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苗侗族节日与传统体育

2014-12-06

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黔东南侗族体育项目

魏 丽 张 杰



黔东南苗侗族节日与传统体育

魏 丽 张 杰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556011)

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的有几百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比如芦笙舞、斗牛,龙舟、侗族摔跤,经2009年和2010年两次全州广泛普查,苗乡侗寨有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80多项(种)其中在民族节庆活动中一直延续的达50余项(种)。节日和传统体育活动似乎有着某种联系,黔东南苗侗族节日传承性如何,节日对苗侗族传统体育有何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探讨黔东南苗侗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关系,以期能够为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理论支持。

黔东南; 苗侗族节日;传统体育

在信息社会化、文化全球化、体育西方化的背景下,传统体育面临生存困境,人们逐渐遗忘自己的传统体育,爱上了篮球、足球、健美操等西方舶来的体育项目。社会信息化加快了这种进程,学校、政府也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推手。就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标示性体育项目“武术”也同样处在这种境况。中国的神州大地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黔东南,它是世界苗侗民族文化核心保留地,是具有神奇魅力的世界独特的“文化孤岛”,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这里被称为“歌舞之州,节日的海洋”。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众多,开展广泛,传统体育文化保持原生态传承,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往往和节日并驾齐驱。

1 黔东南苗侗族节日及传统体育活动概况

黔东南州号称百节之乡,俗语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大型的少数民族节日有摔跤节、花炮节、姊妹节、芦笙节、龙船节、萨玛节、苗年、鼓藏节、吃新节等。节日中主要活动有祭祀、歌曲、舞蹈、体育活动等,其中体育活动是节日的重要部分,通过体育活动,人们在节日中沟通交流、传达感情、愉悦身心。

通过调查、走访及参与多次大型苗侗族节日发现,一般节日活动中吹芦笙、芦笙舞是必不可少的,苗族芦笙舞主要流传于黔东南的台江、剑河、雷山、丹寨、凯里、麻江、榕江、从江;侗族芦笙舞主要流传于从江、黎平、榕江、天柱、锦屏、剑河等县的侗族地区[1]。其它较普遍的活动是斗牛、篮球赛,当然有些节日为传统体育活动节日,比如:龙舟节、花炮节、摔跤节,在这种节日活动中一般以单个体育项目为主,有时也会安排歌舞表演、斗牛、侗族大歌、芦笙比赛等活动。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多彩,如流行苗族地区台江反排木鼓舞、舞龙嘘花、独木龙舟,凯里斗牛、赛马、斗狗、斗鸟、斗鸡、响簧。雷山芦笙舞、踩鼓舞,黄平的板凳舞、踩高跷,镇远、麻江的龙舟赛;流行于侗族地区黎平的摔跤、抢花炮,天柱的月牙镗、钩镰舞,从江的斗木牛,流行于凯里、黄平、雷山苗族、革家族的射弩等[2]。

2 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在节日中开展

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通过节日活动、传统体育运动会、群众体育健身、学校体育活动、旅游体育表演等几种方式开展。让我们来看以下通过这几种展现方式的开展情况,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其实也就是节日活动,只是近代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结合体育的特点,比较现代西方体育才把节日具有体育特点的活动称之为传统体育活动。其实这些活动都是起源于苗侗族人们的劳动实践,是人们文化、生活、精神的写照,是在特定人群、特定区域展开的群众体育项目,有了行政机构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意识关注,才使得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传统体育运动会、群众体育健身、学校体育活动。

黔东南州政府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2007年州委八届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民族体育”[3]。2009全州体育工作会议提出把挖掘、整理、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力开展全民体育活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向省政府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筹委会申办龙舟赛事活动。2010年7月举办中断了19年的州七运会暨第一届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置了独竹漂、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武术等八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13年8月举办了州第八届运动会暨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通过举办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民众的体育锻炼热情,使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了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但是并没有能够把传统体育项目真正纳入到群众健身活动中,首先这是和传统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有些传统体育项目开展需要特定的场地器材、有些缺少健身科学性、有些项目操作有难度。当然也有少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了大众健身常用的方式,比如苗拳、陀螺、芦笙舞等等;其次运动会只是少部分人群参与进来,主要有运动员、教练员、组织人员,在黔东南州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运动员大部分是学生人群,比赛前经过几个月的集训,然后参与比赛,比赛完了后,这种活动也就结束了,同样教练员和组织人员的任务也完成了。学校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同样也是政府机构的杰作,虽然对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本身”的宣传和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体育,它内在的东西没有被展现出来。

