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超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颈动脉结构与功能

2014-12-08李帅王智芬苏莉莉曹睿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4期
关键词:放疗颈动脉

李帅 王智芬 苏莉莉 曹睿斐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超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价值。方法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35例, 应用射频超声技术测定放疗前后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硬度指数(α)、硬度指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比较放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颈总动脉α、β、PWV均高于放疗前, CC低于放疗前(P<0.05);放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超声技术可早期发现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射频超声技术;放疗;颈动脉

头颈部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9.9%~30.2%[1]。放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方法。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靶区包括肿瘤原发灶区域及颈部淋巴引流区, 颈动脉因位置表浅, 极易受到放射线损伤。放疗会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增加颈动脉狭窄、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风险。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RF 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 RFQIMT)及血管弹性分析技术(RF 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 RFQAS)具有实时、无创、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 可早期评估动脉硬化。本研究拟用射频超声技术观察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为放疗后颈动脉早期变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35例,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30~64 岁, 平均年龄(46.5±17.6)岁, 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ray及8~10 MeV电子线照射, 5次/周, 2 Gy/次, 连续5~6周, 总照射剂量50~60 Gy。一般资料采集: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 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袖带法测量受试者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受试者平静状态下心率。以上参数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 2 仪器与方法 百胜(ESAOTE)超声诊断仪Mylab Twice, 探头LA5239(频率4~13 MHz), 内置数字化系统处理软件(RFQIMT和RFQAS), 可自动、实时测量颈总动脉IMT和弹性参数。于患者放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患者取平卧位, 颈后垫薄枕, 充分暴露颈部, 头偏向检查对侧, 探头轻置于颈部, 纵向探查双侧颈总动脉长轴切面, 调整探头使超声束垂直于颈总动脉前后壁, 使前、后壁内膜显示清晰。启用RFQIMT, 在颈总动脉膨大处近心端1~1.5 cm处测量后壁IMT厚度。实时定量检测6个心动周期的颈动脉IMT, 取其均值, 并将标准差(SD)控制到最小(SD<25), 保存测量结果。启用RFQAS, 自动定量检测6个心动周期的颈总动脉扩张性, 取其均值, 将标准差控制在最小(SD<25), 将肱动脉血压输入自动分析软件中, 将结果存入RFQAS系统, 自动计算出动脉CC、α、β及PWV。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放疗前后各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放疗前后一般资料比较 放疗前后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放疗前后颈动脉参数比较 放疗后颈总动脉α、β、PWV均高于放疗前(5.77±1.22 VS 4.81±1.02、10.95±1.03 VS 9.12±1.20、9.59±1.19 VS 7.32±1.21, 均P<0.05), CC低于放疗前(0.86±0.12 VS 0.99±0.07, P<0.05);放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5.82±88.63 VS 634.42±94.46, P>0.05)。

3 讨论

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在患者接受治疗时颈动脉通常被包括在放疗范围内, 放疗后常发生放射性颈动脉损伤, 随着时间延长, 颈动脉会出现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 会引发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假瘤、颈动脉破裂等, 均可导致脑血管事件发生[2]。放疗相关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一般的粥样硬化性狭窄高, 头颈部放疗结束后1~2年可出现颈动脉狭窄, 5年后会出现颈动脉狭窄高发[3]。如能在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即形态学改变之前发现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QIMT及QAS技术基于超声原始射频信号原理, 对血管内中膜及血管弹性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分析, 其精度可达微米级。大量研究证明[4], 射频超声技术可成为深入研究早期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QIMT及QAS技术发现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 颈总动脉α、β、PWV明显增高, CC明显降低, 表明经过放疗后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增高, 顺应性下降, 弹性降低。放射线可诱导内皮细胞活化, 促进血小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使动脉内膜增厚, 容易发生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的活化会使滋养血管受损、闭塞, 使血管壁细胞坏死, 弹性纤维断裂, 纤维样变性, 进一步加速动脉损伤[5]。本研究发现放疗后颈动脉IMT无明显变化, 说明动脉弹性改变早于结构改变。

总之,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早期即发生弹性功能变化, 射频超声技术能早期定量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损伤, 可用于临床检测颈动脉损伤发生、发展, 给临床提供颈动脉早期损伤的依据, 便于临床早期干预, 延缓放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高阳, 包永星.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中国综合临床, 2010, 26(5):549-551.

[2] Cheng SW, Ting AC, Lam LK, et al. Carotid stenosis after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0, 126 (4):517-521.

[3] Russell NS, Hoving S, Heeneman S, et al. Novel insights into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muscular arteries of radiotherapy patients. Radiother Oncol, 2009, 92 (3): 477-483.

[4] Wang Y, Duan YY, Zhang L, et al. Evaluation of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y ultrasound radio-frequency data technique. Chin J Med Ultrasound(Electronic Edition), 2012, 9(5):421-425.

[5] Svensson H, Moller TR. Developments in radiotherapy. Acta Incol, 2003, 42(5-6):430-442.

