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道合一,因势利导

2014-12-11徐险峰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乐施会人文文本

徐险峰

一、教学过程

译林新版《英语(八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A charity walk,阅读标题为We need your support─Oxfam Trailwalker,内容是关于香港乐施会的“毅行”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第一步(Pre-reading):引入文本,激活情感

1.值日报告。

执教本课时恰逢雅安地震,教师和当天轮值进行Daily Report的学生商讨后选定的话题就是雅安灾情。短短3分钟的英文报告,声情并茂,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不少学生热泪盈眶。报告后的2分钟互动环节,学生聚焦的依旧是雅安震区,特别是那里学生的状况。

【简析】常态的活动,特别的主题,营造了特殊的情境,值日报告的互动过程变成了情感萌发的过程,学生心系天下的爱心和事事关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这也为后面介绍慈善行走活动以及Post-reading Activity做好了铺垫。

2.情境导学。

稍待平复心情,教师播放了一段21公里步行活动的视频,这是不久前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求他们带着问题观看和思考。然后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本课的话题,并在耳熟能详的情境中初步接触文本的语言,特别是文章中的几个影响理解的关键生词:trail,trailwalker,team spirit等,从而降低阅读的难度。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简析】 我校的“21公里步行活动”与文本中的“毅行”活动十分类似,它来自学生的校园生活,所以容易产生共鸣,能融洽交流氛围,激发阅读的热情。读前的两个生活情境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背景图式,情境导课、引入文本的同时,也自然地激发了情感和兴趣。

第二步(While-reading的第一阶段):进入文本,尝试成功

引导学生通过标题“Oxfam Trailwalker”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后,开始文本阅读。

1.语境猜词。

通过猜测关键词“tough”的意义:difficult; hard; not easy,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出乐施会“毅行”活动是一次艰难的远足的依据,进而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上下文语境推理判断词义的能力。

【简析】 既锻炼学生语境猜词的技能,又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悟“毅行”活动之艰难,提高对坚韧不拔意志品质重要性的认识,为下面深入理解文本奠定思想基础。

2.搭建支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结对互助的形式,共同探究和搭建文本理解支架,设计流程图,梳理文脉,筛选文本信息并进行信息转换,简化文本难度,提高阅读效率。内容包括活动的名称、慈善组织名称、活动的规则和时间等细节,以及活动的目的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施会“毅行”活动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对“毅行”活动两大目的的归纳和提炼:筹款帮助穷人、开发项目和学会团队合作。

【简析】学生在结对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合作互动,教师不仅发展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获得文本知识、锻炼阅读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伴互助、攻坚克难,共同完成梳理任务,学生体验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初步品尝了合作成功的甜头。

第三步(While-reading的第二阶段):深入文本,体悟主题

1.合作任务一:概述所需、所为。

作为香港的重大慈善筹资活动之一,参赛者需要做精心的准备。抛出任务:What do they need to do before and during the event?引导学生以活动前和活动中为时间节点,回归文本,搜集、概括相关信息。

Before the event:group... into...;plan everything...;start training...;support and help...

During the event:walk together...;support and help...;carry sth...;raise money...

【简析】 学生在合作整理活动前和活动中,品读、体悟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Team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2.合作任务二:列举谚语警句。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以团队合作为主题的谚语、警句:List as many proverbs or sayings on teamwork as possible.比如:

There is no “I” in teamwork.(全队的配合不分你我。)Talent wins games, but teamwork wins championships. (天才能够赢得比赛,但是团队合作才能夺得冠军。)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团结成就胜利,分裂致使失败。)If you cant pass, you cant play.  (乔丹教练对乔丹说的话:如果你不会传球,你就不会打篮球。)

【简析】 英文谚语、警句语言鲜活凝练,寓意深刻隽永,读来发人深省,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独特的教化功能,是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在读写中感染,在分享中感化,效果不言而喻。谚语、警句的拓展竞赛,合作与竞争并存,且文理交融,在凸显了文本主题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耳濡目染的教育。

第四步(Post-reading ):跳出文本,升华思想

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构建新理念,产生新观点。

1.活动一:小组讨论。

安排两个可供选择的讨论话题:(1)As young students, what can we do to support Oxfam Trailwalker? (2)What do we need if we join our schools traditional 31km trailwalker?

就第一个话题,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即支持毅行者、支持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以及如何自助才能完成这样的慈善活动进行分组探究。就第二个话题,31公里步行者行动是面向高一学生的品牌校本活动性课程,与初中的21公里步行活动一脉相承,与乐施会“毅行”活动异曲同工,因此,学生有感而发,言而有物。

【简析】 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世界链接,利于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触及学生的灵魂,升华思想情感。

2.活动二:海报设计。

接下来的作业环节也是Post-reading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为雅安筹款“毅行”活动的海报,并将海报及设计的英文说明上传到班级主页。学以致用的同时分享爱心,付诸行动。

【简析】 设计为雅安组织慈善行走的海报,内容上与值日生汇报前后呼应,主题上与乐施会“毅行”活动呼应,与课文内容融为一体,贴近社会时事,贴近学生生活和英语水平实际,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且要求团队协作,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契机。

二、延伸思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不仅是语言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人文教育的载体。英语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建知识、发展技能、养成习惯的过程,而且也应当是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所谓“文道合一”,指的是学文与明道兼顾,也就是注重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势利导”是指在教学中把握有利契机,顺势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道合一,寓德于教,处理好英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把人文素质培养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职责。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1. 融合。教师必须确立正确的语言观、教学观,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英语教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文与道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不能简单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开来,脱离教学实际进行所谓的人文素养培养。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切入点,智慧地渗透,自然地融入,切忌牵强附会,刻意说教或一味拔高,确保有意义、有价值、有效果。

2. 引导。教师不仅要有育人的意识,还应当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捕捉契机,抓住结合点,注重方法和策略,循循善诱,育人无痕,在潜移默化之中顺其自然地教化,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独立人格和创造人格。

3. 内化。重视人文关怀,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陶冶和熏陶。卡尔·罗杰斯(Carl R. Rogers,1969)认为: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应当将语言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中学会自由,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素养。

【参考文献】

    ROGERS C. Freedom to Learn: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1st Edition)[M].Colu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1969.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

猜你喜欢

乐施会人文文本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赈灾款召妓丑闻”冲击乐施会
减贫与可持续绿色发展
人文社科
1%富人财产超99%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