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属于女性的诗意童话
——从女性主义看电影《天使爱美丽》

2014-12-12魏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爱美丽女性主义天使

魏爽

(武汉大学)

属于女性的诗意童话
——从女性主义看电影《天使爱美丽》

魏爽

(武汉大学)

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自上映以来就产生了极大的轰动,不仅赢得了各大电影节的青睐还在票房上表现出不俗的实力,被称为带有诗意现实主义色彩的一部力作。无论是浪漫浓郁的巴黎风情、轻松幽默的喜剧氛围还是质朴温馨的故事情节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穿过喜剧外表看向影片深处,却令人惊喜地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义电影的气质。本文即为对《天使爱美丽》女性主义色彩的具体阐发。

《天使爱美丽》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电影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欧美地区妇女运动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表现女权主义话语的电影样式。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带来的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女性主义”话题在当代电影中已越来越多地被涉及,有些电影甚至直接打出“女性主义电影”或者“女性电影”的旗号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电影《天使爱美丽》是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代表作,讲述了女孩爱美丽偶然间发现一个铁盒从此改变了生活轨迹的简单故事。与大多数女性主义电影偏爱沉重主题、深刻内涵、严肃思考的做法不同,作为轻喜剧的《天使爱美丽》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义气质。

一、“被看”的突破

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先锋电影导演劳拉·穆尔维在她的经典论文 《观影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中曾指出: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与叙事的基本构成原则,首先是男人看/女人被看;是建立在男人/女人、看/被看、主动/被动、主体/客体的一系列二项对立式间的叙述与影像序列。即主流商业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通常是作为“被看”的对象而呈现出一种奇观性,对于女性身体的暴露或是展现女性美丽而神化的形象是其主要做法。这毫无疑问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视点的表现。而在《天使爱美丽》中,女性的存在则突破了“被看”的命运。

不同于一般电影努力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做法,《天使爱美丽》在很多情况下刻意制造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片中大量出现了画外音,并且是用男性的声音描述爱美丽(女性)的生活状况或心理感受。这种画外音的突然出现,尤其是叙述声音与叙述对象的不一致往往会导致观众观影时投入感的中断,不能始终沉浸于故事之中从而与影片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影片中多次出现演员中断表演直接面对镜头说话的情况,似乎是想越过镜头的限制直接与观众交流,通过这种暴露的视点将观众从与影片的“亲密”关系中推开。这种距离感的设置让观众保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打破了男性化的“看”,而实现对“被看”的拒绝。

再者,在打破“被看”之外,影片还制造出了另外一层“看”与“被看”的关系,即以爱美丽(女性)为主体,对他人进行观看。影片主要讲述的就是爱美丽帮助他人的故事,所以以爱美丽为视点中心呈现他人动作在影片中占了很大比例。最明显的是爱美丽对于男主人公连诺的“观看”。连诺在这段爱情故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无论是赴约还是寻找都是在爱美丽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的。例如在游乐场一段中,连诺先是等待,再是接电话,之后顺着爱美丽画好的箭头一路寻找却仍旧不得见爱美丽的真面目,而爱美丽却一直躲在暗处从头到尾观看着连诺的一举一动。可以说连诺(男性)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在爱美丽(女性)的视野中进行的,而他却只能一头雾水寻之不得。

无论是距离感的营造还是观看主体的置换,都体现出了影片对女性惯常所处的“被看”地位的突破,而这正是力图打破男性中心视角的女性主义电影最典型的做法之一。

二、“男性”的缺席

在一般的主流影片中,男性通常作为话语权掌握者的角色出现,而女性则是弱势的、失语的甚至是缺席的。女性主义电影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为女性在社会与文化中寻求确定的主体性身份与地位。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打破男权中心的状况,甚至将男性置于一个较为次要或是弱势的地位上来表现女性的独立性与主体性。所以,“男性”的缺席也并不是指没有男性角色,而是代表着男权中心的强势或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男性角色的消失。

我们可以认为《天使爱美丽》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天使”与小人物的故事,与英雄无关、与宏大的格局无关。不难发现,这部影片中甚至没有一个典型的“男性”角色,即强悍的、勇猛的、时刻可以保护女性伸张正义的男人。影片设置的男性角色主要有神经质的父亲、骨头脆弱的“玻璃人”、不得志的作家、对前女友死缠烂打的“黑面神”、尖酸刻薄的小老板、呆头呆脑的小工以及男主角连诺。这些男性都以一种带有明显缺陷的形态出现,与我们通常认为的男性气概有较大差距——父亲并未扮演保护家人的角色,而是在妻子去世后意志消沉;“玻璃人”为避免受伤全身都包有保护层并且足不出户;就连本该充分展示男性魅力的男主角也是以一种被动、有着奇怪癖好、没有太大成就的最普通的男人形象出现的。

