高危人群数目高达1000万人,70%-80%的突发病变患者在医院外去世,所以零级预防重要性不可或缺。”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医生对于出院后的病员养护康复管理力度不够,国内心血管病患者在医院治疗完成后至多会带着一张简单的服药、饮食、运动医嘱和一大堆药回家,将一切康复的机会交给时间。

实际上,高海青认为在心血管疾病管理链上还包括运动、药物、营养和心理等多方面康复控制。举例为证,有资料显示抑郁症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要高于那些没有心脏病的人。三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曾经出现过抑郁症的相关症状,而在全体成年人中,这一比例仅为二十分之一。因此,高海青主张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中应该适当添加抗抑郁药物,以预防可能出现的抑郁症状。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心脏病心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脏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