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研究

2014-12-0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外课程体系专业

张 萍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研究

张 萍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阐明利用课外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寻求课外培养的具体途径,以期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良性循环。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课程体系;不足;课外途径

随着社会、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体育强国战略、全民健身工程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对未来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化改革,基础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实现在观念上从“从身体发展到全人教育”的转变;在角色上“从执行者到设计、策划”的转变;在方法上“从灌输到情景创设和引导”的转变;在认识上“从体育到体教结合”的转变。这无疑对未来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师资培养的主要基地,必须密切关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分析与评估社会体育与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的冲击与影响,适时调整与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与方法。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教高[2007]1号);同年2月,教育部继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同时教育部又专门组织召开会议,教育部长做了“实施质量工程,贯彻二号文件,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报告[1]。以此为引导,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文件精神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课程改革,期望通过改革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但在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中,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仍然主要集中于课程体系内,且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一直以“重专业意识、强技术培训”的思维模式主导着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在此导向下,学生综合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着眼于在课外挖掘“活动课程”、拓展课外培养途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一种应然和必然,它是对课程体系培养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课外途径的弥补功效

目前,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课程时数分配、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其具体体现在“偏重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社科知识”、“强调专业技术、技能,忽略教学、社会技能”,“一专”有过而“多能”不足,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技能局限,就业发展空间狭窄。为此,积极思考和拓展课外培养途径,可以弥补课程体系内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缺陷和不足。

1.1弥补“广而不深,导向性不强”的不足

虽然高等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但在课程设置上仅是“杂烩式”的简单拼凑,仅囿于泛泛而谈的基础常识介绍,且围绕中心课程开设的其他课程科目不能很好的弥补专业学科知识认识的不足,缺乏严密的学科联系,其结果是课程门类较多,主导方向模糊,实践环节薄弱,职业技能不理想,难以很好地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学生的总体感觉是“面面俱到、面面都不到”。为此,在不改变课程体系总的方向上,考虑利用课外途径,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完善学生能力结构,强化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弥补“泛而不精,区别度不强”的不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虽然编订了教学大纲,也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但其在课程体系上较其他专业(如社会体育、运动训练学等)除增加了为数不多的技术项目教学外,其他必修课程设置趋同,或是相同课程仅是学时差别,从而造成体育教育专业与其他体育相近专业的人才区分度不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面试时出现“技术不如运训的,指导不如社体的”窘况,同时在其理应具有优势的师范技能方面也不突出,大大削弱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此,思考开辟课外途径,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活动实践经历”,可以弥补课程体系内学生师范技能培养的不足及其在参与体育活动指导能力培养时间上的局限。

1.3弥补“专而不通,应用性不强”的不足

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脱节的问题。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要求上与原来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多仍是以追求专业技术上的高、精、尖为重点,忽略了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的培养,特别在专项教学上忽略了与中小学基层体育教学理念挂钩,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当前基层体育教学改革,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甚至不能胜任基层体育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用课外途径,通过各种教学技能比赛,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4弥补“陈而不变,适应性不强”的不足

在现有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够重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引导学生对体育教学器材用具的改造和设计、教学方法较少创新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这与现代教育倡导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为此,通过课外途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还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敢想敢为的创新精神,成为新一代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体育教育工作者。

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关于人才的定义不断丰富,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一般来讲,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全面知识结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心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就目前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而言,虽然在系统的必修课程之外有丰富的选修、辅修课程以飨学生,但这些课程无论是课容量还是时间安排,还是教学理念及组织形式都未能摆脱必修课程的教学思维模式,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难以回避的制约。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现实中,大课堂很难使学生产生彼此间的学习交流与实践互动,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强调的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专业,学生在实践中诸方面的能力更显得重要。近年来,在学校教育研究中,出现了不少关于课外活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足见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换句话说,针对学生知识获取、知识理解及能力提高来说,相对于“被动接受”,那种让学生合理利用情景、合作、会话、示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动性、参与性和独创精神,达到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方法更为有效[2]。为此,思考挖掘以“活动课程”为主的课外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需注意结合情境创设(是能力培养与知识传递的重要环节)、加强协作(应贯穿于整个知识获取与能力习得的全过程)与交流(是基本方式),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是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则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学生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获取知识并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发挥推动作用。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实依据

