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盲校语文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

2014-12-16牛李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盲生盲校诸葛亮

牛李

(南京市盲人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6)

语文作为盲校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除了应传授给盲生一些初步的语文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盲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分组教学是盲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它可以减少盲生因为被指名回答问题而过于加重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盲生的主体性,通过盲生间的自主学习、互助互动,促进盲生主动地发展,培养盲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我们在盲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让盲生进行分组学习,就是针对盲校各班级人数不多(有小班化的特点),便于开展分组学习这一特征,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盲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盲生的主体作用,把盲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盲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盲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合作学习的分组要优势互补,分工要合理、科学。盲生的个别差异客观存在,怎样分组,教师要合理组织。要根据盲生的文化基础,爱好特长、性格情趣的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盲生自愿和教师调控相结合”的原则,把班级盲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分工要明确、合理,组长要有向心力、凝聚力、组织管理能力,小组成员承担的个人责任要根据特长,各尽所能,要充分张扬盲生的个性,促进每个盲生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以四到五人为宜。小组长负责主持小组讨论,协调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归纳总结本组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汇报员负责在班级交流中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每隔一段时间,小组成员应重新分配(或者角色轮换),以便于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和本班其他组同学合作,得到全方位地发展,并且让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度。

此外,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小助手(优生),让小助手为学困生释疑解难,在小助手与学困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学困生在课堂上没弄明白的地方,还可利用课外帮困小组的力量帮助学困生,让他们在更多关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首先,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参与到盲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盲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盲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营造和谐的氛围,帮助盲生树立自信心,促进盲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最后,在交流中,教师不应处于裁判的角色,当一个盲生回答后,有的教师不问其他盲生怎么看,自己就匆匆忙忙裁定说:“不对!”“是这样吗?再想想!”一旦有个盲生说出了教师希望的答案,就马上结束讨论说:“对了。好,我们现在接着学习……”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把自己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尊重盲生的异见、宽容盲生的误见、鼓励盲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盲生,对盲生有缺点的回答教师要在肯定盲生成绩的基础上引导盲生完善。使盲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盲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

如在班级交流《将相和》(五年制人教版第十册)一课的分段时,班上的三个学习小组中,只有一个学习小组是按三个故事的内容,将课文分为三段(于教参答案相符),而另外两个小组的结论则是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单独定为一段。当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宣布教参上的答案,判定谁对谁错,而是要求说出分段理由和依据。当盲生说出,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三个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时,老师立刻给予了表扬,并要求盲生带着“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个故事有什么样联系?”的问题继续学习课文。当三个小故事都学完后,很自然的,三个小组都分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既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盲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盲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盲生创造机会,教会盲生学习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关键处给予指导,让小组每个盲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盲生一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盲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笔者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之时,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研究的问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分组探究,问题出现了。三个组只找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部分句子,有的组甚至找了不少错句子,而且东一句,西一句,非常杂乱,更谈不上思考。此时,笔者发给每组两份打好反映“知天文”句子的纸片并以“知天文”为例,先教给盲生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的探究方法。先找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指导朗读体会诸葛亮、鲁肃见雾后暗喜与担心的不同心境。再联系前三天描写诸葛亮不同“动静”的句子与“雾”的联系,结合课外收集诸葛亮“算天”的事例,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地神算“天文”的才智。最后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法: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样一来,盲生不但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还掌握了学习方法。笔者接着指导盲生用此方法自主探究诸葛亮“晓地理”、“知人心”的神妙。整个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亲密融洽,避免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较好地体现了盲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地给各小组以指导,让全体盲生对诸葛亮其人有了更直观形象、具体深切的感知,更好地感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丰富小组学习内容,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盲生的生活。

我们不但可以在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应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同做一件好事,每周变换一次日记,每周搞一次小组娱乐活动,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笔者曾经尝试让各小组对本校师生进行一次关于对动画片看法的调查,效果好得出乎意料。笔者在课上简单介绍了调查的相关事宜,并讲解了调查报告的写法。各组当堂就确定了分工,有提问,有记录,有补充。课后,三个小组还在一起对采访对象进行了分配,并探讨了提问时机、提问艺术等,有的组还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了不同的问题。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三个小组一共采访了六十余位师生,并各自完成了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协作活动,每个盲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在研究盲校语文课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困惑,有待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国盲文.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3]特殊教育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小学语文教学教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李珀.合作思考与多元智慧.小学语文教学,第272期.

猜你喜欢

盲生盲校诸葛亮
网络时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诸葛亮喂鸡求学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