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精读课教学预热环节

2014-12-05张秋娥史爱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板书交际词汇

张秋娥,史爱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大学英语精读课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句型、文章结构,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英语精读课教学第一步普遍采用预热或导入的方法来引出相关话题讨论、切入课文。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此环节教学对整个单元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预热过程是精读课的重要环节

所谓预热(Warming-up)是指在正式进行课文教学前,先就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相关话题或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或讨论。预热是课文学习的第一步,预热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教材在精读课文前都设置了不同程度的预热内容。概括起来预热环节的作用有三:

1.1 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

“焦虑感”是指学生学习外语时的紧张、忧虑状态。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会产生焦虑感。专家认为,焦虑感可分为两类:一是由性格决定的焦虑感,我们称之为性格型焦虑(trait anxiety),另一种是受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焦虑感,即环境型焦虑(environmental anxiety)[1]。焦虑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为:上课低头不敢直视教师,坐在后排以逃避提问,说话声小不自信等等。无论哪种焦虑对英语学习来说都是不利的,但后者是一种相对短期、易变的状态,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预热环节帮助学生缓解甚至消除。

1.2 活跃思维、培养兴趣

由于预热的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这样大脑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思维也很活跃,因而对该话题的有关内容(课文)的求知欲较强,这一切都会帮助学生尽快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2 预热的内容、效度和形式

2.1 预热的内容和效度

预热环节的设置不是一种形式。笔者认为,预热的内容可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效度也由此来衡量。

2.1.1 问题的效度

一般的课文前都设置了几个有关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这些问题往往不能完全照搬,否则学生会觉得教师在照本宣科。有些教师设置一些不痛不痒或一些简单的“Yes”、“No”的问题和一些纯粹为了逗乐的问题,这些都是为了预热而预热,不能发挥预热的作用,学生也会认为在浪费时间。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认真思考后设置预热的问题。如《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Money”的精读课文是“Time Spent Agonizing over Money”,这时再让学生讨论“Money is important,but is not everything”就显得没有新意,学生也不会感兴趣;讨论“If you were millionaire,how would you spend yourmoney?”会让他们感觉太不实际,这时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说出自己身边的“富人把钱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身边的穷人过得同样很快乐”的实例,这样的问题由于能联系实际所以能激发兴趣,同时课文中也是举了爱迪生视金钱如“Raw Material”和一对贫穷的夫妇相亲相爱的感人故事。总之预热的问题应既有趣,又有实际的交际意义[2]。

2.1.2 对生词的处理

很多同学的课前预习都是从记单词开始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如果能在预热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来表达接近课文的内容,再把它们板书出来,这样既使学生记住了词汇又使他们很轻松地学会了这些词汇的具体用法,做到了既见“木”又见“林”,也避免了生词难记、词汇教学枯燥的诸多问题。如:前面所列的课文,学生可能说某某人“have”或“earn”很多“money”,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可教他们用“net(净获利)”和“patent(注册专利)”;学生说把钱“gave”“used for”,教师可引导他们用“plow back”,最后教师问生活中这样的人多不多,学生说“No”,教师可板书出“rare breed”,等等,通过类似的引导及口头表达,学生的印象比较深,最后再把板书的重点词汇连同例句一起朗读,效果会更佳。

2.1.3 对文章脉络的渗透

预热过程中的生词教学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对文章发展的总体思路的把握和理解才是预热环节的重中之重。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在诱发学生讨论的同时,注意及时总结和诱导学生的讨论,使它们更贴近于文章的发展模式,等讨论结束后,板书的内容除了关键词、短语外,还包括文章的发展提纲。如:还是上面的例子,教师如果在总结讨论时适时点出:

这便是文章Outline的雏形.

一般的精读课文都安排两个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一个学时来进行上述内容的预热,再用第二个学时来进行部分课后练习的处理,而把课文交由学生课下去自己消化。如果还存在问题,也只是个别现象,或者是真正的难点所在,教师只需重点解释即可,这样既贯彻了语篇教学的指导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反之,如果这一环节把握不好,教师往往需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解释从而使预热环节形同虚设,也会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到了以上几点,预热环节才能算得上是有效度的。

2.2 预热的形式

预热过程应以讨论为主。阅读是个人的学习活动,而讨论则是个人学习基础上的交流,目的在于启发,加深体会,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我们的学生大多不善于表达自己,课堂讨论往往效果不佳,然而讨论却是语言学习的必要环节,尤其在预热阶段。教师应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持作用和引导艺术。培根说过:讨论使人机智,用现代的说法,即讨论可磨练人的大脑,令人的思维敏捷、善于思考,通过讨论形成有意义的思想见解[3]。

讨论的环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最忌讳教师把事先设计的题目机械性地发问学生,交由学生随意讨论,或者只是让其中一个同学发言,而往往同学发言声音太小其它同学听不见,所以形成课堂涣散,难以控制,大班教学尤其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另外,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要进行监控,流动指导,帮助他们表达思想,这一过程不要对他们的表达方式、词汇应用设置太过严格要求,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讨论的最后总结过程中,教师在总结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型以及文章提纲整理出来,进行板书展示,最后引领同学对板书的内容进行应用巩固练习,这个过程可以把原来被动的学习内容主动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预热环节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3.1 积极参与交际的意识

预热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学生因外界因素而引发的焦虑感不会很强,所以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的意识较强,这就如同运动员在正式比赛前先热身一样,为他们进行下一步的交际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参与意识是成功语言交际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3.2 语言技能的培养

由于预热基本上是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教师只是启发和引导,所以学生能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脱口而出”,从而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通过针对课文内容而进行的诱导讨论,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总结性发言,这样可以磨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语篇结构的能力;课后再把板书的提纲进行必要的扩充就是一篇作文,这样训练了写作能力;学生课下按提纲再结合讨论来进行课文阅读就可自然明白文章的主题思想,阅读技能从而得到了训练,用“一举多得”来形容这一环节一点也不为过。

3.3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如果预热环节做得有效、合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中的语言难点和思想内容已基本掌握,这样后续的自主阅读会更容易进行,而不会重蹈常规的逐句翻译法覆辙。

4 结语

传统的预热环节基本上在5-10分钟之内结束,且常常流于形式。对预热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从而为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无疑对精读课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陈劼.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感与口语水平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J],1997(1):15-19.

[2]张秋娥.把握语言特性,轻松愉快学英语.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0(1):57-58.

[3]林肖瑜.阅读.讨论.写作[J].外语界,1996(1):39-42.

猜你喜欢

板书交际词汇
情景交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交际羊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