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体育课堂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①

2014-12-06徐兰芳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上海2011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8期
关键词:密度负荷体育课

徐兰芳(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 上海 201100)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观念,培养终身运动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在课上要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把握好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练习密度和负荷过大或过小,掌握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内涵。从学生自身身体条件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体育训练,真正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体能和综合素质得以发展。

1 练习密度

1.1 练习密度阐述及重要性

体育课堂的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合理利用的时间与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关系,一堂课的进行包括教师的指导工作、组织活动、学生练习、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探讨以及学生休息等环节,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总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值就是练习密度。从这个比例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堂课的练习密度越大,则课堂效率越高。

1.2 掌握练习密度的要领

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合理把握好练习密度,合理利用时间,从整节课中各个环节入手,充分安排练习活动,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听课、运动和休息时间,达到练习密度的最大化,提高课堂效率。

2 运动负荷

2.1 运动负荷阐述及重要性

体育课堂中的运动负荷由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部分构成,它是指学生在运动练习过程中,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学生年龄特征和身体条件为基础,合理安排适合学生自身状况的运动负荷,做到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2 了解运动负荷的要领

在教学中对每位学生规定一定的运动量,让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对学生机体、力量等的训练方面,使学生的运动强度得以提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把握运动负荷,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3 练习密度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

3.1 合理掌握练习密度,需要注意以下几项

3.1.1 目标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研读体育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目的性的训练活动,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启发性。

3.1.2 合理性

训练目标要具有合理性,避免过高或过低,如果目标设置过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练习跳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各种跳跃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练习跳高动作。

3.1.3 方法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重难点,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可以用语言或动作来启发学生对关键动作的理解,通过模型、挂图、视频等增加学生对动作要点的直观性感受。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进而提高课堂练习密度。

3.2 加强练习密度的方法

一堂课的组织过程包含调整队形、收发器材、交换作业地点等,这些环节占据了一定的时间,直接影响到练习密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队形调整,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准备好教学用具,节约组织时间,通过循环练习、连续教法等来增加运动形式,设计多种运动项目,有效利用体育器材,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到练习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一些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投掷、跳远等,练习时间比较短,在整节课中应该控制在30%以内,保持练习密度的均衡性,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避免出现盲目增加练习密度的现象。

3.3 建议

把握体育课堂中的练习密度,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课堂练习时间,在课堂中把握好学生的练习实际,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技能,提高练习密度。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精讲多练,尽量减少学生听和看的时间,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技能,增加练习的时间。连续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巩固技能。

4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堂中的体现

合理把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负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运动负荷,教师需要合理设计运动负荷,以提高教学质量。

4.1 鉴别运动负荷的方法

4.1.1 采取观察、询问及个体表象表现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等,安排适合每位学生的运动负荷。可以通过观察法、询问法和脉搏测量法来了解学生的运动情况。每项运动结束后,教师要采用观察和询问的方法,了解学生锻炼后的感受,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出判断,以学生的主体感受为依据来合理调整运动负荷。

还可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出汗量、表情、脸色等直接判断出学生对运动负荷的承受情况,例如学生额头有较少汗珠、脸色红润,表示学生承受的负荷较小,若学生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则表示学生的运动负荷承受量较大,需要做出调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运动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合理把握运动负荷。

4.1.2 更变教学项目方式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练习的内容来自行调整运动负荷,例如练习一百米快跑后,学生的心率在每分钟180次以上的水平,学生重复练习快跑就会失去运动兴趣,这时可以用跳高、跳绳等运动负荷相差不大的运动来代替跑步,使学生保持一定的负荷量。

4.1.3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调整练习密度来达到调节运动负荷的目的,例如一堂复习课的练习密度应该控制在30%到40%之间,通过交替练习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相同运动负荷的训练项目交替进行,达到训练的目的。

4.2 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以中等体育运动能力的学生为基准,体现出运动负荷的差异性,重视学生身体机能水平之间的差异。例如快速跑完100m后,测量学生心率水平,有的达到180次每分钟,有的则只有170次每分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适合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合理调整运动负荷,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5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课堂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把握体育课堂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校要想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应当充分认识到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学生本身的身体条件出发,合理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把握好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体育课教学的目的。

[1]何斌.阿坝师专体育系学生校内体育教学能力实习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17-119.

[2]黄安泉.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23-125.

[3]王英武.体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3):211-213.

[4]魏敬言.浅谈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J].安徽体育科技,2001(4):152-153.

[5]王曼真.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调控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176-178.

猜你喜欢

密度负荷体育课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体育课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SGT5-4000F(4)燃气轮机夏季最大负荷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