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路径探析

2014-12-11姚建萍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24期
关键词:胜任就业指导硕士

姚建萍

(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000)

提升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路径探析

姚建萍

(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000)

本文以职业胜任力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行动主体视角探讨提升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可靠路径,以期为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提供借鉴。

研究生 职业胜任力 路径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就我国而言,随着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整体推进,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伴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度扩招,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改革和创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探讨提高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可靠路径,为社会培养更加适销对路的高层次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职业胜任力,被定义为工作绩优者(有结果/产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是人才在特定工作环境中的价值观、动机、个性、技能和知识等素质的关键特征。职业胜任力作为个体的潜在特征,需要从外部予以分析、描述并用模型加以量化。它有3个重要特征:(1)与工作绩效有密切关系,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2)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一般者。[1]只有满足了以上三个特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才能被称为职业胜任力。考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不同培养机制,笔者主要从硕士研究生角度探讨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路径选择。

从硕士研究生角度出发,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既有益于研究生个人,也有益于学校的教学和整个社会,因此提升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既是研究生个人的责任,也是学校和国家政府的责任。就是说,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高校、企业的积极参与,而且还需要研究生个人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只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切实提升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1 政府政策

首先要确立职业胜任力开发的理念,让全社会认同和理解职业胜任力开发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为开发高校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政府应当支持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积极对硕士研究生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从源头上杜绝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就是说人才培养应该具有前瞻性。

其次,要积极建立高校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开发战略。政府要充分发挥高校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开发的主渠道作用,确保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高校在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开发环节具有丰富的资源支持。鼓励用人单位在毕业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开发方面加强投入,积极推进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促进学校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更密切联系。政府要对参与高校毕业研究生职业胜任力训练的相关机构或者项目提供奖励、资金援助或者政策优惠。[2]

再次,政府应当积极深化改革,积极优化就业市场体系。健全社会公共职业训练平台,对即将走向社会的高校研究生实施职业训练,使其获得对职业领域的适当了解,提升就业与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能力。政府要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消除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的制度障碍,给予其就业平等竞争的机会。[3]

2 高校管理

除政府支持以外,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主要还是依靠高校,这是因为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和就业指导等都会对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说来,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升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

2.1 学校的课程设计

Gardner在对美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后指出,复杂工作的需要和新经济的出现,要求高校研究生在毕业之前获得学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更好平衡。因此,他认为应该在课程设计上,为学生提供培养领导、团队工作和沟通技能的机会。加拿大实施的Making the Match研究项目得出结论:大学应当通过对学生四个方面(自我管理、沟通能力、人力和任务管理、引导创新和变革)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时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在这些项目研究结论的启发下,英国教育与技能部(DFES)和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鼓励各个大学研究和制定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政策。为此英国各大学均制定了符合学校定位和特色的提升职业胜任力政策和措施。例如英国Newcastle大学的“职业胜任力使命和策略”是:将高水平的关键技能嵌入教学和课程;增加和促进工作相关的学习(Work-Related Learning:WRL)机会;为全球化经济做好准备;提供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信息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进行记录。[4]

同样,我国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也需要实施职业胜任力提升策略,特别是从课程设计上要为提升他们的职业胜任力提供帮助。要积极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转变,提升教学人员培养和开发职业胜任力的水平,在学科建设上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重视实践环节,开展以提升和拓展职业胜任力为主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同时,要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介入课程的设计过程,积极修订课程,以满足产业界和社会的需求。[5]

2.2 就业指导

表1

就业指导对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余新丽和刘建新在对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毕业的3347名学生所做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认可的就业指导内容主要是简历和面试技巧培训、就业政策法规培训、相关素质技能培训以及自我职业定位培训等方面,认可的方式是就业讲座、交流座谈、就业指导课程以及职业素质培训等形式。[6]经数据分析表明,学生接受就业指导前后对职业胜任力的影响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经过就业指导课程培训后的同样被试的职业胜任力有所改.变,尤其是应聘能力和团队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改善,而创新能力和个性特征则没有发现明显改善,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就业指导培训后,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总体上是有所改善的。这个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

当然,我国现有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还不尽如人意。贾晓波(2005)研究表明: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在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工作感到满意的比例只有31.3%,而感到不大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则高达67.6%,这一数字说明当前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7]目前多数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都是停留在职业介绍的层面上,虽然有一些帮助硕士研究生端正就业观念、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合性的内容,但这些辅导与要求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笔者认为,高校应该构建包括以下内容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

