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014-12-16刘美玲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思维评价课堂教学

刘美玲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8)

所谓“自主合作学习法”,顺应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大趋势,即学生通过教师有目标的、指向性的导学,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独立思考研究;同时,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里,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一种教学方式。“自主”与“合作”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职尽责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职能,创设有助于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创造性地主动学习。在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课程中,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个性品质,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内化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广大教师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作出切实改变。

一、思想上——教学观念的革新

1.重新组织教学目标。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具有独特的生命价值和各自的人品、人格。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是教授知识与技能,而是需要因材施教,遵循教学目标个性化原则,既研究教材又研究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把握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将学习目标分解成为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展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并获得能力培养。

2.重新认识不同学生。

高中时期的学生处于人生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潜能不容小觑。为了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管理、指导、辅导,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的氛围中,或单兵作战,或团队协作,实现自我建构。学生也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不断交流互动,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3.重新整合教学模式。

一门学科,一个单元,甚至一课时,不可能仅用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特点,挑选适合的教学模式加以动态整合,形成多元的教学组织,必要时可以进行教材重组,不拘一格,突破创新,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4.重新收集教学资源。

为了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收集教学资源,而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力量,利用网络平台大规模地提高收集的速度和质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革新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注重学科新旧知识联系、知识重点、难点、疑点之间的联系及各科知识的渗透联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无比珍贵的教学资源。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最大的投入和最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享学习之乐。

二、行动上——教学模式的革命

1.以疑设问,引导自阅,拓宽思路。

教书不是目的,学习才是目的。自主合作学习法中的自主阅读正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自主阅读”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游荡在书山题海之中,而必须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书中找寻答案。这种引导才是自主合作学习法的本质。

首先,学生的自主阅读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疑。人类的智慧起始于仰望苍穹,思考一个又一个问题。而设疑正是智慧之门的钥匙。设疑必须问得有目的性、启发性和方向性,才能如石击水,激起学生心湖的层层波浪,使学生思维之泉随之喷涌。教师的设问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反向,问题最好一环扣一环,从而驱动其不断寻思求解,不断刨根问底,追寻生命的答案。

其次,学生的自主阅读需要教师有启发性的引导。学生的头脑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教而有功,必须不断启发学生动脑。通过教师的“导”实现学生的“学”。教学中的导读过程实际上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认识客体的知识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接近的过程。教师引导的逻辑主线好像一根藤蔓圈住了各个问题,使各个知识点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知识信息网。为了避免学生的自主阅读失去方向,使思维的小船淹没在书山题海里。因此,导之有法,学之得法,才会产生教与学的思维火花碰撞,使得教学卓有成效。

2.激励思考,启发释疑,训练思维。

“学而有思—思之有疑—疑而释之”,是自主合作学习法的重中之重。因此,推动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在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给予适当启发,满足其求知欲,让学生步入跳一跳就能触及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效果。

首先,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求疑。如果说教师的“预先设疑”是一盏启明灯,那么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的主动求疑则是顺着灯光探索前行。如何让学生在三年高中学习中从“学会”到“会学”,这一转变非同小可。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求疑循序渐进,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力求实效。训练学生自问、启发学生求疑,让其思维始终处于运作状态,增强学生的灵性。大脑由于受到不断的刺激,从而达到很好的思维锻炼的效果。同时,当他们在求问中出现思维短路或闭塞时,教师应予以适当疏导,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使其收获“学之鱼”。

其次,实现学生主动自问,教师及时激励点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若是看不见希望,则勤劳、苦难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容易让学生沮丧、颓废,进而放弃。所以,教师需要时常给学生以激励。激励让学生产生自信心,营造积极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间交流、学生间沟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素质教育铺垫道路。

3.探究讨论,合作分析,自主建构。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的作用不言而喻。自主合作法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每位学生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话语权。自主合作法中的“合作”在课堂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讨论”。教师基于课本知识在课堂上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或者是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疑问加以探讨。当然,讨论会随着不同的问题而具有不同方式。对于教师有意设置的课前预习方面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查找整理资料,分小组汇报成果。也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个专题进行讨论,或者采取答辩模拟、角色扮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在讨论中虽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也非常重要。教师要时刻明确讨论的主题,对讨论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正确引导。讨论必须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够把课堂的宝贵时间花在刀刃上,解决当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师生互动,汇集智慧,集体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环节,也是形成教学成果的年终汇报。传统的评价机制侧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单向性的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革新传统的评价观,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直接评判者,让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形成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双向评价机制。评价内容既包括师德,又包括教学。让学生作为教学成果的最后体现者发表意见,从而让我们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评价的步骤可由个体评价—小组评价—典型代表发言—汇集集体智慧—形成最终结论。评价的方式可以随着时间、地点、条件进行不同变化,让我们聆听学生心声。

总之,自主合作学习法需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要求教师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维训练理念,推行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互动为承载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串连课堂教学中的“读、问、导、议、评”等重要环节,完全实现学生“自读、自问、自议、自解”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1]缪礼端.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

[2]吴志贵.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创新[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思维评价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