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40例分析

2014-12-03万军余建明赵斌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西九江332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3期
关键词:结核脊柱微创

万军,余建明,赵斌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江西 九江332000)

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是传统手术的补充,目前已经成为脊柱结核的保守治疗与开放治疗之间的桥梁[1],在临床中显现出良好疗效,推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受到人们的欢迎。选取我脊柱结核患者院76例,进行分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脊柱结核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7.52±2.34)岁;临床症状表现为低热、下肢发射痛、乏力等;病程为5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为(40.23±1.21)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胸腰背痛、低热、无食欲等;病程在3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微创手术,在手术前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进行CT扫描定位,穿刺针在CT的引导下找到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若为胸椎结合,在在肋骨上后外侧入针,若为腰椎结合,则在外侧入路经kanbin三角到达椎间隙或是脓肿部位,然后抽取脓肿,之后置入导丝将穿刺针拔出来,接着将灌注管和引流管置入病灶。手术完成后立即进行灌注冲洗和局部化疗。其中,灌注液为0.3g的异烟肼溶入500ml的生理盐水中,持续24h灌注,直到冲洗液变成清亮的液体后,方进行局部化疗。化疗时间在6周~3个月,平均化疗时间为2个月。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前路开放、后路开放或前后路联合开放手术。在手术进行的前2~3周,对这38例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和抗结核药物的三联治疗,确保患者的体温正常,并使得中毒整张有明显减轻,在血沉下降后方可开始手术。手术采用病灶清除和内固定术,直接将患者病变的椎体部位清除掉。由于这3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病变部位不一样,故而手术的入路也就有所不同,术后再进行1~2年的化疗。

治疗效果以文献 [2]作为疗效评判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软件对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的两种手术方法在脊柱结核上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治疗组的治愈率(34/38)明显高于对照组(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如表1所示,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血沉比较

在脊柱结核治疗中,血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血沉检测,其中,治疗组平均为(58.9±17.5)mm/h,最高为125mm/h。对照组为(60.8±12.3)mm/h、119mm/h。术前的两组患者血沉值差异不大。术后1个月进行血沉检测,发现治疗组的平均血沉为(18.5±4.4)mm/h,对照组的平均血沉为(21.3±7.6)mm/h;术后3个月进行血沉检测结果为:治疗组的平均血沉为(14.5±3.3)mm/h,对照组的平均血沉为(16.7±7.8)mm/h。术后的血沉对比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脊柱结核的发病无明显的年龄特点,加上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脊柱结核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就会出现脊髓、神经的压迫,进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致残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既能显著降低致残率,还能延长生命,达到治愈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在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上,目前的争议还较大,普遍存在“轻化疗、重手术”的情况,还需加强医学研究,逐步统一治疗思想,实现规范治疗。虽然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已非常成熟,但微创手术的出现为专家学者提供新的研究动力,微创手术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喜爱。传统开放行手术存在无法彻底清除病灶、受到病变椎体周围器官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等缺陷[4],且在当今全身化疗条件非常苛刻的情况下,手术失败率相对微创手术要高。而微创手术无需在术前2~3周进行三联治疗,能有效节约时间;能有效提高药物在病灶内的浓度,手术后的局部化疗也具有持续性,时间也不长。

在本研究中,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微创手术的疗效更好,且当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极度不佳,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性手术时,应用微创手术能取得良好的安全、简便效果。总而言之,微创手术克服了传统手术风险高、准备时间长、条件苛刻等缺陷,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1] 张会军 .脊柱结核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J].医学综述,2013,19(1):110-113.

[2] 郭卫东,马迅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研究 [J].中外医疗,2012,31(9):3-4.

[3] 陆晓生,彭昊,凌尚准,等.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J].浙江创伤外科,2011,19(5):586-588.

[4] 丛晓明 .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对比研究 [J].现代养生,2013(11):28-29.

猜你喜欢

结核脊柱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