传统体育校本化要认真分析要引进的民间文化活动,综合评估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找准两者的结合点,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特性,深入开发民间传统体育教育性;另一方面,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现有教育教学相关文件为指导,注重民间传统体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4]。更有的专家认为应该把学校传统体育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学校传统体育教育业绩评估机制。专家们对于学校教育引进传统体育的探讨在方法上和理论上可以说已经很成熟了,但实践检验的成果怎样,目前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报道。黔东南州对于传统体育进入校园也还是处在摸索阶段,虽然有报到称:台“反排木鼓舞”,丹寨“锦鸡舞”,凯里“苗拳操”,雷山“苗族舞蹈操”,等已成为各自项目学校的课间操;“独竹漂”“板凳舞”,“侗族摔跤”,高脚竞速、射弩、押加、珍珠球、毽球、板鞋竞速、武术、陀螺等二十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了校园,进入了课堂;凯里学院将“反排木鼓操“编排打造成”健身操“,在全院推广;全州14所省级、37所州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都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列入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100多所县级项目学校已有一半以上筛选了一至两项民族体育项目进了校园,学生成为各重大节庆活动的参与主体,成为展示民族体育文化的主力军和传承人[5]。但事实证明进入校园课程的项目不是很多,各个学校存在重复引进,体育文化的传承缺失,缺少民间节日文化艺人的指导,同时也只是暂时性迎合行政机构对于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的文件精神,具有暂时性、阶段性特点。凯里学院“反排木鼓舞健身操”开展了一段时间,曾经作为全院学生体育课必修项目,作为大型团体舞进行了几次表演,这种活动并没有一直开展下去,现在几乎已经被淡忘。凯里学院设有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选修课及体育学院学生专选课程,主要开展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珍珠球、木球、押加等几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用西方体育一样的教育模式,把它作为简单的体育技能来传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学生不了解它的文化内涵,不能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那么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说意义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当然其它学校引进的项目同样也存在这种问题。

黔东南州通过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及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展示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建有麻江、镇远、施秉、振华中学、锦屏、凯里学院等六个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调查显示各个基地基本上是有名无实,真正长期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的很少,有比赛任务时候才进行短期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只是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诠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黔东南州注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开发,通过体育旅游一举两得,可以获得经济上的收入。比如西江、台江反排村、丹寨县排调镇都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表演,进行体育表演的都是经过训练的演员,演员表演具有个人的特点,游客要接收演员的个人特质。据当地群众讲,游客看到的都是经过加工了的体育表演项目,只是迎合经济的需求,黔东南进行体育表演的旅游景点较少,表演的传统体育项目种类也较少,能够给游客带来精神上享受的还是景点文化、历史、景色。到西江旅游很少有人过多谈论舞蹈表演的怎样,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是西江的古老的街道、吊脚楼设计的艺术、令人震撼的博物馆、独特华丽的苗族服饰、精工巧匠的银饰。

3 黔东南苗侗族节日活动世代传承

黔东南苗侗族节日繁多,主题各异,风格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以农业生产习俗为主题的农事节日;以祭祀神灵、纪念祖先为主题的祭祀节日;以追念崇拜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题的纪念节日;以欢庆丰收为主题的庆祝节日;歌舞、娱乐、恋爱活动为主题的社交娱乐节日。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节日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反映了民众的文化情趣和文化情感[6]。黔东南苗族祖先有一段悲壮的西迁史,在这段历史中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情趣和文化情感,西迁时,每个宗支队伍,都置有一个木鼓,敲鼓前进以作联系,避免掉队。迁到新地后就按照宗支来重新建立的社会组织,因而被称为“鼓社”,苗语称为“阿拉江略”,在黔东南苗族社区,凡同属于一个阿拉江略的村寨,就一定要有一个鼓藏头。鼓藏头是鼓社内的精神领袖,对外代表整个鼓社,是鼓社的象征,对内组织村寨祭祖和开展文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对失去的东方家园的怀念,是苗家人心中永远的疼痛。一部《苗族古歌》,传达的就是苗家人离开东方家园的悲伤情怀。苗族妇女的服饰,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被称为穿着身上的史诗。清水江流域苗家妇女服饰上的线条,代表黄河、长江,方格则象征失去的洞庭湖畔的田亩,绣在上面的枫树、蝴蝶、鹃宇鸟等图案,无不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苗家人的生命图腾[7]。

在苗家人溯着沅水进入黔东南的时候,侗家人也溯浔江而上,来到了黔湘桂交界的山地中。侗族属古越人的一支,是侗傣语族的先民之一,黔东南的侗族有130余万,占全国侗族总数的45%,主要居住在都柳江中游,清水江, 潕阳河下游地区,是全国侗族原生态文化的中心。侗家人说:世上一切萨最大。“萨”是侗家人祭祀的至高无上的神。萨是侗语祖母、婆婆、女性的意思,但萨也是鱼,称鱼为萨。萨身崇拜,反映了侗族社会经历长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事实。侗族文化的这种母性崇拜的特征以及侗族的生存历史、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决定了侗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的基本品格:和谐、自然、团结、平等,而尤以和谐为侗族文化的最高境界。

