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4-12-04葛姝亚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传统

葛姝亚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内化了的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诞生之日起,就展现了少数民族发展的勃勃生机。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进入了多元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新时代,为此,应全方位审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走一条符合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道路,提升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水平。

一、文化的礼赞——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理论参照

(一)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理性精神

从生活的视角来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蕴涵丰富的理性精神。文化承载了生活的价值,生活对个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需要,即物质生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个体的物质生活需要体现在人同自然、社会的相互交织的关系上。现实生活的差异让人们在一定程度形成了共识,而音乐文化符号让人们进入了无差异的精神层面,进入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1]虽然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弱化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表达形式,但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理性精神,筑成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推动少数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二)文化多元化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力

文化多元化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前提。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文化,如果只留下发展的生态条件,是不能存在的,需要其他不同类型的文化来为其发展补充文化养料,发展进程中不断优化,更好适应时时变迁的环境。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信息时代,与外来文化实现彼此间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力,也为实现文化的多元化提供了帮助,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不同路径。少数民族传统观音乐文化的理念与文化多元化并不抵触,这增添文化发展的活力,形成了多元文化之间的张力,而不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张力,也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二、现实的无奈——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困境

(一)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受众及传承人逐渐减少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人对自然、社会一种总结,人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没有人去积极传承,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就成为空话。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面临窘境,会演唱少数民族歌曲的人逐渐减少。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开始外出打工,长期的打工生涯渐渐疏离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氛围,民族传统音乐与当代流行音乐的交流碰撞下,流行音乐取得了胜利,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渐渐失去了市场,演唱本民族歌音乐的人逐渐变少。比如瑶族的传统节日“赶鸟节”对歌活动,和往日火爆的场面相比,参加的人少,对歌的规模也比从前小了很多。另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人也出现“断层”现象。[2]少数民族中的年轻一代痴迷于流行音乐,原来那一唱三叹的传统民族歌谣,乡间即兴而来的“斗歌”景象,也渐渐远去。据统计资料显示,少数民族地区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的是一些老年人,如果再找不到传承人,这些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会慢慢失传。比如瑶族的“隆中山歌”就很有可能失传,山歌随着民间艺人的逝去,也如烟消云散般消失得无声无息。

(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渐渐失去传承的载体

会讲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人在不断减少。随着少数民族同汉族交往日渐增多,特别是当代教育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开始说普通话,不再讲本民族的语言,也不再使用本民族的文字。[3]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字是音乐文化的载体,如果失去了语言与文字这一载体,音乐文化的传承就会陷入被动。比如,四川茂县牟托羌寨内,50岁以下的羌族人,不会讲羌族语言,一些年轻人根本听不懂羌族语,这样羌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自然就会陷入困境。

(三)资金短缺成为束缚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瓶颈”

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少数民族地方政府中负责民族传统音乐管理的部门,因缺少发展经费,没有足够的能力邀请大批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专家,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走家串户,去搜集、整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不得不看着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如果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也能创造出类似《盘王之女》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杰作。

三、凤凰涅槃——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机制

(一)保持音乐文化的原生态性,体现文化关怀理念

虽然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时下的生存处于边缘化状态,但这并不能说在意义层面上也处于边缘化。因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长期存在的,能对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独有的文化现象,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也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有机系统,世界上不存在普适性的音乐体系。[4]因此,不管是哪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体系,都有存在的价值,都应去欣赏与传承。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放置在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系统内,才能在传承过程中实现世界化进程,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另外,体现文化关怀理念。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文化的表达形式,而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化关怀。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紧紧抓住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加以传承、发展与繁荣。让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不仅展现民族的文化传统,还能让他们看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活力。当地主管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负责人,应深入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村寨,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了解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需求情况,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让民族传统音乐焕发生机的动力,携手铸造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灵魂,探求既适合当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特点,又能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发展之路。

