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解析名篇的审美蕴含
——以《格萨尔王传》为例

2014-12-12黄文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格萨尔名篇

黄文科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试论如何解析名篇的审美蕴含
——以《格萨尔王传》为例

黄文科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针对如何解析名篇的审美蕴含进行研究。提出色调与背景之美、主题思想之美、人物形象之美、现实与梦想结合之美四个方面,并深入地以《格萨尔王传》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名篇 审美 文学赏析《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被人们称为产生于十几世纪的宏伟的史诗,其社会背景是分裂割据、动荡不安的局面,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包含着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当前具有一些汉译版本,属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藏文学。因此,《格萨尔王传》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本文以《格萨尔王传》为例,研究如何解析名篇的审美蕴含。具体如下所述:

一、色调与背景之美

解析名篇的审美蕴含首先需要分析名篇中较为表象的色调与背景之美。众所周知,《格萨尔王传》的中心思想包含着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代表了人民的愿望,这使得其家喻户晓,经久不衰。但是,被广大的普通民众所熟知与推广,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色调与背景之美。一方面,《格萨尔王传》是一本气势雄浑磅礴的史诗,以6世纪至9世纪以及11世纪前后藏族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有声有色地叙述几十个邦国部落之间的战争,以起伏曲折、跌宕有致的手法,充分地反映并表达了藏族人民厌恶分裂动荡、渴望和平统一的美好理想。另一方面,《格萨尔王传》以想象与幻想作为整个作品的基调,将浪漫主义色彩作为整个作品的隐形色调。例如,使用绮丽的幻想赋予格萨尔以超凡的本领,把格萨尔王塑造成天神的化身,能够役使鬼神、支配自然的英雄人物,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没有办不到的难事。其他如魔国的设想、地狱的描绘、鸟兽的特殊贡献,也都充满神奇色彩,像马能忠谏、乌鸦能侦察等等。

二、主题思想之美

解析名篇的审美蕴含其次需要分析名篇中最为重要的主题思想之美。正如前文所说,《格萨尔王传》所包含的正面思想使得整个作品的整体形象大为提升,进而被广大民众熟知,出现了“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的局面。

整体上来看,《格萨尔王传》的主题思想表达了藏族人民厌恶分裂动荡、渴望和平统一的美好理想。具体来看,《格萨尔王传》的主题思想由多元构成,即主要包括:为民除害,保护百姓;反对侵略,保卫家乡;扩大财富,改善生活。《格萨尔王传》通过格萨尔取得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胜利体现了主题思想,并且加入多种艺术手段,使格萨尔这个英雄人物更丰满、更典型,进而突出与丰富作品的主题思想。

同时,《格萨尔王传》也宣扬了一些宿命论等唯心主义观点,体现了藏族人民最为朴实的宗教信仰,将文学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与人民的生活悄悄地联系在一起。

三、人物形象之美

解析名篇的审美蕴含其次需要分析名篇中较为重要的人物形象之美。《格萨尔王传》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生动形象切实地拥有叩人心扉的艺术魅力。

其中,格萨尔的形象定位为英武神奇、天下无双、高瞻远瞩等。例如,格萨尔也宣称“世上妖魔害人民,抑强扶弱我才来”;“我要铲除不善之国王,我要镇压残暴和强梁”。在《降服妖魔》中,格萨尔力排臣属的劝阻,不顾爱妻的挽留,毅然奔赴北方去消灭那个以“一百个大人作早点,一百个男孩作午餐,一百个少女作晚饭”的魔王。珠牡的形象定位为美丽、坚贞、能干、智慧的藏族妇女,具体体现在:珠牡虽然生在富有之家,但具有非常强烈的正义感,不肯嫁给大食财国的王子,宁肯爱恋备受迫害、穷苦潦倒的格萨尔,即使受到父母的斥骂,也毫不动摇,集中显示了藏族女性的美好的心灵;当格萨尔前往魔国征战、霍尔寻隙进犯的紧急时刻,她能团结岭国英雄和人民奋起抵抗,在被围困的三年中,她巧施妙计,稳住敌人,等待格萨尔回师,在被俘之后,她忍辱负重,毫不丧失信心,这一切都较深刻地表现了藏族妇女的聪明勇敢和顽强坚贞的性格。总管王叉根老英雄的形象定位为深谋远虑、洞察真伪、胸怀广阔、顾全大局、忠心为国,具体体现在与之相关的若干细节、情节。贾擦的形象定位为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赤胆忠心、公正无私。丹玛的形象定位为智勇双全、百战百胜,使敌人闻风丧胆。昂琼的形象定位为敢于冲杀、视死如归。而霍尔黄帐王的形象定位为贪婪、残暴、愚蠢、胆怯。

《格萨尔王传》之中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人物虽然众多,却没有给人雷同和概念化的感觉。同是写英雄人物,但却各不相同,写格萨尔是高瞻远瞩,领袖气派;写总管王则是机智、仁厚,长者风度。嘉察被写得勇猛刚烈,丹玛则是智勇兼备。人人个性突出,个个形象鲜明。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更是语言优美之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现实与梦想结合之美

解析名篇的审美蕴含最后还需要分析名篇中最为深刻的现实与梦想结合之美。一方面,《格萨尔王传》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即为,藏族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处于分裂割据、动荡不安的局面。具体表现为统治者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彼此征战不息,并且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人民遭受极大的灾难,因而人民盼望有一个爱护百姓,英勇聪明,能够外御强敌、内修政务的贤明国王出世。而《格萨尔王传》的中心人物就是爱护百姓,英勇聪明,能够外御强敌、内修政务的贤明的领袖,《格萨尔王传》的主体思想就是表达藏族人民厌恶分裂动荡、渴望和平统一的美好理想。这种现实与梦想的结合,造就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作。

另一方面,《格萨尔王传》在长期流传中,也掺杂了某些宣扬宿命论等唯心主义的观点,它非常直接地表现了在现实生活中藏族人民对于宗教的最为朴实的信仰。《格萨尔王传》在长期流传中,也掺杂了一些侵略外族,进而保护本族与拓展本族力量的思想,尽管这样的梦想描述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对现实中物质生活的不满足,体现着人们渴望更为丰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1](德)沃·伊瑟尔.阅读行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136.

[2]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4.

[4]陈鸣树.文艺新学科新方法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格萨尔名篇
千古名篇有矛盾?
把握主题思想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