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谜米学理论的多模态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2014-12-16秦冬梅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话语模态语言

秦冬梅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基于谜米学理论的多模态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秦冬梅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多模态教师课堂话语对于英语课堂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谜米学理论,以大学英语优秀教师教学案例为佐证,探讨多模态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强势谜米的特点,并根据多模态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提出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谜米 多模态 教师话语 ELT

一、引言。

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由美国语言学家Zellig Harris于1952年提出,1980年以来,话语分析引入语言教学。教师话语(teacher talk)作为课堂话语(classroom discourse)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英语课堂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1990年起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兴起,强调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1]P72。在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话语的多模态性激发了学者的兴趣。多模态教师话语对于英语课堂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谜米学理论,以大学英语优秀教师教学案例为佐证,探讨多模态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强势谜米的特点,并根据多模态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提出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二、从谜米学理论看多模态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强势谜米的特点。

根据Susan Blackmore提出的谜米学理论,谜米是“存储于大脑之中,通过模仿而被传递、执行各种行为的指令”,任何一个事物,只要它能通过模仿得以传递,就是一个谜米[2]P61。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文化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只要成功地传递给学生,被学生接受并模仿,就是谜米。因此,教师话语本身就是谜米,也是传输谜米的重要途径。但根据谜米选择原理,只有一些谜米得以生存,另一些谜米则逐渐被淘汰[2]P169,生存下来的谜米才是成功的谜米,即强势谜米。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使自己想要传递的内容成为强势谜米。就英语课而言,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教师话语既具有目的语实用的示范作用,又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3]P123。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离不开模仿教师的语言输入,什么样的教师话语能成为强势谜米呢?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教师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强化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效率。程晓堂认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规范性[4]P19。在其著作中,语料来源主要采用了中小学教师课堂英语。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教师这一特殊身份,本文将教师话语中强势谜米的特点进行细化,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规范性

多模态教师话语中听觉模态是很重要的。英语课上教师话语对学生的听觉刺激至关重要。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音质、语音语调等因素相对于其他学科,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一口标准、流利、清晰的英语会吸引学生的耳朵,使学生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因此英语教师说的英语,不论是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都应该尽可能标准。英语教师话语中要尽可能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否则学习者长期接受垃圾输入(junky input data)而形成僵化的中介语特征,这些中介语根深蒂固后,即产生石化现象或高原反应[5]P38。

2.学生主体适应性

(1)教师课堂语境的设置、课堂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专业等各方面的情况,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如笔者观摩过的一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单元标题为“jobs”。在话题导入环节,教师引入host这一职业时提到《非诚勿扰》中的孟非,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Do you want to find your future husband by taking part in this program?”顿时学生报以微笑,被老师的提问吸引。但要是学生主体不是大学生,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可能就不适合做出这样的提问。教师话语的采用应因学生的专业不同而改变。如讲到“My majors”这个单元,学生如果是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多介绍environment art design的内容,如学生主体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就应该多介绍跟software technique相关的内容。

(2)问题的挑战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教师课堂话语应该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深度,不能过于简单甚至幼稚,要注意信息沟的存在。如课堂上问大学生:What do you mean by this word“doctor”?显然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也失去交际意义。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问题的深度,如结合时事政治设置问题。如讲到our living environment时,可以讲到雾霾smog,还可以提到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出:中国政府向环境污染宣战declare war against pollution这个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话语的幽默性

教师话语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幽默的语言是听觉模态话语,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莫爱屏等认为课堂上使用的HT(humorous talk),能通过复制而传播到学生大脑并引起其欢笑[6]P65,提高教师话语的感染力。如讲到课文“The Truth about Fitness Myths”时,可以提到当下流行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反复出现的炸鸡和啤酒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他语言如“三月四月不减肥,五月六月徒伤悲”本身具有幽默性。

教师如果能将语言的幽默性与身势语的幽默性相结合,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课堂上运用幽默的语言结合身势语、夸张的表情则是使用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双模态话语,能更好地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如我校教师易华老师参加微课大赛时,设计了game环节“猜职业”游戏,安排三位同学参与活动,同学甲用动作描述职业,同学乙负责猜职业名称,同学丙负责计时(30秒),教师还特地为计时的同学准备了一面锣,让他以敲锣的形式计时,很有喜感,课堂很生动活泼。教师精心安排的多模态课堂话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互动的连贯性

教师话语的局部和整体必须保持话题的延续性;语篇成分之间必须有某种逻辑---语义/语用关系[4]P111。教师话语中导入部分、课文讲解、作业布置等环节中问题的设置要有连贯性,注重文章整体的意义,紧扣文章主题。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可以针对相应话题写一篇文章,发表演讲,表演短剧,进行辩论。如讲解our living environment话题时,环境污染的表现、原因、保护措施等都可以贯穿讲解课文始终,丰富学生知识,又不乏连贯性。要注意的是,教师话语中大量信息要有机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毫不相关的各环节活动的堆砌,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另外,关注语言形式的学习活动要适度,学习对话和课文时,教师和学生应首先关注意义,从整体上把握所学语言材料的意义[4]P93。

