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视那些带神秘字母的老开滦缸砖

2014-12-12王庆普

档案天地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秦皇岛建筑历史

王庆普

有位叫雨果的名人曾经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过去的时光飞奔而过,但历史无论怎样的平缓舒展或跌宕起伏,都会留下些难以磨灭的印记,特别是那些曾经见证辉煌的历史实物,尤其值得我们珍视。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印着神秘字母的一块块老缸砖,让我们沿着它们铺就的道路,一步步走回那些久远的记忆……

它们曾经代表着高品质、高格调,曾经在历史的时空里闪烁过耀眼的光芒,如今的它们虽已渐渐老去,在风吹雨打的岁月里逐渐蒙尘,或沉寂于地下,或散落于棚户,但它们那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总能撩拨起人们的万千思绪。那些作出过非凡贡献的老开滦缸砖,因为老,它见证了更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同样因为老,它又在不经意里,渐渐被曾经与其相伴忙碌的人遗忘,也容易被现在正忙碌着的人忽略。

那些用开滦缸砖铺就的道路、建筑的房屋,是可触摸的历史,它见证了港城几代人生生不息的传承,也见证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寻找老开滦缸砖,与其说是对老建筑的凝望,对失落记忆的打捞,倒不如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梳理。老开滦缸砖,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它默默守候在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上,任凭风雨侵蚀,寒来暑往,用自己的坚强刚毅,挺直不朽的脊梁,承担沉重的责任。我们关注它们,是希望它们可以不再在尘土的埋没中默默等待,或永久消失。

历史遗产的价值,将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发酵。但对历史的认识,都是为了现实与未来。对于历史遗物,从历史角度研究它,你就会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从文化角度观察它,就会发现它的文化价值;从审美角度端详它,就会找到它独有的审美价值。这价值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

老平房已陆续拆完

还有无“宝贝”散落

开滦路历史街区改造于2011年5月11日启动,到如今该拆毁的那部分建筑已经基本拆完了。在拆迁的过程中,笔者和朋友曾多次到开滦路、缸砖路等处探访察看,亲历那些破旧的、没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建筑,在拆迁机械的“呐喊”声里,渐渐变成了砖瓦堆。除了关注拆迁的进程,再拍下些旧环境的照片留念外,频繁地奔向那里还有个原因,就是去寻找零星分布在残垣断壁间的“宝贝”——KMA老开滦缸砖。

这些老缸砖,已经经过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它们中的大多数已逐渐沉寂于地下,零星散落各处的极少部分,曾经被平房区的老百姓拾来围了院墙,搭了锅台、棚子。这次大规模的改造行动,让这些住户都搬迁出来,那些藏身在老墙旧棚里的老缸砖,也随着拆迁的步伐,流散在一些废墟里了。只有少数的有心人,还惦记着它们,执著地一次次前来找寻。

旧砖块到处都有

啥样是老开滦缸砖

1898年秦皇岛开埠后,随着码头建设的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各种建筑及道路施工陆续展开。特别是1912年港口改称“秦皇岛开滦矿务局”后,建筑物均采用了当时极具盛名的老开滦缸砖。这些缸砖实物都见证了秦皇岛港早期的归属状况。在混杂的砖石堆里,该怎样分辨哪些砖是正宗的老开滦缸砖呢?我们可以从它独特的个性入手。

首先,它是质量非常好的砖,颜色、种类都很多。缸砖,是用陶土烧制成的砖,是耐高温、耐磨和耐侵蚀的建筑材料。关于老开滦缸砖,据载:1878年,开平矿务局建唐山矿时,即设窑烧制砖品自用。到1900年左右,在林西、唐山矿均建有砖厂,全局共有砖窑17座,年产砖60万块,并面向市场销售。1912年组成开滦矿务总局,这种火泥砖通称开滦缸砖。采用最新式的制砖机及砖窑烧制,可烧制标准砖和特型耐火砖、铺地砖、上等建筑砖及井下用砖,土窑还烧制各种缸砖、地面砖和异色砖。有红棕、金黄、咖啡等多种颜色,畅销国内外。如今,缸砖路南起点(一货区南端)、开滦秦皇岛高级员司俱乐部(集团公司港口博物馆)、三菱洋行(开滦秦皇岛矿务局办公楼)、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等用开滦缸砖的老建筑物很多仍保存完好,可见这种缸砖的质量是如何了。

