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汽车“三驾马车”对决——对比德国三大豪华品牌旗舰车型

2014-12-03摘自pcauto

人民交通 2014年9期
关键词:三驾马车变速箱奥迪

■摘自/pcauto

奔驰、宝马、奥迪三大汽车品牌被称为德国汽车的“三驾马车”,这三大豪华汽车品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汽车工业最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全球,三者间的竞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而在中国市场,三家车企纷纷扩大对华投资,竞争策略已经规划至2020年。本期“汽车博览”,将对比这三大品牌引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期的旗舰车型,一睹豪华车型的风采。

对比车型:

宝马750Li 售价:220.00万元

奥迪新A8L 4.2FSI 售价:168.00万元

奔驰S500 售价:209.80万元

以上车型作为三大豪华品牌的旗舰车系,其综合素质都让它们有实力荣当“头马”的角色,且具有如下共通之处:一台动力澎湃的V8发动机、超过5米的车身长度、遍布车内外的豪华配置,以及平均超过180万元的不菲价格。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每个人可能都有对特定品牌的偏好,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将它们各自的特性和优势展现给大家。

外观篇:光影下的身形

尽管奥迪的巨大格栅如今看来仍略显张扬,但比起全新一代的宝马7系来,在车身线条的表现力上还是略逊于后者。宝马那几乎完全垂直的夸张双肾散热格栅除了保护行人外,无疑也能吸引行人更多的注意力。相比之下,奔驰要低调的多,概括起来可称之为“张弛有度”一点也不为过,既不同于以W140为代表的那批张扬的“大奔”,又不同于后来的W221所表现出的温和。

新一代的宝马7系列仍继承与发扬了宝马车系的一贯作风。从整体造型比例上,新7系很好地传承了上一代车型的特征,而车身的重量感、特别是头尾的厚重感觉在改款后得到了充分的突出。在灯光的照射下,750Li发动机舱盖上那两条严重突起的加强筋让它变得多少有些凶悍,如此侵略性的造型也令其足以凌驾于目前所有的量产宝马车之上。新7系的侧面和尾部的绝大部分线条都很平直,这与奔驰和奥迪存在着很大不同,但C柱三角窗的拐点、上挑的尾灯也都让它流露出了更多的运动气质。当然,为此做出贡献的还有那巨大的轮圈和轮胎。

宝马新7系带来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其蕴含与造型之中的“灵气”,这对于5米多长的豪华车而言至关重要。回顾历史,凡是饱受非议的豪华车,不管线条是平直或是“怪异”,其造型都摆脱不了“呆板”二字。而从纯设计的角度讲,将如此活泼的线条运用于这样一款豪华车上,也算是宝马的又一次创新的尝试。与E65诞生时的窘况不同,此次的改款可以说颇为成功。

奔驰S级可以说是中国豪华车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霸主。总体来说,奔驰S级的外表尊贵但偏重保守,通过发动机舱盖的层次和四个轮廓的外突造型,新一代的奔驰S级轿车并没有失去应有的气势,特点也更加鲜明。比如,中网的样式、匀称的车身比例、奔驰当年独创的后视镜转向灯等等,当然,还有那永远不变的立标。

新一代S级轿车,在前灯造型上向犀利迈进了一大步,但在一些类似于示宽灯等细节上并没有做太多的修饰,比起近些年宝马和奥迪在这方面花的心思来,奔驰似乎表示出了某种不屑。而在尾灯上,也是比较传统的红黑搭配设计,在夜晚的灯光效果上,奔驰要略逊一筹。

金色的奥迪A8L在中国城市中可不算常见,夸张的大嘴状进气格栅曾影响了很多汽车设计人员的思路。这代车型在外观上经历了几次小的调整,至少到目前为止,其依旧是一台很赚回头率的车型,同时,它也仍旧是“官家”采购的主要目标对象。

当然,面对对手咄咄逼人的攻势,奥迪A8L已经多少显示出了一些老态,其相对直板的线条不用说双“B”,就是在新A4L的面前,也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当然,这也会在一定时期内迎合一部分保守的消费群体。在造型上,由于后三角窗的映衬,A8L的加长部分也要较宝马更自然流畅一些。事实证明,A8L的确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了。

观察三车的侧面线条就会发现,在这三款“L”型加长豪华车中,奔驰的车身比例是保持最好的,而其他两种车可以看出后门的加长对于车顶曲线走势乃至整体车身比例的影响,这让人不由得想起E级,相信其被人誉为“黄金比例”并不是偶然的。

