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社区气象服务体系实施调研

2014-12-13马菊弓台卫石涛杜文荣

决策与信息 2014年24期
关键词:芜湖市社区服务气象

马菊 弓台卫 石涛 杜文荣

芜湖市气象局 安徽芜湖 241000

芜湖市社区气象服务体系实施调研

马菊 弓台卫 石涛 杜文荣

芜湖市气象局 安徽芜湖 241000

本文对我国社区发展及国内社区气象服务进行调研分析,结合芜湖市社区气象服务需求及示范社区建设实践进一步研究规划社区气象服务体系,为地市级建立并完善气象为社区服务提供参考。

芜湖市社区;气象服务;调研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芜湖市气象局正大力建设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而“气象服务进社区”正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构建社区气象服务体系,全面满足社区气象服务需求,芜湖市气象局于2013-2014年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等方法,就社区气象服务开展了相关调研。

1.社区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概念源自西方。1933年,费孝通等在翻译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第一次将“community”译成“社区”。

现在所指的社区定义为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结构要素和社区文化。其基本功能有社会服务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民主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等。目前国内社区类型主要有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

19世纪,社区服务作为资本主义早期一种社会福利形式,首先在英国诞生。目前国外成熟的社区服务模式有英国的社区照顾、德国的“邻里之家”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基本内容包括: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及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等。基本采用政府推动、街道主管、居委会操作及社区共建等方式来运作。

2.社区发展调研情况

2.1 我国社区发展

我国社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酝酿产生阶段(1983-1987)、普及推广阶段(1987-1993)及巩固提高阶段(1993年至今)。

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对立、城乡差别到城乡融合的演变进程。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化,随着城镇和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社区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深化和完善群众自治的重要举措。

2.2 我省社区发展

201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加速推进我省城乡社区建设。在省政府下发的《关于2012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将社区建设及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安徽省“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安徽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快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全体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

2010年7月始,我省在铜陵率先进行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1年7月,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芜湖、马鞍山及合肥市推开。2012年我市社区改革试点在镜湖区启动。

2.3 芜湖市社区发展

2.3.1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5月31日,芜湖一市四县共拥有298个社区居委会,市区175个,县区123个。其中:

市区175个社区分布:镜湖区60个、鸠江区5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31个、弋江区30个、三山区2个、大桥开发区1个。四县123个社区分布:无为县62个,芜湖县17个,繁昌县23个,南陵县21个。

“十二五”期间,我市继续把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芜湖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社区建设城乡统筹推进,社区普遍实行“一站式”服务,全市社区都将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统一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网络系统。

目前芜湖市尚未形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体系,市区社区建设优于四县,镜湖区社区建设在全省居引领地位。2012年芜湖市出台《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今后5年农村社区建设做出总体规划,农村社区覆盖率2013年将实现100%。

2.3.2社区实地调研情况

为全面了解芜湖社区发展情况,芜湖市局前往市统计局、市/区民政局、市信息办等调研社区情况,并重点对气象服务示范社区及社区改革试点的镜湖区社区及展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

2.3.2.1藕香园社区

地处芜湖市天门山东路,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现有住户3427户,9131人。社区内建有多种便民服务和各项文化娱乐设施,是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文明社区。社区办公面积1146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办公设施,基本实现了管理智能化、网络化。

2.3.2.2杏林社区

隶属天门山街道。社区地处镜湖区西北边,总面积38万平方米,总户数3449户,总人口9681人。下辖杏园小区枣园小区、桃园小区、梅园小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门点密布、居民小区相对集中,人口密度较大。2010年,杏林社区成为首个气象服务社区试点单位。

2.3.2.3中央城社区

隶属弋江区澛港街道办事处,地处芜湖市南北主轴线九华南路以西,占地87万平方米,集国际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现代化商业及大型生活区为一体复合地产项目。已入住2000余户,约5500余人,总容量约8000多户,约24000余人。