[收稿日期:2014-09-09]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超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价值。方法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35例, 应用射频超声技术测定放疗前后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硬度指数(α)、硬度指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比较放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颈总动脉α、β、PWV均高于放疗前, CC低于放疗前(P<0.05);放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超声技术可早期发现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射频超声技术;放疗;颈动脉

头颈部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9.9%~30.2%[1]。放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方法。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靶区包括肿瘤原发灶区域及颈部淋巴引流区, 颈动脉因位置表浅, 极易受到放射线损伤。放疗会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增加颈动脉狭窄、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风险。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RF 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 RFQIMT)及血管弹性分析技术(RF 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 RFQAS)具有实时、无创、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 可早期评估动脉硬化。本研究拟用射频超声技术观察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为放疗后颈动脉早期变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35例,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30~64 岁, 平均年龄(46.5±17.6)岁, 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ray及8~10 MeV电子线照射, 5次/周, 2 Gy/次, 连续5~6周, 总照射剂量50~60 Gy。一般资料采集: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 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袖带法测量受试者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受试者平静状态下心率。以上参数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 2 仪器与方法 百胜(ESAOTE)超声诊断仪Mylab Twice, 探头LA5239(频率4~13 MHz), 内置数字化系统处理软件(RFQIMT和RFQAS), 可自动、实时测量颈总动脉IMT和弹性参数。于患者放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患者取平卧位, 颈后垫薄枕, 充分暴露颈部, 头偏向检查对侧, 探头轻置于颈部, 纵向探查双侧颈总动脉长轴切面, 调整探头使超声束垂直于颈总动脉前后壁, 使前、后壁内膜显示清晰。启用RFQIMT, 在颈总动脉膨大处近心端1~1.5 cm处测量后壁IMT厚度。实时定量检测6个心动周期的颈动脉IMT, 取其均值, 并将标准差(SD)控制到最小(SD<25), 保存测量结果。启用RFQAS, 自动定量检测6个心动周期的颈总动脉扩张性, 取其均值, 将标准差控制在最小(SD<25), 将肱动脉血压输入自动分析软件中, 将结果存入RFQAS系统, 自动计算出动脉CC、α、β及PWV。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放疗前后各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放疗前后一般资料比较 放疗前后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放疗前后颈动脉参数比较 放疗后颈总动脉α、β、PWV均高于放疗前(5.77±1.22 VS 4.81±1.02、10.95±1.03 VS 9.12±1.20、9.59±1.19 VS 7.32±1.21, 均P<0.05), CC低于放疗前(0.86±0.12 VS 0.99±0.07, P<0.05);放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5.82±88.63 VS 634.42±94.46, P>0.05)。

3 讨论

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在患者接受治疗时颈动脉通常被包括在放疗范围内, 放疗后常发生放射性颈动脉损伤, 随着时间延长, 颈动脉会出现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 会引发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假瘤、颈动脉破裂等, 均可导致脑血管事件发生[2]。放疗相关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一般的粥样硬化性狭窄高, 头颈部放疗结束后1~2年可出现颈动脉狭窄, 5年后会出现颈动脉狭窄高发[3]。如能在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即形态学改变之前发现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QIMT及QAS技术基于超声原始射频信号原理, 对血管内中膜及血管弹性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分析, 其精度可达微米级。大量研究证明[4], 射频超声技术可成为深入研究早期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QIMT及QAS技术发现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 颈总动脉α、β、PWV明显增高, CC明显降低, 表明经过放疗后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增高, 顺应性下降, 弹性降低。放射线可诱导内皮细胞活化, 促进血小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使动脉内膜增厚, 容易发生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的活化会使滋养血管受损、闭塞, 使血管壁细胞坏死, 弹性纤维断裂, 纤维样变性, 进一步加速动脉损伤[5]。本研究发现放疗后颈动脉IMT无明显变化, 说明动脉弹性改变早于结构改变。

总之,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早期即发生弹性功能变化, 射频超声技术能早期定量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损伤, 可用于临床检测颈动脉损伤发生、发展, 给临床提供颈动脉早期损伤的依据, 便于临床早期干预, 延缓放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高阳, 包永星.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中国综合临床, 2010, 26(5):549-551.

[2] Cheng SW, Ting AC, Lam LK, et al. Carotid stenosis after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0, 126 (4):517-521.

[3] Russell NS, Hoving S, Heeneman S, et al. Novel insights into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muscular arteries of radiotherapy patients. Radiother Oncol, 2009, 92 (3): 477-483.

[4] Wang Y, Duan YY, Zhang L, et al. Evaluation of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y ultrasound radio-frequency data technique. Chin J Med Ultrasound(Electronic Edition), 2012, 9(5):421-425.

[5] Svensson H, Moller TR. Developments in radiotherapy. Acta Incol, 2003, 42(5-6):430-442.

