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

2014-12-04李安增

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主价值观

陈 敏 李安增

(曲阜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丰厚的土壤里,因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以彰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中华民族精神也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新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都有赖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体现着该民族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土壤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积累了可以传之久远的价值观,这些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首先,从理论来源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找到历史文化渊源和理论依据。

从国家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追求。管子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民主是西方思想的产物,但是中国自古以来也有民本思想与其息息相通。孟子曰:“民为邦本,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是中国人的治国理念。苏轼曰:“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苏东坡全集·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暴力和野蛮从来不受中华民族的欢迎,和谐是中国人的追求。“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国语·郑语》)

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所谓自由就是不受阻碍地去追求自己的欲望的权力,但是任何自由都有其限度。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自古以来,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章下》)每个人的人格也都是平等的。中华民族的公正感非常强,有很多关于公正的论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无弃之言,公平而无私,故贤不肖莫不用。”(《管子·形势解》)虽然都说古代中国是人治,其实中国的法律制度比欧洲成熟得早,早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崇尚法治的法家思想。“为政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外示儒术、内用法家也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一个特点。

从个人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以身许国的故事比比皆是,如屈原报国无门而投江、苏武牧羊、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精忠报国。关于敬业,从孔子起中国人就讲不能尸位素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诚信是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中国是礼仪之邦,与人为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孔子的教导“仁者爱人”浸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头脑。

其次,从价值目标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诉求。几千年来,和谐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从未发生像西方那样的剧烈冲突。中华民族的精神讲求天人合一而不是主客二分。百年来中华民族最大的诉求就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长治久安,也就是习总书记所概括的“中国梦”。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全体中华儿女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在国家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凝练和升华。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彰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土壤里,有着很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了浓郁的中国情调。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彰显,它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风貌,勤劳勇敢的高贵品格,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永恒祈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许多新元素,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熠熠生辉、重放光彩。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所谓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就是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处于主流地位、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维系着中华民族长盛不衰,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进的那一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概念耳熟能详,因为这些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是代表,随后历朝历代不断涌现出爱国的英雄事迹,直到今天爱国主义仍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先是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然后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华民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随后我们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真正使中国迈上了一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快车道。正是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共产党,鼓舞着中国人民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百折不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里最先进的部分。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体现,从广义说,中华民族精神包罗万象,其中良莠并存,好的因素固然很多,然而落后的地方也不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正能量,正是这一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我们党也提出要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只有和谐才能共生共赢,只有赢得和谐的国际环境,我们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里最本质的部分——文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中国人的性格永远是彬彬有礼,与西方人勇于争夺不同,谦让是一种受到中国人尊重的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文明”,确实抓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中华民族是一个成熟的民族,也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创造者之一,用文明来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毫不为过。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发展。“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与民族成员的社会实践同步发展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具体表征。”[注]方立天:《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哲学研究》1995年第5期。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因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得到新的发展,许多传统观念获得新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华民族精神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意识、理想追求,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价值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统治阶级以此来要求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现在我们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过去的观念一定程度上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历史性转换,以新的发展要求为主体进行对传统民族精神的扬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表现形式,它极好地解决了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适应问题,既坚持了传统价值观念中永恒不变的部分,又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了调整和转换,使其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意蕴。一个民族处于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其精神面貌就打上了封建主义的色彩,处于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其精神面貌就打上了资本主义的色彩,所以美利坚民族有着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和逐利心态。当代中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其精神状态自然与以往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我们要建设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不是唯我独尊、万邦来朝的专制主义的中华大帝国,也不是为少数资本家牟利服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一个真正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国度,真正实现天下大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光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植根于世界先进文化。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引进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活力,使中华民族精神显出勃勃生机。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民族,有着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的胸襟,勇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礼记·中庸》)世界先进文明的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又一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的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元素,包括马克思主义元素、社会主义元素、资本主义先进文化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资产阶级先进文化成果,带来一股新风。既传承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又适应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许多在以往中华民族精神里面不明显甚至缺乏的先进文化要素。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民主、自由、法治这三个在中华文化里面发育受到阻滞的价值观。中华民族要发展,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要战胜资本主义,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的民主、自由、法治的民族精神。这并不是对以往中华民族精神的否定,而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华民族的民主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民本思想资源,但缺乏民主的思维。几千年来,中国人习惯了由君王、上级、长者做主,而不习惯由自己做主。因为整个民族缺乏实现民主的素质,缺乏民主的精神,近代中国民主的试验一次又一次失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声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启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但是传统思维习惯、心理定势、社会基础不会那么容易摆脱,时至今日,发扬人民民主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马克思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生活方式。中华民族必须学会民主的精神,不仅在国家的层面赢得独立,每一个个体也必须学会独立,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为国家为社会做主。封建社会的特征就是人身依附,而现代社会的特征恰恰是每个人的独立自主。

民主是一个舶来品,在我国没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推进民主的任务任重道远。但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富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华民族的民主精神就要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通过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更加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更加完善基层民主这一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其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华民族的自由精神。中国先贤庄子追求一种无待的自由,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很大,但自由的观念在中国迟迟没有得到发展。“佛老思想只是一种人生境界和态度。它不是孔教那样的制度。佛老思想所造成的境界和态度,可导致人采取退避不争的方式来缓和暴政的迫害借此‘全生保真’,但不能鼓起人争自由的热情。”[注]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67页。几千年的专制统治,导致中华民族整体缺乏自由的精神,包括知识分子在内都缺乏“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自由的价值观,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为契机塑造中华民族的自由精神。

虽然爱好自由是人的本性,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自由精神在不同的民族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破除影响我们民族自由精神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保障人们的自由,培养中华民族的自由精神、自由灵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华民族的自由精神就要严格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力。要培养中华民族的自由精神就要落实宪法,“虽然我国的宪法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只要把它落到实处,我国的政治体制就会前进一大步”[注]炎黄春秋编辑部:《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炎黄春秋》2013年第1期。。人民的自由也会前进一大步。要保护宪法赋予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法院要按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和个人的干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人的自由也不是没有界限的。从中华民族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自由太多了,而是自由太少了。要培养中华民族自由的天性,必须解除种种束缚和禁锢,鼓励天马行空的创新。

再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华民族的法治精神。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法文化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专门的法律出现。但是中国政治传统还是人治为主,缺乏法治的精神,封建帝王的金口玉言可以随意地更改法律,封建官僚可以故意歪曲法律,地方豪强可以肆意破坏法律。法律像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缺乏应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注]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8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法治,正体现了现代国家、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在一个现代的法治化国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注]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页。。

法治并不在乎法律制度多么完善,法条多么精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建立。建立法治思维、培养法治精神就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建构对法治的信仰,法律不能形同虚设。宣传部门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行政部门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党委部门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华民族的法治精神就是要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树立整个民族对法律的信仰,从而避免人治的悲剧发生。过去我们吃人治的亏很大,历史已经证明把国家的希望放在几个人身上是危险的,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必须要依靠良好的制度保障,尤其是法治。要避免过去因为法治不健全给民族到来的灾难,就必须培育中华民族的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代替人治思维,用好的制度保证国家繁荣稳定。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