内饰篇:豪华装备的比拼,创新最关键

功能的集成与由此产生的简约风格将成为主流,试想一下,一辆售价在200万元左右的豪华轿车,将堆砌多少功能?而i-Drive系统、MMI系统、COMAND APS系统正在搞定绝大部分的工作,最关键的就是看谁简单易懂好操作了。

在新软件的支持下,iDrive拥有8个具有独立控制功能的快捷按钮,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日常使用的习惯分别设定这8个按钮的控制功能。可以包括导航系统常去的目的地、常听的电台频段、经常使用的音响控制页面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宝马一直无法为iDrive系统附加重要的导航功能,这就使原车的iDrive系统功能大大地减弱了,但目前宝马已完成了中文地图与原车导航系统的匹配。

另外,750Li的iDrive系统还配备了一个10英寸的显示屏,可以同时显示音响和导航信息,还可分别作为电视与DVD供车内乘员娱乐,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却不能工作。这套iDrive系统还具备检测车辆各方面指标的功能,可以在车辆出现状况之前提醒驾车人进行检查。

奥迪的MMI系统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并且装备了A8L、A6L、Q7等众多车型,可以说目前这款MMI系统已经被奥迪发挥得淋漓尽致。在A8L上使用的MMI系统将功能分为4个区域和一个大旋钮,别看这么多纷杂的按键,奥迪已经将它们分门别类,初次上手会很快熟悉。

在操作键盘的四个角上分布着车辆信息、音响信息、车载电话和导航信息四个主要功能共8个按键。MMI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MMI显示屏。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广播和电视信号的成功接收,可以在停车休息时收看电视,但是一旦车辆启动,为了保证不会影响驾驶员,画面将自动切断。另外该系统的导航功能使用也很简便,通过快捷键便能直接选择和设定目的地。还有一项最重要的车辆信息功能,凭借它可以自己完成简单的车辆检测工作,其中包括车辆各种液位如机油、玻璃水等的检查,但最令我们感兴趣的还是调节车身悬挂高度的功能,厂家提供了四种状态,使驾驶员在任何时候都能把车辆控制到最好。

奔驰S500L所使用的COMAND APS系统就不像前两者那么人性化,整个操作界面只有一个大旋钮,操作时需要通过中央显示屏上的列表切换各种功能。而将众多功能集中到一起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遇到了不少麻烦,每次都要将之前的功能退出到系统桌面才能切换到其他功能,这样的结构在驾车过程中就很难操作了,与之匹配的还以一个8英寸的显示屏,并且也具备与前两者基本相同的功能,电视、DVD、导航一个都不少。

夜视系统——战争技术民用化

夜视系统所应用的红外成像技术在20世纪末的海湾战争期间得到了迅猛发展,它能帮助军队在漆黑的夜晚顺利完成任务;而雷神系统公司发明的红外线成像技术,也已经被军队、消防队和治安警察以及交通部门所广泛应用。

虽然这项技术在民用产品上很少见到,但此次测试宝马750Li和奔驰S500L却都拥有了这项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但两者采用的夜视系统工作原理却并不相同。

宝马750Li夜视功能采用的是被动红外系统,也被称为远红外系统。该系统同热像仪的原理相仿,都是通过传感器来捕捉像人或者动物这样带有热源的物体,并将影像传输到车载显示屏上,被探测到的物体看起来就像是照相机的底片一样。由于它的成像原理,这套系统不会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比如会车的时候,对向车的灯光是不会对前方影像产生任何影响的。因此,宝马的驾驶者可以非常容易对前方情况进行判断。

而奔驰S500L的夜视系统采用的是主动红外照射,也就是所谓的短红外。这套系统并不依赖热源,而是通过使用多套照射系统和摄像机来识别红外反射波,并将识别后的数据以图像的形式传递给驾驶者。虽然这套系统也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它提供的信息较多,可能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

此外,在探测距离上,这两款车也有所不同。宝马的夜视系统最远可以探查300m距离内的物体,而奔驰的系统在最佳气候条件下的探测距离为210m,另外图像也有可能因为衣服的颜色以及空气中的灰尘受到影响。

除了上述工作原理不同之外,在内部显示系统方面,奔驰和宝马两家产品也有不同。奔驰的显示屏直接放置在仪表板上,宝马的夜视显示系统虽然屏幕更大,但由于被设置在中控台上,所以在行车时观看很不方便。因此,在显示屏位置的设置方面,放在仪表板上的设计要比在中控台更为合理。

