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草原文化在融入城市建设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2014-12-13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城镇化草原建设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当代新型城镇是以“物的城镇化”为基础,以“人的城镇化”为最终目标的系统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文化转型过程,也是城乡二元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重构过程。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文化的转型和重构将会成为决定城市品位和个性的关键要素。城市的文化特色、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城市精神、城市软实力的构筑都要以文化的城市化与城市的文化建设为前提。

一、草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必然性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三大主源之一和其最具有个性和活力的构成要素。在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成为时代发展主流的今天,草原文化同样面临着城镇化转型的历史性变革。新型城镇化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势,为草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提出了新的要求。草原文化的城市化转型和体现草原文化的城市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草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内蒙古当代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的长远目标。

城市是草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具有特定意义的传承载体。在历史上,草原民族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城市文明。诸如,分布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群、岱海龙山文化石城群等青铜器时代的“城”和遍及北方草原腹地的数以千计的古城池,包括辽上京、蒙元哈喇和林、元上都等世界闻名的古代都城表明,草原地区同样拥有悠久而发达的城市文明传统。虽然元朝的灭亡使草原城市进入一个全面的衰败阶段,但是,随着清朝的建立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草原地区再次形成了以各地王府、宗教寺院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新中国成立以后,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草原文化的城市化融入和以草原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往的草原城市在与草原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互动中,为草原文化的发展壮大、草原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多元复合性特征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整合作用。因此,传统的草原城市及其文化不仅是草原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见证,而且也是当代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和物质基础。

新型城镇化更加紧密了草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内在联系。现代城市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科技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和趋势,为草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和知识力量提升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现代城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多元包容的开放性格和知识密集性特点,为草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草原文化群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和草原文化影响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现代城市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与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生态理念和经济、文化、民生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等都蕴含着草原文化固有的传统理念,为草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全面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草原文化自身的传承、发展需要借助城镇化进程之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和日益加快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给传统文化带来空前的挑战和危机,尤其是以传统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原生态文化模式正面临着整体消亡的厄运。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原生态草原文化同样受到了全面冲击,传统的游牧游猎生产生活方式和以其为基础的不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形态,因失去生存土壤而正在迅速消失,或因受到新文化的冲击而发生裂变和异化。当代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对草原文化而言,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刃剑”。一方面,城镇化的“异质”性有可能给草原文化的原生结构带来新的冲击和侵蚀,导致其内在体系的进一步分化和异化。另一方面,当代城市的多元文化格局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变化及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能够诱发草原文化的内在潜能,为其在城市化背景下的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形式和内容。实际上,内蒙古的城镇化是以草原文化为“魂”,以城市建设为“形”的文化重构工程。因此,借助城市建设之力,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当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这才是草原文化在城镇化浪潮中保护自身体系、实现自我创新、体现自身价值、顺应时代发展的有利之举。

二、草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草原文化与城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概念和空间概念。二者在地理分布、结构构成和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草原的距离越来越拉近,正在形成依托于草原地理并以草原文化为特色和标志的草原城镇群。因此,深层次文化结构的调适、整合和重构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文化融合和建设草原特色城镇群的关键所在。

草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需要一个有机整合的渐进过程。内蒙古在过去60余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始终将草原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主题,走地域特色城市化道路,构建了诸如呼和浩特、包头、锡林浩特、海拉尔、鄂尔多斯等具有鲜明草原特色的城镇体系。近年来,内蒙古依托草原文化,重点打造诸如“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成吉思汗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品牌,以草原文化历史名胜、民俗民风为主题的文化建设、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和整合城乡文化资源的“草原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等文化商贸活动,在以草原文化为特色和品牌的城市文化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目前,内蒙古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于西部第一位。但是从城市建设的总体状况看,存在着城镇化的实际质量不高、地域特色不明显、同质化趋势普遍、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人口的协调发展不够和草原文化在城市建设中过于符号化、模式化等问题。无论是草原物质文化在城市格局、城市建筑中的转化、体现程度,还是草原精神文化和核心理念在城市生活、城市精神中的支撑作用和影响力、亲和力,以及转入城市的草原乡村群体在城市中的文化环境、文化认同度和生活适应度等均与“以草原文化为灵魂和魅力的祖国北疆亮丽城市风景线”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草原文化的核心要素能否与现代城市建设形成无缝对接,并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内蒙古现代城市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猜你喜欢

城镇化草原建设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讲解《草原图》
寒露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可可托海的草原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