苗侗族人们对于祖先的怀念,图腾的崇拜,自然的崇敬、生活的向往,内在的文化需要通过外在的活动来展现,这就形成了以祭祀神灵、纪念祖先为主题的祭祀节日;以追念崇拜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题的纪念节日。这种节日所占比例较高,而且生生不息,有千百年的历史。黔东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资源匮乏,条件艰苦,苗侗族人们生活的地方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形成了以农耕、林业、渔业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苗侗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习俗为主题的农事节日,以欢庆丰收为主题的庆祝节日。耕地较少,使得人们劳作的时间较少,那么人们空闲的时间相对较多,加之交通的不便,生存、生育的需要也就形成了歌舞、娱乐、恋爱活动为主题的社交娱乐节日。节日文化得以延续和节日的功能价值体现、人们的价值观、社会化程度是密不可分的,黔东南节日活动凸显了娱乐、祭祀、联姻、结盟等功能这符合了苗侗族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黔东南苗侗族人们宗族意识、村寨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较强;崇敬自然、崇拜祖先之情较浓厚,节日活动一般都是自发组织,具有较好的自我意识。一千多年前,文学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在辰、沅、靖诸蛮,……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这是关于侗族哆耶(踩歌堂)的最早记载。悠悠一千余年过去了,但一千余年前的生活一如既往进行着,人们依然手牵手,男女相伴在鼓楼坪围成一个个相套着的大圆圈,随着芦笙的旋律哆耶祭祀。全村寨、全房族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参与,参加村寨或者房族的亲戚朋友也无一例外要邀请参与,感受祖母神的无限福祉。黔东南广大的苗疆腹地和侗族人民集中生活的核心区,开发则是比较滞后的,无论经济生活还是文化生活,与外界的接触都比较少,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人们依然按照古老的、古朴的生活方式生活,较好地保存了文化的原生态[8]。

4 黔东南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活动最能充分展现苗侗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众多,但是群众基础不是很广泛,它是在特定人群、特定区域展开的体育活动。比如独木龙舟只是在施洞一带居住在清水江边的苗族人民龙舟节开展,侗族摔跤也只是流行于贵州黎平县坑洞、四寨一带侗族人民,反排木鼓舞流传于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而且这些活动一般都在特定的节日中开展。节日中的传统体育活动最能充分展现“传统”和“文化内涵”。节日开展的体育活动代表一种文化符号,这种文化和苗侗族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体育项目基本上都有个神话式起源之说,表达着对祖先的敬仰,对本民族发展过程的忆念。参与比赛、观看比赛能够得到一种心理慰藉,可以得到祖先的庇护,坚定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比赛中的队员不单单代表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整个村寨,整个族群,比赛中的获胜者会得到实物上的奖励,一般是鸡、鸭、鱼、肉等生活用品,然后整个村寨或族群分享,这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族群团结、民族认同。在整个活动中村寨、族群间交流感情、加深友谊、结成盟友,有很多青年男女在这个活动中达成婚姻,这在古代对苗侗族人们生存、生产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作用是对抗野兽、抗击敌人,现在来说对于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动中的体育器材、服饰都是自己制作的,具有民族特色,很好地诠释了苗侗族人们的智慧、想象力、创造力。

传统体育活动如果作为西方式体育教育项目,它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体育项目、经过西方式的教育活动,注重的是技能技术的教育;作为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是经过现代体育活动的竞赛方式和规则限制,只是注重表现项目本身的锦标精神。传统体育项目本身的文化内涵则没有传达出来,当地人们对待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没有领会到。

5 结语

黔东南苗侗族节日文化的“传统”性,给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了稳固的平台。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找准方向,积极搭建、完善、充实苗侗族节日平台。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簒委员会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体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2] 对我州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N].黔东南日报,2008-04-04.

[3] 黔东南州民委.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振奋民族自强精神[J].经验交流, 2011.1:37.

[4] 张晓林,杨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校园课程化研究---以黄龙溪学校引入“火龙灯舞”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0,2.

[5] 黔东南州民委.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振奋民族自强精神[J].经验交流,2011.1:37.

[6]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 余达忠.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以黔东南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62-163.

[8] 余达忠.原生态文化资源价值与旅游开发——以黔东南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61.

Miao and Dong Minority Festival and the Traditional Sports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Guizhou

WEI Li, etal.

(PE institute of Kaili college, Kaili 556011, Guizhou, China)

There are 80 kinds of Miao and Dong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more than 50 kinds of them continue in the national festival activities.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seem to have some connection with festivals. How to inherit Miao and Dong minority festival? what’s the role of Miao and Dong traditional sports? With these questions,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ao and Dong traditional minority festivals and traditional spor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Miao and Dong minority.

eastern and southern Guizhou; Miao and Dong minority festivals; traditional sports

*贵州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科课题:黔东南州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课题编号:2012ZC197。

魏丽(1984-),贵州凯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黔东南侗族体育项目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遇见黔东南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诗书画苑
成语魔方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