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和机制

2014-12-16鲁扬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研究生

鲁扬

(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些重要论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要求。高校研究生教育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构建“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增强“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

1.“立德树人”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高校研究生教育把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和核心问题。立德树人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德才兼备,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求研究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和远大德志向,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愿意为祖国的经济事业服务,造福人民。具有改革创新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立德树人”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要求。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2]。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研究生的德育水平对其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生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高端产品,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现在和未来的实践者,特别需要培养研究生遵守科学道德,不盲从权威,不计利害,虚心、专心、求是,不懈追求和捍卫真理,尊重创新,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提高科学修养,防止急功近利、学风浮躁、学术失范和科学不端行为的发生。

3.“立德树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等方面全面、自由、充分、富有个性的发展。其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第二个层次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第三个层次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3]。研究生要获得心智、身心及以社会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依赖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即高校的教育作用。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论从根本意义还是实现途径,都是统一的。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于,要把社会维度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内化为研究生的思想,外化为研究生的行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把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

1.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1)思政教育进课堂、进教室、进头脑。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的意见》一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政策课、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教室、进头脑。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的历史,经过了“学科主题建立-分支学科发展-综合深入发展”的三个阶段[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高校大学生面临新时代新环境,产生新问题、新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通过组织科教力量、为教学提供服务和科学支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将引领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改革,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凝练和明确学科方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研究、搭建人才梯队、加强集体攻关,全方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3)加强思想政治教学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水平和学科进步,离不开一批有志于此的高素质的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已经形成一致基本的研究队伍,但需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扩大这支队伍,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持续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1)发挥导师作为研究生第一责任人的育人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是研究生知识的传授者、科研的引路人、人生的领航师。导师的一言一行通常会对研究生未来的学术之路和人生之路产生深远影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强化导师责任,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研究生导师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育和引导研究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人格培养和品德修养。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对学风不正或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问题及时察觉,认真处理。并对研究生就业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研究生树大志、立大业,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并为研究生就业提供适当的推荐和帮助。

(2)加强思政教育队伍的育人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立德树人的组织保证。这支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是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保证。研究生作为成年人在高校学习是一个有别于本科生的特殊群体,一方面在学习的组织形式上以导师团队为主要活动单位,班级的概念弱化。另一方面研究生来源及培养方式多样,来源包括应届生、往届生、在职委培等,培养方式包括校内学习、国外共同培养等。2012年开始我国开始招收专业硕士,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在研究基地完成学业。这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研究生立德树人中发挥重要作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定期与他们谈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开展适合研究生身心发展阶段及与他们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第二课堂活动,将研究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强化高校管理队伍的育人作用。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5]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研究生在高校比本科生有更高的自主性,且有相当部分学生会以助研、助教、助管的形式参与到学校的行政及教学管理中。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强化学校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党政系统、教务系统、后勤系统等自身的建设,形成全体教师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遵章守纪、爱国爱校的良好氛围。通过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为研究生办实事办好事,使研究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创新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平台和手段。

立德树人,对于研究生来说,不仅是在校园内课堂上的教育,还要创新形式,走向社会,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手段。如组织研究生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科技创新,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了解国情、民情、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对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6]。科技创新既是研究生完成学业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产需求,了解国家科技前沿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关心社会,培养研究生追求真理、脚踏实地、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构建“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

1.完善全员协同育人的机制。

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要建立专业教师、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管理队伍为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是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的主体机制。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中坚,管理队伍为补充,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全局观,聚合各方面、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信息、资源和成果的整合、融通和交汇,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7]。

2.建立全过程序贯育人的机制。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育人体系,是研究生立德树人的序贯全过程育人体系。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本科阶段思想政治方面表现的考查,以德才兼备为录取的重要导向。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德育的课时和考察,培养研究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就业工作中,加强对研究生就业德育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很崇高的职业理想,摒弃攀比、从众、功利、拜金等不良思想,将社会价值的实现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

3.构建社会全方位育人的机制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其父母,对子女施加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主要是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社会舆论、社会实践和社会环境等进行教育[8]。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建设是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的保障体系。机制在于协同三方面的力量,互为补充,形成整体合力,强化立德树人的整体效果。

[1]李卫红.抓住根本,立德树人,切实把高校辅导员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5-260.

[4]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5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6]张朋钊.立德树人的现实途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2):45-46.

[7]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94-98.

[8]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75.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研究生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