虽然A8L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计划装备此类设备,但以奥迪的技术基础,增加此功能易如反掌。从价格角度考虑,这三种车中A8L 4.2的车价是最低的,168万的售价相比宝马750Li要少了50多万元。

动力篇:V8之间的争斗

功能齐全的设备,高档的音响,只要暴露的地方都用真皮包裹的内饰,这样的配置也导致这三款车的重量都接近两吨,特别是这三款车都选用V型8缸的发动机作为自己的动力总成,但却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形式。首先,变化最大的是宝马弃用了曾经的V8 4.8L自然吸气发动机改用了V8 4.4L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与此同款机型还装备在宝马X6上);奔驰则继续使用V8 5.5L自然吸气发动机,而奥迪也依旧使用的是V8 4.2L的缸内直喷发动机。虽然奔驰和奥迪在发动机上做的文章并不多,但成熟的技术却保证了其耐用程度。

相信V8发动机的动力已经毋庸置疑了,从数据上就很容易看出,宝马750Li以绝对性优势排在第一位,输出功力为300/5500kW/rpm;而奔驰所搭载的发动机是三种车中排量最大的,但以5461mL汽缸容积却只产生了285/6000的最大功率;奥迪在这方面所做的似乎有些过于保守,4.2L缸内直喷发动机只有257/6800功率,但A8L却是这三种车中最轻的,只有1850kg。奔驰S500L更大排量的发动机和更豪华的内饰都使它成为三款车中最重的,车重达到了1985kg,而宝马750Li仅比它轻了5kg。

想让这三个庞大身躯跑起来,还要看起着决定意义的“扭力”。从功率输出的数据不难想象这三种机器的扭力也一定相当惊人。可以在1750~4500转时爆发出600牛米的宝马750Li已经大大超过另外两个对手,与S500L相比750Li的扭矩大了70牛米,与A8L相比则更超出160牛米的巨大差距。

变速箱——CVT已被淘汰

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品牌在变速箱的研发能力上都是一流的,并在赛车方面它们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变速箱技术,但与这三种V8发动机匹配的全部都是自动挡变速箱,而并非更重视行车平顺性的CVT变速箱。再来看看这三种发动机的扭矩,最低的A8L都有440牛米,而更夸张的是750Li拥有600牛米的惊人力量。由此也可想象,如果还是依靠钢带传动的CVT无级变速箱,面对如此大的扭矩,钢带的摩擦力早已大大超出了其能力范围,所以这三大厂家都选择了技术更为可靠、更耐用的自动挡变速箱与之匹配。

虽然三款车都采用了手自一体的自动挡变速箱,但在挡位的设计上奔驰却更先进一些,7G-Tronic变速箱在S500L上与V8发动机配合相当默契,每个挡之间的尺比都非常密,使V8发动机可以更轻松推动重达1985kg的奔驰500L。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更高端的S600L上,奔驰却为它装备了一台5挡自动变速箱,用以抗衡更大扭矩输出。

另外两款的宝马750Li和奥迪A8L 4.2,都装备了比较多见的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宝马将新7系的变速杆从以前的怀挡形式改成了传统的排式,并且装备了电子换挡杆,使操作更快捷,但对于刚接触这类产品的驾驶者来说,还需研究和熟悉一番。在尺比方面宝马的调教也近乎完美,每个挡的尺比都逐渐拉大,可以让车辆行驶更加平顺,并减少不必要的换挡动作。

对于这个级别的豪华车来说,A8L的变速箱最偏向运动,前4个挡的尺比都很密,最直接的体会就是加速很轻盈,但是换挡有些频繁,这对于开车的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后座的乘客是不是也喜欢这样呢?

空气悬挂是主流

作为豪华车的代表,乘坐感受是车厂和车主们最为重视的。故此悬挂系统的调教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厂家设计之初,面对如此大的车身重量如何调教避震桶,搭配什么样的弹簧或者减震气囊,这些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车厂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难题。

在此次测试的三款车中,奔驰S500L和奥迪A8L都装备了可调节高度和多种模式的空气悬挂,而宝马750Li的避震器则有点特殊,前悬挂采用了双插臂式独立悬挂,避震器则使用了传统的液压减震与金属弹簧的搭配,后悬挂却使用了一套可以根据载重量自行调整车身高度的空气避震,尽可能地将舒适与操控完美结合。

奥迪A8L和奔驰的S500L的空气悬挂可以完全通过车内的控制终端进行调节,并可分为运输、舒适、自动和运动多种模式。而在自动模式下,车身高度还可根据车速变化进行调节,有效提高了车辆高速稳定性。

