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新业态下吉林省旅游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4-12-14杨建东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吉林省旅游业院校

杨建东,王 颖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长春130507)

吉林省目前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中明确提出将吉林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东北亚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吉林省需要努力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业态要求的旅游人才。

一、吉林省旅游人才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在迅速提高。2013年底,旅游业总就业达到129万人,比“十一五”末期增加了45%,其中,旅游直接就业29 万人,旅游间接就业100 万人,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形成了由旅游院校、成人教育、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国外进修等构成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吉林省相继成立了长春市旅游职业学校、长春外国语学校等旅游院校,长春大学成为吉林省第一个开办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30 多年来,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从无到有,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国内外旅游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截至2013年底,全省旅游院校总计31 所(含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院校),旅游师资1156 人,旅游院校在校生7136 人。然而,理性看吉林省旅游人才市场,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一)吉林省旅游人才结构现状

1.旅游主要人才类型结构

截至2013年,在吉林省旅游人才队伍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0.14 万人,占总数的4.47%;旅游高端经营人才0.42 万人,占总数的14.05%;旅游中端技术人才0.47 万人,占总数的15.25%;旅游低端服务人才2.03 万人,占总数的66.23%。人才类型结构不够合理,高端类型人才严重不足。

2.旅游人才学历结构

截至2013年,吉林省大专学历旅游人才2.51 万人,占旅游人才总数的82.02%;本科学历旅游人才0.49万人,占旅游人才总数的16.01%;研究生学历旅游人才0.06 万人,占旅游人才总数的1.97%。低学历人才群体过大,高学历人才急需。

3.旅游人才专业化与掌握外语情况

截至2013年,吉林省旅游人才中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共0.81 万,占总数的26.52%;其他专业培养的人才共2.25 万,占总人数的73.48%,超过半数。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培养出的旅游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人才的专业化能力远远不足。

吉林省学过外语的旅游人才2.67 万人,占旅游人才总数的87.38%,但是能应用外语、特别是能应用外语对话的人才却很少。以导游为例,全省共有导游19 575 人,其中外语导游1 700 人,占导游总数的8.7%,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旅游人才需求现状

中高端旅游人才供不应求,低端旅游人才供过于求。近年来,高端特别是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新兴业态管理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产品设计人才、旅游营销人才等高中端旅游人才严重短缺;而导游员、讲解员等低端旅游人才过剩,人才竞争激烈。同时,随着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会展旅游、滑雪旅游等旅游项目的出现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旅游人才,而吉林省旅游人才供应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新业态旅游人才缺口出现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吉林省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旅游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旅游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旅游人才培养的供需失衡。

1.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欠缺

高校是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我国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需求不对接问题一直存在,吉林省也不例外。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企业也无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持续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用人荒”,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标准,因此旅游人才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出现严重失衡的状况日益凸显。目前,吉林省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只停留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几个传统专业上,也就是说,吉林省旅游人才的培养没有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没有与旅游市场需求接轨。这反映出吉林省旅游教育还比较封闭,办学思想相对僵化,缺乏先进性。旅游业是应用性极强的行业,对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刚从校门出来的学生经验不足,企业通常不会对他们委以重任,学生们通常成为了廉价劳动力,这也造成了一方面旅游专业学生改行、丧失了专业优势,一方面旅游市场需求供不应求。

2.旅游院校培养地域分配失衡

目前,吉林省旅游院校主要分布在旅游业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而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急缺,或只是局限于少数中等层次的办学,不仅影响了旅游人才的院校系统培养,也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在岗行业培训。例如,随着长白山旅游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矛盾尤为凸显,落户在长白山脚下的旅游办学比较落后,发展职业院校面临师资、生源等严重不足的困难,旅游教育发展缓慢。

3.旅游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目前,虽然吉林省旅游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办学层次结构还不够合理,尽管2013年旅游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人才比例为1∶30∶63,比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与国际上公认的最佳比例1∶10∶15 相差甚远。

就吉林省旅游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来看,其培养数量非常少,不仅无法满足吉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要,也成为吉林省旅游人才结构与培养层次合理化的瓶颈因素。近年来,吉林省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旅游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数量却在相对减少。而且研究生教育的层次、方向和水平都无法满足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吉林省目前拥有旅游方面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仅有3 所,而且招生数量有限,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暂时没有。

4.“双师型”教师短缺,校企联合流于形式

在师资方面,目前吉林省旅游院校的教师多为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以及跨专业教师。跨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多以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旅游相关专业为主,所以在知识讲授方面,相对侧重其原本的专业知识,而近年来刚毕业的专业年轻教师又缺乏授课和实践经验。因此,理论与实践双强的“双师型”教师十分短缺。

在校企合作方面,目前吉林省各旅游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旅游企业对学生实习的接纳大多流于形式,不利于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主要体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目前大部分旅游院校只是单方面向旅游企业提供实习学生,迎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无法得到企业在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对学校的支持;另一方面,学生校外实习的根本目标无法完全实现。就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旅行社接纳的实习生大多从事导游带团,无法涉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研发、计划调度等管理类或关键岗位。酒店接纳的实习生也只是在前台、咨询、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没有让其深入到酒店的质检、策划、规划、管理等部门。这主要是由于实习生没有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经常出错,还可能危及一些企业机密,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因此,旅游院校通过这类较为普遍的校企合作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需要另辟多元化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5.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的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有待提高