其次,它有神秘的字母,作为自己的独特标志。据说当初开滦在这种砖上均制有“CALCO”英文字母,这是开滦对外较早的商业标志。之后在福州、上海等地发现了冒用“CALCO”字母商标的伪劣砖,为维护合法权益,在状告仿冒方的同时,开滦决定将原来的“CALCO”五个英文字母放弃不用,开滦缸砖改换成以开滦矿务总局的英文缩写字母“KMA”三个字母为标记的新商标。

这么多优质的砖

都曾经用到哪里了

老开滦缸砖的使用,有百年的历史了。秦皇岛港自1912年起就使用“开滦缸砖”,其根据不同用途,分为墙体砖、墙体装饰砖和铺地砖。

秦皇岛港在1912年后用老开滦缸砖建造的房屋主要有:1918年建造的原日本松昌洋行(1926年英人收购改为开滦秦皇岛经理处,现为外理办公楼),1919年建的开滦秦皇岛高级员司俱乐部,1923年建的原开滦秦皇岛车务处办公楼,1928年建的原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1940年建的港口南山信号台等及原东南山、海滨路、劳工里一带建造的员司、工人住宅的部分墙体用砖。因缸砖多为红色,不加粉刷,故称英式莫里斯的“红屋”建筑形制。

用于铺地的老开滦缸砖,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与开滦路平行的缸砖路。另一处是通往老港区小码头的缸砖路面。缸砖路和开滦路都是老秦皇岛人最熟悉不过的道路了。

说起缸砖,就没法不提及缸砖路。顾名思义,这条路曾经是用缸砖铺就的,因而得名。而那时用的缸砖,就是带字母标记的老开滦缸砖。这条路建于1913年(民国2年),从南栈房(秦港一货区)南端为起点,绕行一货区,经劳工里东侧至老高道口,再向西南到仁和里东侧止,(该路按步行街设计,向北至高道口,蜿蜒过仁和里、延寿里、英寿里、福寿里、劳工里这“五大里”)全长约2.4千米。成为开滦路的姊妹路。缸砖路建筑结构分上下两层,下层是“三合土”(即石灰、炉灰、黄土),上层是当时开滦煤矿在唐山生产的约22×10×10厘米的缸砖,上面刻有“K M A”字样,施工砌建时每块缝都浇注柏油,坚固亮丽,完全是欧式气派,洋味十足。endprint

20世纪80年代,南山立交桥施工,缸砖路南道口北段并入开滦路,剩余部分改为水泥路,只有缸砖路在一货区的南起点80多米,由于南栈房尚存,这段缸砖路也保存完好,但它已隐蔽在一片蓬草之下了。

开滦路是秦皇岛因开滦矿而兴的显著标志。其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原名开平昌道,当时起自南山俱乐部,终点在“三角花园”(现福寿里小区),长约2.5千米。1912年,开平煤矿与滦州煤矿联合后,成立了开滦矿务总局,开平秦皇岛经理处随之更名,对内称开滦秦皇岛经理处,对外称秦皇岛开滦矿务局,开平昌道改称为开滦路,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开滦路建筑的主要特点是“联排”建筑,它是英国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的一种流行的建筑形象。欧式风格的缸砖道路,正好与建筑风格相互协调呼应。

寻找老开滦缸砖

用心总会有所收获

虽然长期的风雨洗礼,让它们不再如往昔一样崭新、绚丽,但这些带有神秘字母的老开滦缸砖和用它们铺就的路,在老秦皇岛人的记忆中,永远是一道瑰丽的风景。老开滦缸砖,虽是些看似零散的历史实物,却可以帮助我们复原历史的旧貌。