5.语用介入

自从Edward Hall的《无声的语言》(1959)出版后,文化间的差异引起了学者的广泛注意。由于中国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因此,语用介入、语用释义非常重要。可以将显性教学法和隐性教学法相结合[7]P55。既通过对比、阐释讲授语用规则、交际技能,又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则学生将来能够跨越文化障碍,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6.教师话语的多模态化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即多模态话语,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资料、PPT、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话语的模态,激活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从而完成意义建构。

三、“外教社杯”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外教社杯”外语教学大赛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得当,课堂话语独具特色,具有强势谜米传播的特点,值得探讨。因此,本文以教学大赛录像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佐证教师话语中强势谜米的特点。

案例一,从特别奖获得者吴雪峰老师的授课内容,看教师话语的规范性、幽默性、连贯性、多模态化。

首先,教师语言的规范性。特别奖获得者吴雪峰老师的授课标题是The Pleasure of Learning,在短短20分钟的授课时间里,可以发现教师音质好,发音清晰,英语口语标准、流利、准确,英语功底深厚,这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充分显示了教师话语的规范性对强势谜米传播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话语的连贯性。教师话语逻辑性强,从导入话题到课文结构段落划分,到重点剖析第二段学习乐趣的来源(sources of pleasure of learning),即书本、旅行、艺术,再到文章写作特色的讲解,即文章连贯性、过渡段、过度句的使用;各环节密切联系,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第三,教师话语的幽默性。值得一提的是授课中图片的运用很巧妙,加入幽默的元素,能生动直观地传递信息,形成强势谜米,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当提到learning under pressure时,教师选用了图片,图中女孩托着下巴紧缩眉头、苦思冥想的神态让人印象深刻。在解释单词sneer at时,教师出示了三张非常有趣的图片,分别是微笑的男孩(smile at),大笑的小猫(laugh at),嘲笑的男子(sneer at),三幅图对比鲜明,sneer at的含义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判断哪幅图表示sneer at,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教师话语的多模态化。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使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得到强化,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图片不是为了酷炫,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精心挑选,服务于整个语篇的意义建构。

案例二,从高职组一等奖获得者杨燕飞的授课内容,看教师话语的规范性、学生主体适应性、语用介入。

首先,教师话语的规范性。教师发音清晰、无语法错误,语调也有吸引力。

其次,学生主体适应性。由于授课对象是高职学生,教师话语中没有出现特别生僻的单词,使用相对比较简单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便于学生理解,建立他们的自信,使学生更乐于和老师交流,给老师回应。

第三,教师话语中的语用介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解能帮助学生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教师话语涉及不同国家文化中送礼的禁忌,如钟、百合花、手帕。在后来的授课中还提到中西方文化中聊天话题的差异,如食物、年龄、薪水、天气、宠物、旅游;以及不同国家的人问候方式的差异,如say hello、握手、日式的鞠躬礼、法式的贴面礼、亲吻礼、非洲的右手举起礼仪、泰国合十礼。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多模态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强势谜米的特点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避免教学中出现发音、语法错误,误导学生。

第二,要根据学生主体的特点,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上都要有所差别。

第三,话语幽默性跟教师自身的个性相关,属于锦上添花,不能强求所有教师都有此特质。而且运用幽默话语时要注意技巧,不能过度幽默,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四,互动的连贯性涉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模式的转变,如教师注重语言形式的讲授,还是语篇意义的建构。

第五,教师要创设语境将语用意识、文化意识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明白文化差异和共性,并增强语用意识,正确使用语言。

最后,多模态不等于多媒体,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多模态话语加强学生听觉、视觉方面的感知。不能在课件中滥用动画、视频,以免产生喧宾夺主、离题万里的副作用,要结合主题,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为意义建构、知识讲解服务。

五、结论

根据Susan Blackmore提出的谜米学理论,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要想成为强势谜米,成功地传播给学生,被学生接受并模仿,应该具有规范性、主体适应性、幽默性、连贯性、强化语用意识、多模态化等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度。当然,这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材选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1]李宝宏,尹丕安.多模态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72.

[2]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3]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New York:Prentice Hall,1991:23.

[4]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咸修斌,孙晓丽.自然模式亦或教学模式——基于大学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语料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38.

[6]莫爱屏,江沈英,冯建明.教师幽默话语与学生社交语用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3):65.

[7]陈新仁.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多模态教师话语的语用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K14-05-04。

猜你喜欢

话语模态语言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