这种男性角色英雄主义色彩的缺失即可视为一种“男性”的缺席。当爱美丽游走于人群之中,开始惩恶助善的“天使生涯”时,这些带有缺陷性的男性们不但没有发挥救世主的作用,反而成了爱美丽(女性)帮助的对象——帮助父亲走出阴郁,让“玻璃人”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为憨厚朴实的小工打抱不平惩治刻薄的老板……影片中人物的性别属性较之主流电影似乎发生了完全的对换,男性成为了弱势的存在而女性则具有了男性所没有的改变他人生活的能力。可以说,这也是《天使爱美丽》女性主义气质的重要表现。

三、女性的“自救”

严格意义上讲,女性电影不仅要反映女性的生活、情感、经历,表现她们的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能站在女性的立场,或以女性的视角真实地反映她们的所思所想,她们的困惑与矛盾,抗争与妥协,她们的存在方式,她们的苦闷与希望。①所以,无论是“被看”角色的转变还是男性角色的缺席,对于女性主义来说都只是形式上的或者外在的,而建立女性的主体性真正需要的还是女性内在的觉醒,也即女性不再依赖于男性救赎的主动自救。《天使爱美丽》恰恰体现出了这种女性力求自救的过程。

爱美丽从小生活在一个孤独、封闭、压抑的环境之中——父母性格古怪且母亲早逝,被认为有心脏病而不能经历学校的集体生活,父亲深陷妻子去世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可以说她没有伙伴也缺乏关心,而爱美丽选择的走出孤独感也即进行自救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人获得满足。她将无意中发现的铁盒归还主人使得年过半百的白拓图重新找回失落的童年记忆和人生期待;她努力撮合同样神经质的“黑面神”和女同事;她偷走父亲的小矮人启发父亲走上旅途重新开始人生……这些“天使”举动在反映出爱美丽美好心灵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属于女性的智慧——不同于男性的强大而是更加细腻,不同于男性的张扬而是更加低调,不同于男性的直截了当而是更加委婉缓和。她以这种女性独有的方式改变着身边人的生活状态,也以这种方式开始了自救的旅程。

当然,爱美丽的自救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她对爱情的主动追求。爱美丽第一次见到连诺就有了一见钟情的感觉,之后她并没有被动地去等待男性的追求,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真爱——通过相册几次约见连诺,充满神秘感的出现而又消失,并帮助连诺解开了神秘人的真实身份……但是在爱美丽勇敢追求的过程中还是遭遇了自身的障碍,让她在最关键的时刻退缩。这种看似不勇敢的表现正是女性的典型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精神的消解,反而为进一步地表现女性的自救提供了空间。紧随其后爱美丽收到了来自“玻璃老人”的鼓励(这正是她自救的第一步帮助别人的回报),并在与连诺相见后主动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从而实现了自我的完满结局。

爱美丽的自救使她走出了孤独的心灵困境并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也让影片的女性主义气质在内容上有了更圆满的体现,使影片的女性主义思考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其实,尽管《天使爱美丽》有着突破“被看”,弱化男性地位,突出女性主体性等特征,我们并不能说这是一部承载着女性主义使命的电影。它的女性主义气质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在女性意识日渐觉醒的今天对于女性思考的自然流露。这种女性主义的自然流露在现今女性主义电影日益声势浩大的情况下仍然不可多得。在一些打着女性主义旗号的所谓“女性主义电影”中,我们看不到《天使爱美丽》中女性的纯真与美好,也看不到女性以她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出的主体意识,更不能感受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中经历的挣扎、蜕变与成长。与之相比,《天使爱美丽》则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女性主义的空间,也为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启迪。

注释

①金丹元,曹琼.女性主义、女性电影抑或是女性意识——重识当下中国电影中涉及的几个女性话题[J].社会科学,2007 (12):173.

[1]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邹涛.《从“天使之生”到“宝贝之死”——转型社会对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6.

[3]金丹元,曹琼.女性主义、女性电影抑或是女性意识——重识当下中国电影中涉及的几个女性话题[J].社会科学, 2007(12).

猜你喜欢

爱美丽女性主义天使
天使很平凡
天使之爱
DesignER CHINA
天使爱美丽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天使爱美丽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曾经不是说好,要好做,彼此的天使吗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