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终身体育的影响①

2014-12-06王冕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思想体育

王冕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我国单一的高考评价标准导致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一直未因其足够的重视,学生体育素质、体育素养并未与其他素养得到同等发展,这种现象给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导致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尤其是公共体育课教学困难重重。教师无法完成课程目标;部分课堂多变成了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仍然从思想上忽视体育教育、体育锻炼。长期以往,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近年来的跨国研究表明,我国青年一代的身体素质远低于其他国家同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大学作为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接受的最后教育,担负着培养具备良好身体素质、体育素养的公民的重任。为了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家和实践者,近年来开始从不同方向探索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其中对体育教学改革影响最大的即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1 终身体育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终身体育的思想来自于终身教育思潮,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来自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提出。此后,终身教育的思想对各个国家的教育、教学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在体育教育领域,由终身教育发展而来的终身体育更是占据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半壁江山,引领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终身教育对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影响首先从国家层面的计划、纲要等文件体现出来。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对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课程评价等都做出了新的规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及日常的身体锻炼,能够产生身体锻炼的需求,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另一方面,个体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能够获取基本的体育技能,克服不同的生命历程中可能出现的困境,习得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这两点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主要概念。随着这份《纲要》的推行,终身体育的思想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动向

终身体育引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学思想与教育发展方向必须相适应:首先学校体育教学要完成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科学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受益的体育观;其次,高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如自我设计与评价的能力、自主学习与调控的能力、相互帮助与保护的能力等等;最后体育教师要将终身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长远目标,学校要将其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现阶段,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探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以实践课教授为主、教师为主体,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各个高校开始探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开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将校园体育活动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大学生“自我设计、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强调教师科学“导学育才”与“导评育人”的主导作用;最后,倡导大学生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开展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2 选择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教学组织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调整。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多样,能力不同,每个人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选择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及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分级体育教学,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群体,“因群施教”,而后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习得相应的运动技能;选项体育教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项体育运动的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运动处方体育教学,在该教学组织形式中,以“运动处方”为中介,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形成自我评价、自我创新的能力;康复体育教学,体育锻炼的另一个作用在于恢复或者是避免被某些疾病所困扰,因此康复体育教学针对病、残、肥胖、体弱学生等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体育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和胆量,坚持体育锻炼。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终身体育的积极影响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首先终身体育指引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公民的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思潮使得学校体育朝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为终身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日常的课程讲授与体育活动中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地体育锻炼观念。首先高校中拥有专业体育知识的教师,对于体育发展的历史及单项运动的讲授,为学生建构了正确的体育认知;其次,在体育运动中,教师通过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与个体机能、免疫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最后,通过日常的考试、体育竞技活动、校园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体育意志,克服日后体育锻炼中遇到的困难。这些配套的体育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公民的终身体育意识。

3.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公民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根据学者的调查发现,一部分公民虽然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由于缺乏运动技能,导致他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即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独立锻炼的能力。毋庸置疑,通过多样化的分层、分项教学的训练,具备良好学习能力的大学生都在体育能力上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能够独立的进行体育锻炼;而那些参与校园体育活动较多的学生,有着强烈兴趣爱好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还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行常规的体育锻炼,组织丰富的社区体育活动。

3.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公民的终身体育行为

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立足于近期效益,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由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长期效益被提上了教学的重点,即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科学的独立从事身体锻炼。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更多是服务于此目标,如选项体育教学,康复教学等等都是从学生日后生活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毕业之后的学生依然能够继续自己的体育锻炼。如今国家正在致力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设,营造良好体育活动氛围的同时,为公民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设施,公民主观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加上客观的良好环境,必然触发公民终身的体育行为。

[1]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2]郭玉.从终身体育视角探讨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3]黄丽秋.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及教学引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刘毅.浅谈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接轨[J].体育科学研究,2005,9(2):78-82.

[5]杨丹丹.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学校、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郑家鲲.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思想体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们的“体育梦”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