能力培养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相对于社会需要就如同生产与市场的关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把握体育事业发展及基础学校体育改革方向,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的方向保持高度一致。从此意义上说,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

笔者通过在本校及相邻学校举办的就业双选会上对多所学校及数家社会体育机构择人的意向标准了解到,当前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即专业能力、个人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专业能力就是就业上岗、取得工作上的进步以及获得最佳工作成效所必备的专业认知、分析、决策能力;个人管理能力就是就业上岗、取得工作上的进步以及获得最佳工作成效所必备的态度、适应和行为的综合能力;合作能力就是在工作中与他人共事并取得最佳工作成效所需要的能达成平等、和谐、互助的意识与技能。

从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人才的能力要求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个人自我监督、管理、问题分析、决策能力及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平等协作、良好适应等能力。而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在现行的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方式、课程教学时数安排及教学理念上均难以完全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为避免影响现有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在确保与现行课程内容不冲突或出现不必要的重复的基础上,探索以情境创设、突出学生自主参与、以体验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外途径就显得应当且必要。

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

4.1拓展培养途径

拓展培养是针对大二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程而开展,在强化基本师范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对接现实社会需求,提升专业能力。一是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制作与展示竞赛,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使之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一方面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二是开展体育游戏与设计比赛。结合《体育游戏》和《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编排与实践》等课程,应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对体育游戏和竞赛组织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以中小学生为假想对象,在角色扮演中实现角色互换,并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在深入沟通、密切协作中,充分探索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开展教案编写与设计比赛。教案编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制胜法宝。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进以及体育科技的进步,体育教学对教案编写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在学校体育学的课堂上是难以有效而全面地提升教案编写能力的。因此,通过组织教案编写与设计的比赛,开展教案编写交流与互动,在认识教案、熟悉教案、驾驭教案的过程中让教案编写与设计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必备基本功,切实提升学生对课堂与课程的把握能力。四是学校增设学生体育教学科技创新基金立项。没有创新,则无从谈发展,没有科研,则谈不上创新,具有从事体育教学研究、专项研究的能力成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必然要求。通过设立学生创新基金,可以有效激励其对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

4.2专业培养途径

专项学习阶段的三年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认识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该阶段可以结合其就业目标,重点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强化和巩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一是开展以队列队形、口令、广播操为内容的基本功比赛,这些内容是每一个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和必需能力储备。二是开展说课比赛,良好的体育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提高学生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巩固学生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近年来,说课比赛是中小学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常用方法。三是举办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现状的相关讲座,观看中小学体育示范课录像,让学生了解当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针对自身不足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和能力提高。四是开展教学比赛,以专项小组为单位,每人上一堂以中小学体育课程为内容的体育课,由专项教研室予以综合考评,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机会,而且“实战演练”的方式更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师范技能、课堂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也可以逐渐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心,提高职业技能。

4.3职业培养途径

大四学生主要以教育实习及就业为主,除了课程体系内安排的教学实习外,还可以依托实习基地或紧缺体育教师学校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对部分教学能力稍差的学生再次进行“实战演练”。此外,在教学实习结束后,进行优秀课程和案例等实习成果展示,对教学实习个案的亮点、创新点予以点评和肯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进一步明确职业能力需求,为其向教师角色转换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针对学生就业面试需要,可以通过“礼仪培训”、“面试模拟现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职场训练,为就业面试奠定经验基础。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上课程体系可以较好地传授体育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运动科学等专业基础学科知识,课外途径则从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在业务素质上课程体系可以较好地传授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技能方法,课外途径则从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社会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活动指导与组织、体育活动开展中人员协作与部门协调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挖掘课外培养途径,弥补课程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实现高效投入产出,以保证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

[1]刘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7):124

[2]吉莉安道尔著,李颖译.理解传媒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Extracurricular Development of P.E.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ZHAN Ping(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41)

Depending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major students,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es of developing such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ies.It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ir abilities bymeans of extracurricularways so as to improve P.E.students′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omeet the social needs for P.E.personnel and realize the benign circle of the running of P.E majors.

physical educationmajor;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curriculum system;inadequate;extracurricular paths

G807

:A

:1001-9154(2014)02-0091-04

G807

A

1001-9154(2014)02-0091-04

张萍(1968-),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教育。

2013-10-05

猜你喜欢

课外课程体系专业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小满课外班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的“课外老师”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部分专业介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