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归田录》对《唐国史补》的法与不法

2014-12-12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国史太祖欧阳修

谭 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欧阳修晚年所撰《归田录》,内容涉及北宋前期的人物事迹、典章制度、官场轶闻等,且多为作者亲见亲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归田录》对《唐国史补》的法,在于其裨补史缺、不记志怪,其不法则体现在书前自序所言“备闲居之览”①3的初衷,“不书人之过恶”的变化,他对具有史料价值的见闻轶事的处理手法也与李肇有一定的不同。

《归田录》所载大多是北宋前期太祖至仁宗朝的逸闻轶事、典章制度等,由于内容多系欧阳修亲见亲闻,且记述生动自如,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欧阳修具有极高的史学修养与成就,是《新唐书》、《新五代史》的主修者,与李肇同样具有裨补史缺的意识。李肇在《国史补序》中说明其创作原则:“昔刘餗集小说,涉南北朝至开元,著为《传记》。予自开元至长庆撰《国史补》,虑史氏或阙则补之意,续《传记》而有不为。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②欧阳修在取法《唐国史补》时主要着眼两点,即内容的史料价值与摒除神仙志怪。

《归田录》中有较多关于北宋前期几位皇帝与朝臣的记载。如太祖之精于权术,可见于卷一关于李汉超的记载:

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悉与一州之赋,俾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讼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百姓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侵,边将不能御,河北之民,岁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赀材妇女乎?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所嫁何人?”百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之女则取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死以报。①8

此事颇见太祖之权术。李汉超作为戍边大将,能力出众,但所为确已过分。太祖面对前来状告的百姓,机智诡辩,息事宁人,另一方面对李汉超恩威并施,虽然赏赐银两,使其感动并发誓效忠,但实际上也在提出警告。一个棘手的难题,在太宗手里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不仅消解了矛盾,而且各方都很满意,确实可以证明太祖的为政能力。

《唐国史补》中对唐代名臣事迹多有反映,《归田录》也对宋初名臣有较多记载。如卷一载王曾事:“王文正公曾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尝谓:‘大臣执政,不当收恩避怨。’公尝语尹师鲁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闻者叹服,以为名言。”①7此则将王曾刚正磊落的形象展现出来。同卷记载了张齐贤与晏殊的轶事,颇为有趣:

张仆射齐贤体质丰大,饮食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常人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以胡饼而顿食之。淳化中罢相知安州,安陆山郡,未尝识达官,见公饮啗不类常人,举郡惊骇。尝与宾客会食,厨吏置一金漆大桶于厅侧,窥视公所食,如其物投桶中,至暮,酒浆浸渍,涨溢满桶,郡人嗟愕,以谓享富贵者,必有异于人也。然而晏元献公清瘦如削,其饮食甚微,每析半饼,以筯卷之,抽去其筯,内捻头一茎而食。此亦异于常人也。①12

张齐贤与晏殊都身居高位,他们的饮食习惯一类轶事,难见于正史记载,欧阳修以此记述,有补于正史。

《归田录》中也有很多内容反映了北宋前期的政治事件、典章制度等方面。如卷一载:“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至宝元中,则曰‘皇宋通宝’,近世钱文皆著年号,惟此二钱不然者,以年号有‘宝’字,文不可重故也。”①5此则记载对钱币铸造流通的情况有所反映。此外,卷一关于仁宗改元原因的记载也可补正史之缺。

欧阳修《归田录》书前自序曰:“《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①3可见其初衷虽是记朝廷之遗事,但也不准备公之于世,只是作为自己退隐闲居的消遣读物。这与李肇创作《唐国史补》强烈的史官意识有所不同。欧阳修的记述在客观上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因其创作是为个人消遣,所以更加随意,文学色彩较为浓厚。如卷一载:“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①3冯道、和凝均是无气节可言,嬉笑蒙混之人,欧阳修虽侧面写出了此二人的真实面目,但也出之以轻松幽默,可资谈笑。

欧阳修在卷二末小序中声明“不书人之过恶”,以“掩恶扬善”为宗旨,综观《归田录》全书,欧阳修极少用直接的语言表达其褒贬之意,记述人物或事件时多是客观地记录人物行为或事件发展,其是非评判寓于记述之中。如卷二记庆历八年宫中叛乱事:内臣杨怀敏明明受旨“获贼勿杀”,却匆匆杀掉案犯。一场看似莫名其妙的叛乱,以失败告终,杨怀敏的行为极为可疑,欧阳修虽未言明,但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十分清楚。