笔者多年来对秦皇岛老建筑的研究考证和用心寻找这些“宝贝”老砖故事的追溯。缸砖路原来本是铺地砖形成的步行街,但其原来的老路面,后来大部分已被改造或覆盖。不少码头职工都曾对原缸砖路、港口一货区、老码头等地认真寻找,也收集到了一些各式缸砖。还在一货区废弃的库房荒草中发现了一段30多米保存完好的缸砖路,为缸砖路绕行的支线。2005年以来,港口史志部门人员先后从原拆除的建筑物遗址中挖掘出各种型号的开滦缸砖10余种30余块。这不但对研究秦皇岛港早期道路施工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也为秦皇岛市对开滦路老建筑保护和计划中的步行街建设提供了实物依据。还有一些有心人,也出于爱好,陆续到旧区域寻找、收集老开滦缸砖,一些特殊品种的砖也被他们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

认真研究发掘

老缸砖发挥新作用

人们对于标志性老建筑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有关文史专家就曾提出这样的建议:开滦路现留存的欧式和日式店房、缸砖路开平昌大院等建筑是秦皇岛早期街市的标志性建筑,记录着当时的历史变迁。应把开滦路建成步行街,并对两旁的历史建筑进行恢复、修缮,把现代建筑拆除。2002年,《秦皇岛市旅游发展计划纲要》提及保护开滦路的历史建筑和风貌内容,确定开滦路将作为历史街区整体保留,不仅包括沿街的建筑,还包括街道的整体环境风貌。2004年,《秦皇岛优秀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出台,发布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又发布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开滦路上的一些单体建筑。

2010年3月4日,秦皇岛市文物局和海港区政府专门召开《关于开滦路改造的会议》,邀请了秦皇岛市的多位专家,征询意见和建议。开滦路历史街区,极具建筑遗产价值。要再现老街区的昔日风采,可不同于一般街区的改造,它的改造不仅要赋予老街区新的历史内涵,还要展示秦皇岛临港文化的精髓,这对谋划者和建设者都是不小的挑战。

未来的开滦路区域到底会是什么样?怎样让历史遗物发挥新作用?大家都很关注。开滦路历史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规划和谐人居环境,铸就高品质生活”为主题,坚持尊重历史、保护历史的改造原则,最大化保存原有历史建筑,并注重保留建筑(下转第9页)(上接第30页)与新建建筑的和谐统一。通过规划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再现老街区辉煌,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集历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商贸、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

在会上,专家们都同意“按步行街道路定性,由道路两侧古建筑保护性修复同步实施”的改造方案。也有专家提出,在施工改造中,可将沉寂于老缸砖路地下薄土层内的老开滦缸砖发掘出来,在新建道路的标志路段,单独砌一小段嵌老开滦缸砖的路面,以作为纪念。这个建议,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赞许和各位专家的认同。

保护好残存的遗物

留给后人去追忆

鲜明的标记,让这些已历经百年岁月洗礼的老缸砖独具个性。那些深凹入其肌体的字母,虽经若干年的风雨侵蚀、人踏车轧,依然清晰。这些老缸砖砖体密实坚硬,强度高,所以捧起它们来,手感也分外沉重,但执其于手中,曾经浮躁的心也仿佛随着它们的分量一点点沉静起来;抚摸这些老缸砖上凹凸的字母或图案,笔者的内心充满感慨。仔细凝望这些老缸砖上岁月的痕迹,又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敬畏历史的遗物,敬的是其曾经拥有的庄严辉煌,可传万世景仰;畏的是其可能转瞬消逝如风,让你不经意间错失就很难再觅。

铭记过去,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待未来。这些久经风雨仍美观耐用的各类老缸砖,是一笔珍贵的遗产,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怀念港城的过去,也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直观教材。尽可能地保留重要建筑的原貌,减少人为地损毁,留住我们记忆中那些标志性的风景,寻回心底那一抹流散已久的温馨,遗憾可能就会更少一些吧!

一位文史专家曾经说过:“每一代人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把前人的创造留给后人。”但愿我们这一代人,也能不负使命,尽己所能,把现有的传下去,把遗失的找回来,给后人多留下点儿什么,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endprint

猜你喜欢

秦皇岛建筑历史
游秦皇岛
纪念秦皇岛解放70周年主题展在秦皇岛市档案馆开幕
孙婷婷
新历史
夜宿秦皇岛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