2.3.2.4都宝花园社区

弋江区利民路街道办事处所辖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东至纬二路,西至中山南路,北至红花山路,南至纬三路,面积36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共有楼栋112栋,住户2551户,是弋江区最佳居住小区之一,住户多为芜湖卷烟厂职工。

2.3.2.5镜湖新城社区(改革试点大社区)

新建居民社区,总占地300万平方米。包括:绿地新城,弋江新生活和棠梅园小区,现有住户9608户,常住居民2万余人,未来入住总人口达10万。内有夕阳湖公园、浴牛塘公园等高端配套设施。2012年,1500多平方米镜湖新城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一站式、一窗式”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并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率先实现网上办事大厅。

2.3.3社区建设试点—镜湖区社区建设

镜湖区是芜湖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商务、旅游中心,是全国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及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2007年8月,芜湖市被省信息产业厅、省民政厅批准为全省首批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中心城区镜湖区被确定为重点试点单位。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正向全市范围推进。试点区建立了以政府网站为门户,区直部门网站、各街道网站为补充的政府网站群,各社区也都建立网站。区电子政务平台已全面运行,并成立了全市首家“96365”居家养老呼叫中心。2012年于全市率先撤销全部11个街道办事处,设立10个公共服务中心,2013-2014年继续对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整合完善。

2.3.4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2012年3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扩大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撤销街道”的铜陵模式,通过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治理机制。

2011年,镜湖区选择东门街道等开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2年7月,镜湖区被省、市委列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并制定《镜湖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通过减少街道层级,施行扁平化管理,整合社区资源,设立公共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中心,实行“一窗式”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方便百姓办事。截止2012年8月,镜湖区所有街道已基本撤除,实行区直管社区。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已出现“大社区”新模式,如镜湖新城大社区。

2.3.5社区发展关键手段—信息化

早在2001年,国家就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人点,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和《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精神,芜湖市正加快推进社区电子商务发展,建设数字化城市社区服务平台。

2.3.6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

2.3.6.1观念认识问题

社区即“街道居委会+物业管理+家政+养老+医疗”服务,是社会对现代社区普遍存在的认识不足问题,部分政府管理人员及多数居民对社区概念及内涵认识不够。

2.3.6.2部门延伸服务共享不足

各部门在将服务工作延伸到社区的过程中,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导致出现重复建设,没有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社区规范化建设。

2.3.6.3全市社区建设水平不一

目前,我市新老社区建设差距较大,且以各区为主体单位开展建设带来了重复投资、功能不全和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导致建成后多头管理。部分社区人员配备不齐,待遇不高,老城区办公场所受限等。

2.3.6.4社区服务行政化问题

目前,社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突出。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社区承担的各项任务高达190多项。社区的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和稳定功能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3.社区气象服务发展调研

3.1 国内社区气象服务

国内社区气象服务始于本世纪初,各地气象部门从科普宣传进社区入手,不断探索各具地方特色的社区气象服务模式,如:

2002年6月:南宁市气象学会在望州社区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

2005年1月:杭州市首块社区气象电子显示屏亮相于复兴社区;

2005年7月:“科普气象站”进驻北京石景山八角社区;

2006年12月:德清县气象局将气象安全宣传展板送到振兴社区;

2009年5月:东莞安全气象社区(村)示范创建工作被中国气象局列入全国安全气象社区(村)示范建设试点;

2011年6月:沈阳市气象局利用全市社区既有467块公益栏,向社区居民发布气象信息;

2011年7月:“香港社区天气信息网络”获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奖;

......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在“深化城市气象服务”中,明确指出将推进城市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加快构建国家重点城市群的气象灾害监测防御体系。

专家探索我国未来气象服务的提供模式将由政府、私人和社区共同提供。而气象服务的社区供给则可能通过非营利组织提供、自愿合作提供及社区机构提供等不同方式。

3.2 芜湖社区气象服务

3.2.1芜湖社区气象服务回顾

2010年5月26日:气象服务首次进入杏园社区,安装了气象预警显示屏,聘用了首位社区气象信息员。定期开展需求调查、科普宣传及座谈会等活动。

2010年7月5日:气象服务走进官陡街道光明社区,安装了气象预警显示屏,赠送电脑一台。

2011年9月16日:气象服务进入鹰都花园小区,安装了气象预警显示屏;