《归田录》不法《唐国史补》之处还在于对具有史料价值的见闻轶事的处理手法上。欧阳修叫李肇,更多地采用轻松嘲谑的记述风格,也常以个人视角,从亲身参与者、经历者的角度记述一些人物事件。《唐国史补》中也有出之嘲谑的记载,如:“宋济老于文场,举止可笑。尝试赋,误失官韵,乃抚膺曰:‘宋五又坦率矣!’由是大著名。后礼部上甲乙名,德宗先问曰:‘宋五免坦率否?’”③而《归田录》中则极多嘲谑之事,这些记载虽以嘲谑的形式存在,但仍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轶事、风俗人情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卷一载石中立事:

石资政中立好谐谑,士大夫能道其语者甚多。尝因入朝,遇荆王迎授,东华门不得入,遂自左掖门入。有一朝士,好事语言,问石云:“何为自左掖门入?”石方趁班,且走且答曰:“只为大王迎授。”闻者无不大笑。杨大年方与客棋,石自外至,坐于一隅。大年因诵贾谊《鵩赋》以戏之云:“止于坐隅,貌甚闲暇。”石遽答曰:“口不能言,请对以臆。”①2

石中立和杨亿互相开玩笑,都以贾谊《鵩鸟赋》中的一句来回答对方,巧妙风趣,反映出宋代名臣普遍较高的文化修养。

《唐国史补》中有很多关于科举制度的记载,而欧阳修从自己亲历的视角,以新的方式反映科举情况。如卷二记欧阳修等第之后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气、文人之间的交游情况,由此可见,确可补正史之缺。

《归田录》对《唐国史补》的法与不法,其原因或可从其曾被删改和较晚公之于世探求。欧阳修于书前自序提到《归田录》书成于英宗治平四年(1701年),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九载:

初成未出而序先传,神宗见之,遽命中使宣取。时公已致仕在颍川,以其间所记述有未广者,因尽删去之。又恶其太少,则杂记戏笑不急之事,以充满其卷帙。既缮写进入而旧本亦不敢存,今世之所有皆进本,而元书盖未尝出之于世,至今其子孙犹谨守之。④

可见欧阳修并未能实现其作《归田录》以“备闲居之览”的初衷,而原书因为作为个人创作,自然不能直接呈献给皇帝,只好进行删改,而书后小序似是删改后所补。其中提出取法《唐国史补》,看似是后来应付皇帝而作,实际上欧阳修作为出色的史官,其对笔记小说的理解坚持着李肇以来正统的史家观念为主导,对于其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有极高的追求。其不法的原因可以从书前自序的内容推知,欧阳修虽将这段话写成是自己与“闻而诮余者”的对话,实际上就是他的自述。欧阳修具有极高的史学修养及成就,他实现了历代文人都梦寐以求的修史理想。《归田录》最初也包含“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这些遗闻轶事自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因为其间很容易有些不足为外人道之处,公布之后会得罪很多人,所以欧阳修选择做出一定改变,不一味取法《唐国史补》,使《归田录》更加平和,不然本已“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的自己,将如何安稳呢。

《归田录》对《唐国史补》的法与不法,是欧阳修对唐代以来笔记小说传统的延续,也是基于其自身特殊原因而做出改变的结果,它使《归田录》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又能够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注释

① (宋)欧阳修.归田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3.

② 周勋初.唐代笔记小说叙录[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③ 隋唐嘉话·唐国史补[A]//盛钟健,等,选译.中国历代笔记小说选译丛书[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317.

④ (宋)朱弁.曲洧旧闻[M].四库全书本.

[1](宋)欧阳修.归田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宋)朱弁.曲洧旧闻[M].四库全书本.

[3]周勋初.唐代笔记小说叙录[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4]邱昌员,袁娉.欧阳修《归田录》述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国史太祖欧阳修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婆婆纳
欧阳修快马追字
蔡国史地问题研究
勤奋的欧阳修
曹植聪慧
铭记——山东省党史国史教育活动荟萃 前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
关于习近平同志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