对于后座的乘客来说,车辆的操控性根本不重要,调教再好的悬挂他们也只会用舒服和不舒服来形容。但对于驾驶者来说就大大不同了,一套调校出色的悬挂可以使他的工作变得更轻松,即便长时间驾驶也不会疲劳。而就弯道中的稳定性来说,三款车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分伯仲,奔驰S500L和宝马750Li都采用了后轮驱动,而奥迪使用了那神话般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虽然这三款车都拥有非常完善的电子稳定系统,但就机械基础而言,奥迪A8L的Quattro全时四驱在这方面还是占了很大优势。

三款豪华车的驾乘感受各不相同

尽管都是出自德国工业的顶尖产品,但你如果在一周时间内分别驾驶过三款车,就会发现它们在设计上的不同追求,这也许是它们各自的魅力所在,也是它们各自都拥有一批忠实追随者的主要原因。虽然采用的都是V8发动机,但有些排量超大,有些由TURBO辅助,数据测试自然有失公允,而我们强调的也仅仅是驾乘的最真实感受。

驾驶这三个大家伙并不难,但在拥挤的城市中想让它们服服帖帖地任人摆布,对于多数驾车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5m多的车身长度,将近1.9m的车身宽度和各个角度的盲区,都给驾车人带来不少的麻烦,即便拥有n多个雷达感应头和倒车影像系统,在选择停车位时,还是要尽量挑最大的,有时还需要多揉几把才能进入车位,而在一些年代久远的地下停车场停车时,则需要更加小心,即便如此,雷达感应头依然会发出警示音,提醒驾驶员这似乎不是它该来的地方。

虽然这三款车的车身尺寸都比其他车大不少,但在环路上行驶时并不觉得费劲,毕竟开着这么好的车也不好意思钻来钻去。而三款车的驾驶感受也大不相同,简单的评价就是开起来最舒服的就是奔驰500L,最具运动感的是宝马750Li,而奥迪A8L的驾驶感受却与A6L差不多,没有太多惊喜。

作为车界元老级的豪华车品牌,奔驰自然会在各个方面做到最讲究,刚接触这款车时,可能会认为它的反应太过迟钝,甚至稍用力踩油门踏板,它的加速都显得过于平顺,但换个角度思考,这种感受就是后座上的乘客所要享受的。另外奔驰的后座才是车型设计的重点,舒适的真皮座椅并具备8个方向的调节功能,使任何身材的乘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行驶过程中则更加舒服,不但各种噪音都被真皮包裹的内饰隔开,甚至路面多余的震动都不会传递到这里。

而身为运动家出身的宝马在这个级别车型上也依旧处处体现着那份动感,从数据上看,宝马750Li是三款车中最长的车型,但在环路的车流中穿梭并不觉得累,方向盘和脚下的踏板响应速度都很快,只要驾驶人发出指令,车身立刻就会做出反应,这一点依旧延续了宝马的精神。宝马的后座虽然没有奔驰那么精雕细琢,但相比老款车型已经进步很多了,它同样拥有8个方向调节的后排座椅,乘坐感觉偏硬,各方面的隔音也比较出色,只是调教偏运动的悬挂使车身的多余震动会轻微传递到后座上,但并不会使后座上的乘客感到不舒服。

奥迪在驾驶方面并没有带来什么惊喜,不过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反应都非常灵敏,轻轻踏下油门,车身便轻盈地向前窜出去,而优秀的四驱系统也让驾驶人开车更放心。由于上市时间要早于另两款车型,所以论豪华配置奥迪A8L一点也没有占到便宜,但乘坐的舒适程度并不逊色,甚至感觉腿部空间要超过另外两个对手。在行驶途中,奥迪的隔音要比两个对手稍差,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全铝车身所造成的,虽然提高了车身强度,可整体结构所造成的共振是不可避免的。

结语:这三大品牌的旗舰车型作为其自身理念文化的载体,尽心竭力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换个角度,如果从工艺、科技、运动、性价比等多个角度去考量这三款成熟产品的话,它们所呈现出的反倒不是竞争,而是互补。

猜你喜欢

三驾马车变速箱奥迪
奥迪A8LHorch
带你走近一个你不知道的自动变速箱
寻衅滋事 奥迪新Q7VS.奔驰GLS
浅析农机用变速箱壳生产工艺的改进
艾里逊变速箱助力日野FE系列
寻衅滋事 奔驰GLA VS.奥迪Q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