(二)政府搭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唱戏,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少数民族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不能只依赖政府,但是如果不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很难保留并传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所以,政府与民族群体实现紧密结合后,双方才能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就能实现较快的发展。首先,划拨专项资金,确保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的正常进行。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以及开发的具体文化项目,给予经济支持,确保正常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节日活动能顺利进行。其次,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支持力度。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人,不仅肩负着传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还承担着向人们讲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史的重任。因此,政府在专项资金中,很有必要设立专门针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人的奖励基金,给予生活上的扶助,让这些传承人无后顾之忧。这项政策既体现了对长期从事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认可,又展示了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反哺。鼓励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传承人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通过个人的努力,引导少数民族青年去热爱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喜欢上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让广大少数民族能学会“自己走路”,一起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创作中来。最后,组织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专家加快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力度,创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体系。在现代历史条件与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现代文化资源配置中处在重要位置。[5]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整理工作,是为了更好传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特别是对一些将要失传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全面的跟踪与调查,做到原生态保存。

(三)开发音乐的传播空间,注重本土与现代结合,创新演绎形式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随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逐渐赢得外界认可。求新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特别是含有特殊节奏、调式的音乐能给人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激发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兴趣。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吵闹的环境和充满压抑的空间,让人产生再次回归自然的欲望,渴望在大自然中去释放自己、放松自己。而少数民族传统的原生态音乐则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因此悄然兴起少数民族音乐风,出现了《青藏高原》等一批代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特点的音乐,赢得了广泛的认可。这更充分说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具有淳朴的风格,能符合现代城市人的品味,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让紧张、劳累的心得到宽慰,紧张的神经获得放松。从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都能看到“少数民族音乐原生态”唱法,这充分说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更应积极走出山寨,获得更广阔的展示舞台,赢得更大范围听众的认可,在现代音乐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提升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空间。

另外,注重本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如果丧失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现代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就会陷入死胡同,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要获得实质性发展,就应坚持走现代化发展之路,但是,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走上现代化之路后,就不得不去面对强大的挑战,这看上去是一个悖论。现代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永恒的话题,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要保住自己的传统,但另一方面,又不甘心长期处在音乐文化发展的边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只有在文化发展的碰撞中,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彰显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生机,展现民族文化的特点。因此,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需要在全面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再次创新,实现本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6]

(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旅游产业

知识经济时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是一种资本,在保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多元性的前提下,注重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运作,培育并发展适合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文化产业。面向市场,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一方面,全面发掘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内涵。特别是通过考察少数民族起源、发展以及变迁的历史,研究当地的文化、环境以及民俗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能代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作品,为开拓旅游市场奠定基础。[7]另一方面,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与民俗旅游结合起来,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搬上舞台,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制成音像制品,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随着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再加上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意识的不断加强,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团体在内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加入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来。例如田丰等人创建“云南民族文化传习所”,就是想办法搜集、整理能代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珍品,运作模式是选拔各个民族的一些中老年艺人带领本民族的年轻人,到传习所内学习一年,进行系统的表演、整理与传授。再如杨曾烈等人发起的“大研古乐会”致力于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演奏的重点是洞经音乐,同时还融合了纳西族传统音乐成分,来传承“古乐”。

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支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实现再次复兴。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民族出版社总量已经达到40家,每年出版展现不同少数民族文字的书籍达到3000多种,报刊500多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比如广西、内蒙古等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表演团体,建设了一批群众文化艺术馆。全国各类音乐艺术院校,也开设了专门培养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专业,培养专门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大量的优秀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艺术人才,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总之,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情感、少数民族个性的体现,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存在的重要价值。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面临受众及传承人逐渐减少、音乐文化渐渐失去传承的载体以及资金短缺成为束缚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瓶颈”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拥有理性精神,激情迸发的音乐活力,也昭示了其未来发展的潜能。因此,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机制,应保持音乐文化的原生态性,体现文化的关怀理念,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开发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播空间,注重本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旅游产业,在多元音乐文化的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1]陈 聪,叱培虹.论文化生态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及发展[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6~109.

[2]和桂莲.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民族音乐,2011(5):53~54.

[3]朱叶莉,黄雪洁.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及创新性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2):191~194.

[4]常晶晶.文化旅游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6):117~122.

[5]王丽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大舞台,2013(2):282~283.

[6]穆 兰.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音乐探索,2011(1):48~50.

[7]王 玫.文化转型期青海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J].青海社会科学,2008(5):122~12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传统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