2012年5月:芜湖市气象局、文明办、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建设的通知》,共同建设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截至2012年8月,全市已建设34个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社区气象信息员达34人。示范社区均统一安装了气象预警显示屏。

2012年8月:芜湖市气象局启动研发“芜湖市社区气象服务平台”,并联合市信息办推进气象信息嵌入社区信息网络。

2013-2014年:建立并完善社区信息员队伍,气象信息服务进入示范社区。

3.2.2芜湖气象服务试点社区

2014年4 -6月对全市34个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并与信息员开展了问卷调查及座谈交流。目前,示范社区气象服务工作运行良好的社区数量仅有5个,比例15%,大部分示范社区处于基本维持状态,极少数示范社区未开展气象服务。而且由于全市社区处在建设调整中,导致社区的办公地点、科普场所、信息员等变动性大,信息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芜湖社区气象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覆盖面小且内涵建设不足,距离国家级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4.芜湖社区气象服务建设规划建议

4.1 社区气象服务建设应完全融入当地社区规划建设

芜湖气象社区建设应以《安徽省“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安徽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芜湖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政策引导,认真规划气象社区建设。以市区镜湖区为气象社区建设核心示范区,力争实现镜湖区社区气象服务全覆盖,并重点建设3-5个国家级标准气象服务社区。

4.2 社区气象服务建设应充分借力社区信息化建设资源

芜湖社区前期建设中,各部门在向社区服务延伸中,重复建设多,资源共享不足。社区气象服务建设,应规避此类规划不足问题,充分搭载和借力社区信息化建设成果,如:各级政府网站群、社区信息平台、社区LED电子屏、电子触摸屏等既有资源,逐步实现气象信息进入社区信息化服务网络。

4.3 社区气象服务建设应关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芜湖气象社区建设应关注省市两级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及社区试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如:大社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96365”居家养老呼叫中心等。气象服务应紧随社区改革的步伐,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力度,探索建立大社区气象模式、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气象服务模式等,并通过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实践,实现气象与社区服务体系的全面对接。

4.4 社区气象服务应积极助力示范社区建设

目前,各地社区均在积极创建各类示范社区,如:防灾减灾社区、科普文明社区、和谐示范社区、学习型社区等。我省“十二五”民政规划中对精品社区、示范社区、标准化社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均有明确计划。社区气象服务应紧密围绕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示范社区建设,积极融入各类型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切实助力示范社区的建设工作。

4.5 气象社区服务建设应关注社区企业单位的服务

目前,气象社区服务建设主要针对社区的政府机构和居民群,随着社区建设的日益完善,社区内各企业单位也将成为气象服务的重点,如:学校、医院、超市、菜市场、商场、企业等。可选择设施、内涵建设齐备的大社区开展全方位气象服务试点,扩大气象服务社区的深度及覆盖面,积极探索面向社区单位组织的公益和有偿并存的气象服务模式。

4.6 社区气象服务气象志愿者队伍建设

气象信息员队伍是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气象信息员多集中在农村,城市气象信息员队伍亟待建设。截止2010年,芜湖市已建立12.5万人注册志愿者队伍,“十二五”期间将达到20万人。城市气息信息员应结合城市和社区志愿者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社区气象志愿者队伍,逐步完善城市气象志愿者组织,以增强社会基层防灾减灾风险意识、延伸公共气象服务链条等重要公益性职能。

马菊,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9,学历:本科,民族:汉,职称:工程师,职务:主任,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气象科技服务研究及管理。

猜你喜欢

芜湖市社区服务气象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30年: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气象树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悄悄地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大国气象
胡亚楠、张国英作品选
我国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