第一,制定高等学校研究生就业相关法规。研究生就业法规是国家制定的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的准则,是调控、约束、引导毕业研究生择业行为的基本依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想使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毕业研究生适时就业、充分就业,人尽其才,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法规是毕业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基础。

第二,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建设。就业指导人员在工作中既要帮助毕业研究生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转变就业观念,又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就业形势,掌握大量的就业信息,同时还必须具备素质拓展、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因此,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建设,保持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是改善研究生就业的必要条件。

第三,完善就业指导内容。就业指导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政策指导。包括就业市场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毕业派遣政策、创业扶持政策、权利维护政策等。(2)就业价值观指导。相当部分研究生感到就业难,是因为研究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对就业形势及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对功利标准的追求远高于对事业发展和社会贡献的愿望。这与高校未能及时开展行之有效的就业价值观指导有关,使部分研究生择业过于功利化。(3)心理指导。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研究生顺利就业。一般来看,研究生择业都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值。当期望脱离现实,就会导致心理的落差,影响适时的就业及其未来发展。(4)求职技巧指导。绝大多数研究生是直接从本科生升学而来。因此,他们在职场上想要获得工作的机会并不比本科生高多少,毕业研究生要想在求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除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外,就业技巧在就业过程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5)创业指导。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指导,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属于新的领域。培养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可以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基础。让研究生知道,创业需要的条件,何时创业,如何创业等。

3 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对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德国企业的双轨制就为德国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企业提升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有效路径主要有:

3.1 企业向硕士研究生提供工作

英国大学实施的三明治项目(也称三明治课程)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个项目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常是在第三学年,到企业带薪工作一年并将工作结果记入学分。其中学生工作报告占40%,学生日志占10%,辅导员报告占20%,雇主报告占30%,大学生在企业把课堂所学的知识用到“真实”的工作中,而“真实”工作又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企业提供的三明治项目,最大的优点是使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改善。在企业工作中,大学生可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联系,使其获得一般的工作经历和极具价值的工作经验,获得对自身能力、特性、态度和就业潜能的洞察力,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有价值的职业关系,培养正确的从业态度,并将工作中获取的知识运用到最后一年的课程学习中,进而在毕业时做出更周全的职业选择。

为了提供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对硕士研究生也可以实施类似与英国大学的三明治项目或德国的双轨制,规定硕士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可以到企业实习工作一年,在单位实习期间的成绩记入学分,促使硕士研究生深入理解与践行在校期间习得的知识,提升他们对职业和工作的认识,进而起到提升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目的。

3.2 企业向硕士研究生提供课外学习活动项目

团队工作技能是现代企业要求的一项重要技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企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小组工作项目来传授学生团队技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工作。具体包括:提高学生对团队工作成功或失败因素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团队工作如何运作,如何识别团队工作中的冲突、引发冲突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冲突的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工作中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培养学生的人际技能和行为技能,了解团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时间管理、人员管理和协调沟通等。

4 个人发展

个人发展对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里的个人发展是指研究生提升自身职业胜任力的主体努力,包括三个方面,即职业生涯的积极规划、个体适应性的积极营造、社会与人力资本的积累。职业生涯积极规划的前提是职业生涯的识别,而识别是指职业符合个人或按照工作来定义自己的程度,包括职业目标、个性特质、价值观、信念、人际交往风格等;个体适应性指的是使个人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因素,它是人们具有适应性的个体差异,包括积极的自我概念(高水平的职业自尊和内控)、高风险容忍(低风险规避和高不确定性容忍)、高学习动机(个人控制和学习愿望),个体适应性需要积极营造;社会与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如何呈现职业胜任力,实现与社会环境的有效交互作用,它包括自己社会网络的大小和社会网络的强度,人力资本包括年龄、教育、工作经验和培训、情商、工作绩效、认知能力等。[8]从这个概念出发,硕士研究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开发等策略提升自身的职业胜任力。

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服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毕业研究生的就业趋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研究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确立和完善提升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长效机制,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综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科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杜晶晶,王晶晶.《全球领导者胜任力研究回顾》.经营管理,2009年第12期.

[2]汪怿.职业胜任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2005,04:31-34.

[3]白冰.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5月硕士论文.

[4]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86-91.

[5]汪怿.职业胜任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2005,04:31-34.

[6]余新丽,刘建新.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6,12(6):76-79.

[7]贾晓波.论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发展现状与职业胜任力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3:68-73.

[8]Dr Dawn Lees. Graduate employability-Literature Review.LTSN Generic Centre. 2002.10.

姚建萍(1973—),女,江苏泰州人,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经济学硕士,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管理哲学。

猜你喜欢

胜任就业指导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