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标准,闲暇类旅游已经成为世界以及中国旅游增长的主体,而休闲度假养生则是闲暇类旅游的核心,它也与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吉林省长白山以其丰富的休闲度假养生旅游资源闻名世界,必将在未来旅游业发展中蕴含巨大潜力。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晚,一直以观光旅游为主,近年来才逐步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转型升级。我国国内旅游的增长一直以闲暇类旅游作为支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稳步增长,观光游览旅游快速下降,吉林省也不例外。所以,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吉林省培养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的策划、营销、管理与服务人才,深入研究城市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途径,更好地规划、开发和管理休闲度假养生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推动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但是,吉林省不仅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及新业态的各层次人才紧俏,更关键的是这方面的培养能力——师资力量欠缺。

三、加强吉林省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人才培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达不到旅游产业本身发展的要求,未来一个时期人才短缺的现象将十分严重,这将是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这也必然要求作为旅游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顺应形势,根据新业态、新趋势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设置课程

旅游专业人才归根到底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此旅游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复合型培养。吉林省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实现旅游行业服务和管理能力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有较强的专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此外,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也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符合社会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因此,吉林省旅游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重视实际应用性、操作性、技术性强的课程比例,适当缩减政治性、纯理论性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加强对偏远地区旅游人才发展的支持

相对于长春等发达地区,长白山等偏远(欠发达)地区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偏远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偏远地区比发达地区需要更多更优秀的旅游人才。所以,吉林省亟需加强对偏远地区的旅游人才发展支持,从政策和资金上进行倾斜,为赴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相对丰厚的收入,同时倾向引进原籍为本地的旅游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实行旅游人才流动和交流机制,鼓励国内外志愿者赴长白山等偏远(欠发达)地区进行旅游教育志愿服务,充分利用老干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退休的健康闲置人才赴环境良好的偏远地区等。

3.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和培训上的平台作用,优化旅游人才结构

科研机构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重点,在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上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科研机构可以根据学生所属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和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培养要求,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将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转化,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高中低端立体化的人才培训,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学习与研究的有效结合。

通过旅游科研机构的平台作用,支持旅游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旅游干部的学历学位提升。与吉林省旅游局合作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研究生课程班,促进全省的旅游干部的学历学位提升。同时,支持吉林省旅游院校师资进修和访学,在每年全省出国进修和访学的名额中保留一定比例给旅游院校中青年教师。支持中青年旅游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国外院校的旅游新业态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旅游新业态专业博士学位并回到吉林省工作的给予一定的学费资助。

4.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

旅游专业教师作为旅游人才的影响者和培养者,不仅应该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还应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德国,从事旅游专业的教师,除了要具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而在吉林省,旅游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高校的硕士、本科毕业生以及跨专业的教师,他们完全没有旅游岗位上的工作实习经历。而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吉林省的旅游院校应实施多种校企联姻、校企沟通方式,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同时轮流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工作,参与其管理、规划和决策制定,到旅游行政部门或相关政府机构搜集数据、方针政策或参加研讨会。这些措施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活力及实用性。同时,也可以为他们开设新课程、新学科提供必要的素材。

同时,也应积极拓展校企联合的产学研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渠道,除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外,组建旅游研究中心,搭建实践检验平台。以联合办学、签协议挂牌、订单式等方式与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政府部门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积极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使得学校的教育和科研功能充分发挥,以校企合作教育为中心,以面向全行业的科研、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合作为基础、纽带和保证的培养模式,各种资源互促互进,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向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成功转化,而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最新行业动态和需求及时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范畴。

图1 “政产学研一体”培养模式

5.培养旅游第七要素——“养生”方面人才

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传统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已经不能满足休闲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新要求。休闲度假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应当包括七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养”。旅游者休闲、度假需求是为了放松身心,达到身心愉悦、身体健康的最终目的,这种消费需求对于旅游业发展而言最终会引致出一种新的要素需求,即“养生”。吉林省中医中药资源、温泉资源等养生类资源丰富,吉林省旅游人才培养也理应顺应旅游业发展对于“养生”要素的需求,促进吉林省养生方面旅游人才的培育壮大,加速实现吉林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人才要先行。旅游业发展七要素理论是推动旅游业由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养生游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实现这种转型升级必然离不开旅游人才培养这个有效的手段和载体。旅游转型升级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吉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就是养生方向,这也是世界旅游业、老年化社会到来和人类追求健康的必然要求,养生方面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导致旅游行业停滞不前。因此,加大养生方面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应成为吉林省旅游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

[1]吉林省旅游人才资源调查课题组.吉林省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分析报告[R].吉林省旅游局,2013.

[2]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R].吉林省旅游局,2013.

猜你喜欢

吉林省旅游业院校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