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特征研究

2014-12-02陈金林CHENJinlin何梅青HEMeiqing

价值工程 2014年35期
关键词:花费三江生态旅游

陈金林CHEN Jin-lin;何梅青HE Mei-qing

(①青海大学,西宁 810008;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①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08,China;②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0 引言

三江源地区因其独特魅力的原始自然风光、浓郁的人文风情而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三江源的生态旅游已初见端倪。学者们对于该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予以了关注,对于三江源旅游资源的分布及评价[1,2]、旅游产品开发及规划[3,4]、社区居民参与及扶贫[5-7]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众所周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虽然生态旅游被认为是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但能否做到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生态旅游活动的实施主体——生态旅游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目前有关该地区生态旅游者的研究很少。因此,对于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是必要的。在对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旅游动机、行为特征、环境态度、对旅游的感受四个方面分析和把握其特征,从而为更加科学地进行生态旅游者管理和探讨三江源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实地调查法 玉树州结古镇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游客的集散中心地之一,本研究在玉树州结古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景点、旅馆对游客从旅游动机、旅游者消费行为、旅游者环境态度、旅游感受及体验4 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随机面谈法及观察法,了解游客的旅游目的、生态旅游意识和观念以及其对于景区的期望、参与旅游项目方式及环境行为等。

1.2 统计分析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对调查数据从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消费行为特征、环境态度、旅游感受四个方面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动机特征 如表1 所示,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向往大自然的旅游动机。占有很高比例的旅游者的动机是以大自然为舞台,尤其是到野生的、受人类干扰较小的原生自然区域参观体验。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旅游者要求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显示了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取向的显著特征。

表1 三江源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调查结果

2.2 消费行为特征

2.2.1 旅游方式 一般认为,生态旅游者趋向于单独出游,以寻求融进大自然的刺激性。在三江源的生态旅游者中个人出行或与朋友、同事结伴小规模团队出行的比例很高,占84%,而旅行社安排、单位组织规模较大的团队旅游比例为16%,这与生态旅游的性质是相符合的。

2.2.2 旅游时间 旅游者旅行时间的长短一般受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的性质影响较大。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旅游时间是比较长的,平均停留时间为4.99 天。虽然比国外50%的有经验生态旅游者认为的比较合适的8-14 天(加拿大怀特调查结果[8])少,但比国内生态旅游者平均2.9天(黄震方等对江苏海滨地区的调查[9])的旅游时间长。造成三江源生态旅游时间长的原因是多元化的,首先在统计中包含了国外游客样本,相比而言,国外游客生态旅游一般花费时间较长;其次这与游客在三江源进行的是体验性的旅游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有关;另外与三江源的景点分布分散、交通不便利有关。

2.2.3 旅游花费 根据调查分析,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收入水平较高,旅游花费也大,平均为741 元。但在三江源旅游花费中用于“真正旅游”的花费比例很小,旅游花费比呈现如下趋势:交通花费>住宿花费>餐饮花费比值,甚至出现餐饮花费大于“真正旅游”花费。

表2 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调查结果

2.3 环境态度特征

2.3.1 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可分为表层的环境意识和潜在的环境意识。表层的环境意识可以表明旅游者对一些基本的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而潜在的环境意识能够反映生态旅游者是否真正具备生态理念和生态道德。如表3 所示,有95%的生态旅游者注意到草场荒漠化,有90%的注意到草场鼠洞多,老鼠活动猖獗,反映出三江源生态旅游者有较好的表层环境意识;有15%努力接近野生动物或其巢穴,30%以鸣笛来激起野生动物的奔跑、飞翔为乐,这些行为、表现无意中惊吓了野生动物,反映出三江源生态旅游者潜在环境意识比较差。概括来说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中等、一般。

表3 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意识调查结果

2.3.2 环境责任感 一个旅游者的环境意识会具体表现为他的环境责任感,环境责任感将影响旅游者是否会产生保护环境的实践行动。如表4 所示,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在旅游地乱丢垃圾的占到75%,因为对于大部分旅游者看来在这样宽广的自然背景下丢垃圾的“恶”太小了,当然对别人乱丢垃圾及时制止的就更是少见了,总体看来,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责任感比较差。

表4 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责任感调查结果

2.4 旅游感受 通过对三江源生态旅游者旅游感受分析,73%的生态旅游者对三江源旅游交通状况不满,25%对住宿状况不满,34%对餐饮状况不满,12%的认为活动单一,反映出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对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如他们期望交通工具便利、食品的口味较好、能住卫生设施较好的饭店等。

表5 三江源生态旅游者旅游感受的调查结果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根据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与一般的生态旅游者特征差异(如表6 所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者动机特征、消费行为特征方面表现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他们选择行游比高的三江源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距离遥远,保持相对原始性、本真性的区域感兴趣,有到此了解、体验自然的动机;而且一般出行规模小、停留时间比较长、花费也比较大。但从环境态度、对旅游设施、条件的要求特征方面表现为一般生态旅游者,近似于大众旅游者。他们的环境意识一般,环境责任感比较差,而且对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比较高。

表6 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者特征比较

3.2 建议

3.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要科学考虑旅游容量 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只强调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保护自然的一面。鉴于现有游客中具有一定的生态知识、环保意识、生态责任感的旅游者数量不高,缺乏成熟生态旅游者的现状,三江源的游客绝对不能是“多多益善”。我们不仅要从资源、经济、环境、设施等供给角度考虑旅游容量,还需结合目前生态旅游者的生态责任感和生态素质角度考虑旅游容量。

3.2.2 三江源生态旅游要实施品质控制策略 从旅游动机看,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倾向于原始、本真的自然环境,所以在三江源实施品质控制策略是发展三江源生态旅游很有利的途径。品质控制策略的目标是努力达到一种均衡:按照社区希望的质量水平来发展旅游活动,从而为社区的旅游业和整个地区提供长期的利润(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吸引游客来享受旅游[11]。保持三江源的品质——原始的自然环境、浓郁的藏族习俗和宗教文化,在这一点上,国家、当地社区及旅游者是高度一致的。对于国家、当地社区要保护环境和文化传统,对于旅游者来说就是旅游动机、吸引力。

3.2.3 应该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教育和引导 从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环境态度来看,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比较差,迫切需要对旅游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自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如大力推广生态旅游者行为规范的实施,进行导游培训,让他们给旅游者讲解相关的环境知识,逐步增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在交通工具及旅游者集散地的环境教育视听系统建设等。

[1]唐承财,钟林生,陈田.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及开发模式[J].资源科学,2009,11.

[2]李春花.三江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3]何梅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探讨——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4]赵霞.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规划初探[J].国土与资源研究,2005,4.

[5]王锋.“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6]黄芸玛,陈蓉.基于社区视角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牧民参与生态旅游研究——以玉树称多县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7]马梅芳.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扶贫模式的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8]李东和.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J].旅游学刊,1999,1.

[9]黄震方,等.国内外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12.

[10]肖朝霞,等.国内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4,1.

[11]弗雷德·波塞尔曼,等著.弯路的代价:世界旅游业回眸[M].陈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

猜你喜欢

花费三江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三江之水天上来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情况不同,“花费”不一样
三江并流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如何“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