[收稿日期:2014-09-09]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超声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价值。方法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35例, 应用射频超声技术测定放疗前后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硬度指数(α)、硬度指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比较放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颈总动脉α、β、PWV均高于放疗前, CC低于放疗前(P<0.05);放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超声技术可早期发现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射频超声技术;放疗;颈动脉

头颈部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9.9%~30.2%[1]。放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方法。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靶区包括肿瘤原发灶区域及颈部淋巴引流区, 颈动脉因位置表浅, 极易受到放射线损伤。放疗会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增加颈动脉狭窄、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风险。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RF 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 RFQIMT)及血管弹性分析技术(RF 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 RFQAS)具有实时、无创、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 可早期评估动脉硬化。本研究拟用射频超声技术观察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为放疗后颈动脉早期变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35例,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30~64 岁, 平均年龄(46.5±17.6)岁, 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ray及8~10 MeV电子线照射, 5次/周, 2 Gy/次, 连续5~6周, 总照射剂量50~60 Gy。一般资料采集: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 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袖带法测量受试者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受试者平静状态下心率。以上参数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 2 仪器与方法 百胜(ESAOTE)超声诊断仪Mylab Twice, 探头LA5239(频率4~13 MHz), 内置数字化系统处理软件(RFQIMT和RFQAS), 可自动、实时测量颈总动脉IMT和弹性参数。于患者放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患者取平卧位, 颈后垫薄枕, 充分暴露颈部, 头偏向检查对侧, 探头轻置于颈部, 纵向探查双侧颈总动脉长轴切面, 调整探头使超声束垂直于颈总动脉前后壁, 使前、后壁内膜显示清晰。启用RFQIMT, 在颈总动脉膨大处近心端1~1.5 cm处测量后壁IMT厚度。实时定量检测6个心动周期的颈动脉IMT, 取其均值, 并将标准差(SD)控制到最小(SD<25), 保存测量结果。启用RFQAS, 自动定量检测6个心动周期的颈总动脉扩张性, 取其均值, 将标准差控制在最小(SD<25), 将肱动脉血压输入自动分析软件中, 将结果存入RFQAS系统, 自动计算出动脉CC、α、β及PWV。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放疗前后各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放疗前后一般资料比较 放疗前后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放疗前后颈动脉参数比较 放疗后颈总动脉α、β、PWV均高于放疗前(5.77±1.22 VS 4.81±1.02、10.95±1.03 VS 9.12±1.20、9.59±1.19 VS 7.32±1.21, 均P<0.05), CC低于放疗前(0.86±0.12 VS 0.99±0.07, P<0.05);放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5.82±88.63 VS 634.42±94.46, P>0.05)。

3 讨论

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在患者接受治疗时颈动脉通常被包括在放疗范围内, 放疗后常发生放射性颈动脉损伤, 随着时间延长, 颈动脉会出现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 会引发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假瘤、颈动脉破裂等, 均可导致脑血管事件发生[2]。放疗相关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一般的粥样硬化性狭窄高, 头颈部放疗结束后1~2年可出现颈动脉狭窄, 5年后会出现颈动脉狭窄高发[3]。如能在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即形态学改变之前发现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QIMT及QAS技术基于超声原始射频信号原理, 对血管内中膜及血管弹性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分析, 其精度可达微米级。大量研究证明[4], 射频超声技术可成为深入研究早期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QIMT及QAS技术发现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 颈总动脉α、β、PWV明显增高, CC明显降低, 表明经过放疗后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增高, 顺应性下降, 弹性降低。放射线可诱导内皮细胞活化, 促进血小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使动脉内膜增厚, 容易发生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的活化会使滋养血管受损、闭塞, 使血管壁细胞坏死, 弹性纤维断裂, 纤维样变性, 进一步加速动脉损伤[5]。本研究发现放疗后颈动脉IMT无明显变化, 说明动脉弹性改变早于结构改变。

总之,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早期即发生弹性功能变化, 射频超声技术能早期定量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损伤, 可用于临床检测颈动脉损伤发生、发展, 给临床提供颈动脉早期损伤的依据, 便于临床早期干预, 延缓放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高阳, 包永星.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中国综合临床, 2010, 26(5):549-551.

[2] Cheng SW, Ting AC, Lam LK, et al. Carotid stenosis after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0, 126 (4):517-521.

[3] Russell NS, Hoving S, Heeneman S, et al. Novel insights into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muscular arteries of radiotherapy patients. Radiother Oncol, 2009, 92 (3): 477-483.

[4] Wang Y, Duan YY, Zhang L, et al. Evaluation of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y ultrasound radio-frequency data technique. Chin J Med Ultrasound(Electronic Edition), 2012, 9(5):421-425.

[5] Svensson H, Moller TR. Developments in radiotherapy. Acta Incol, 2003, 42(5-6):430-442.

[收稿日期:2014-09-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放疗颈动脉
血管“说明书”——颈动脉篇
肿瘤热疗的机理及临床研究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