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视野中的邓小平时代从两本重要传记看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

2014-12-12

人民公仆 2014年8期
关键词:传记时代

■ 祁 石

世界视野中的邓小平时代从两本重要传记看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

■ 祁 石

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个重要时刻。出版界出版或再版一系列记述邓小平同志政治生涯的历史传记和专著。一些国外知名人士或学者撰写邓小平生平以及重要历史片段的书,有两本很值得一读。

一本是西方邓小平研究专家、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先生写的《邓小平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国内出版,译者田山;今年又再版)。一本是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费正清和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先生写的《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译者冯克利)。两本书在国内出版后反响强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也让我们看到了国际视野中的邓小平形象,进而了解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三度赴华任职,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前后在中国生活了8年时间。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关注着中国,也与邓小平有过数次面对面接触,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耗时多年,精心搜集第一手资料,潜心研究邓小平本人和他的著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在1993年伊文思先生完成了《邓小平传》(英文原名为《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诞生》)。在这本书中,他讲述了20世纪中国历史大故事中的邓小平生平故事。作者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将他三十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尤其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了解展示给了广大读者,也深刻展示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跌宕历史。

在《邓小平传》这部书中,伊文思先生按时间顺序分十五章 ,叙述了1904年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展示出了世界视野中的邓小平。这本书也成为西方同类传记中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全球热销,成为最客观公正的纪念碑式的传记作品。

伊文思这样评论:邓小平非常有活力、果断,很有想象力。他必定具有人们所说的那种个人魅力,因为他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行动主张。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西方外交官圈子里,人们把邓小平视为中国

威望最高、影响最大的领导人,没有人怀疑这一点。我们西方外交官亲眼看到了邓小平的成就,因为中国的巨大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

《邓小平时代》一书是费正清和傅高义先生的一部力作。傅高义于1930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73年以后,他接替费正清先生任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中心主任,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历时50年之久,被称为哈佛的“中国先生”。《邓小平时代》一书是年逾八十高龄的作者倾尽十年之心力而完成的一部权威性的邓小平传记。

傅高义先生为撰写本书,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当代中国档案,特别是中国过去十五年公开的历史材料,而且由于其人脉关系得以深入广泛地访谈了邓小平子女以及诸多不同背景的中国高层官员及其子女、秘书等。作者曾在多届美国政府担任东亚事务顾问,并曾以学者身份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任职。这些经验使得他对《邓小平传》的写作既有社会学学者的专精,又能超越学院派的限制,而从政治经验、政治智慧的角度理解邓小平的政治实践。作为“中国通”,他对邓小平的把握既能入乎其中,又能站在中立、客观的学术立场上而出乎其外,从而摆脱意识形态局限,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向世界介绍中国,让读者全面而深度地把握邓小平及其整个改革开放时代。

在谈到撰写这本书的初衷时,傅高义说:“我想美国人应该多了解中国。我个人当时决定,改革开放那个时期的中国改变这么大,应该让美国人了解这个变化是多么大。于是我就写了《邓小平时代》这本书。”

此书在进入中国读者的阅读视野时,拥有了另一种价值,它也是中国人了解中国当代历程的书。

鉴于对中国长时间的热心关切与严谨研究,傅高义对中国人的历史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故而,对中国过往三十多年的时代气氛的把握较其他国外学者更为准确。因此,不少学者认为,《邓小平时代》在全国上市的意义不同寻常,因为,这里才是这些故事发生的历史现场。

阅读全书,我们可以充分把握在中国时局变化后,邓小平在各个重要问题上发挥的卓越的领导作用。在成书后,当年有记者就问作者,如何评价邓小平?他回答: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按照实际情况做事。我认为邓小平一直是这样的人。

记者又问:把中国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强大。您认为让邓小平能够完成这一重要目标的最大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傅高义回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可以实现让中国人民富裕和国家强大起来的目标。1949年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统一。1978年,在建国时期的“老干部”中间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就是在“大跃进”中推行的制度和“文化大革命”中进行的阶级斗争必须改变。外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以及欧洲很多国家,也准备好打开它们的大门,欢迎中国这个“学生”,包括贷款、分享技术和欢迎中国的商品。我相信,有这些有利的条件,但如果没有邓小平的领导作用,就不会取得成功。在中国的领导人中间,没有其他人像邓小平这样,拥有更高的地位和受人尊重,以及在党、政府、军队和外国事务中的经验和知识。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邓小平体现了把握政治进程的很高技巧。

关于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记者问傅高义:当中国经济规模可与美国平起平坐时,中国将如何作为?假若邓小平还活着,他会做些什么?傅高义则回答:假如邓小平现在还活着,他还会继续和美国合作。坚持韬光养晦,不做霸权国家,多做实事。为提高中国国力、国民生活,继续与外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我认为这会是邓小平基本的看法。

今天的中国又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新的更大的变化,中国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但也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需要新的智慧和能量。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再品读两位外国专家撰写的邓小平生平著作,可能会有更宽阔的视角,理解今天的时代、把握今天的机遇,从邓小平同志治国理政、掌握全局的大智大慧中获得力量。

猜你喜欢

传记时代
别把八卦当传记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书坊
传记书坊
读失败者的传记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