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时代、哲学与战略

2014-12-11

世界知识 2014年21期
关键词:夜莺学者权力

《守夜人与夜莺:国际关系领域的文化思考》

郭小聪/著

2014年5月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下关于软权力理论与政策的学术分析乃是国内学术界重要研究主题之一,但是人文学者介入此方面的著述并不多见。郭小聪教授在其新著《守夜人与夜莺》中以跨学科的视野、运用优美的文笔与流畅的语言探索了兼顾国家间现实生存竞争与人的精神升华渴望双重需求的方式与路径,展现出有别于国际关系学者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与人文情怀。

守夜人与夜莺

现实主义者往往将世界描述为无休止的权力或生存斗争过程,认为世界注定充满了冲突与对抗。在郭小聪看来,“国际关系学者就像是各自国家永不休眠的守夜人,殚精竭虑、锱铢必较是他们特有的精神状态。……相形之下,我们学文学的倒真有些像是无忧无虑的夜莺了”。守夜人与夜莺以恰如其分的隐喻方式勾勒出两种境遇、诉求迥异的知识分子类型。正是在自身人文学者身份与国际关系本性的双重影响下,他将自己的学术之旅定位在守夜人与夜莺这两种不同学术气场与象征内涵的交汇之中。这使得他既直面现实,又坚持学术畅想。

谨慎的守夜人执着于国家的生存和立身之道,然而失落的夜莺鸣唱着迈向文明的诗歌。守夜人与夜莺预示着不同的象征形象、观察视角、学术气质。作为守夜人的国际关系学者素有谋士情怀,展现出狡黠的智慧。作为夜莺的人文学者更善于远眺、静思,呈现出超脱感和崇高感。难能可贵的是,郭小聪并未局限于两种象征、视角与气质的分野,而是着眼于两者的融合与贯通。爱德华·卡尔曾经指出,成熟的政治思想和良好的政治生活只能存在于理想与现实融合的环境之中。《守夜人与夜莺》一书正是作者在此方面所做出的有益尝试和努力。

“政治的短与文化的长”

与众不同的是,作者并未拘泥于政治和文化概念的抽象探讨,而是将政治、文化的比较置于时间维度之中。“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政治的影响往往如同夏天的雷雨,既激烈而又短促;而文化的影响则如同山间的溪水,相对缓慢,却绵延不绝”。政治有目标,而文化无蓝图;(策之)当世之用与万世之用;(政治家)盛极一时与(文化人物)留名青史;政治动心机,文化动人心。“因而当我们考察国际关系问题时,也应当在政治的倏忽变动与文化的潜移默化间寻找和把握其必要的平衡点”。可见,作者不仅以政治的美德审慎权衡国际关系领域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而且以文化的精髓中庸折中政治与文化之间的融合之道。

软权力的人文思考与回应

约瑟夫·奈所提出的软权力论在中国国际关系学术界可谓影响深远,吸引学者们不断地评述与研究,而且赋以中国内涵与视角。作为人文学者,郭小聪以独特的国际视野、深刻的历史洞见、厚重的文化情怀回应了软权力论,解读了美国大众文化及其美国梦的内涵与实质,强调了应坚持中国特定立场与视角而不应该盲目地追随或引证他人的软权力观。“关键在于,不要只是把别人的思想拿过来咀嚼一遍,味同嚼蜡,还假装自己的成果,津津有味,而应当敢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正是对自身有血有肉的人文学者身份定位,《守夜人与夜莺》展现出国际关系论述的新颖表达形式,体现出对“充满活力的能够温暖人心的朴素思想”的追索。很多观点是油然而生,发自肺腑,有感而发,给人以启迪与智慧。笔者深有感触的是,中国学者应该避免南辕北辙,放弃卑微心态,舍弃陈词滥调,以理论自信的心态实现富有活力的思想创新。

本书虽然并不是一本系统性的学术专著,但是以专题形式以及强烈的问题意识展现出对文化与国际关系之间复杂互动的凝练思考。掩卷沉思,该书的最大特点是,作者以鲜活的语言、明快的语调、折中的分析、中庸的心态审视与静思文化、权力与国际关系的宏大主题,却从细微处着手,致使叙述错落有致,发人深思,不愧为启迪心智的学术盛宴。远不止于此,该书更是对中国学术自信、理论创新、巧妙思想等问题的前瞻远瞩,是对中青年学者的鞭策与激励,特别是对于国际关系初学者而言。

猜你喜欢

夜莺学者权力
夜莺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夜莺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学者介绍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一万种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