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卖旗筹款”大半世纪

2014-12-02岑敏儿

社会与公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热心慈善机构筹款

文/岑敏儿

每逢周六上午,不管是春夏秋冬,勿论刮风下雨,卖旗筹款善行都在见证港人的为善最乐的优良传统。而且这项硬币筹募,早已成就了不少庞大慈善事业。

早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街头巷尾的卖旗,是真的“卖旗”,以红纸制成一枝小旗状,卖旗者收到硬币善款,即投进预备好的方形锌铁钱箱,继而送上一枝旗予该善长作记号。后来,这“旗”也曾以红色鸡毛代替,意义是相同的。时移世易,随着生活的转型,“旗”就以印制贴纸代替了,上面印有卖旗筹款的慈善机构名称,就是向善长交代了。善长投硬币,就投入可反复使用稍硬的塑料袋的圆形入口。

最初投进去的可能是一元几角,如今善款至少也有二元至十元吧。你不可小觊这种“小意思”的善事,香港公益金曾发动香港210间学校学生(包括家长陪同)参与,录得全天卖旗共筹得400万元的辉煌纪录。

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卖旗活动真有它的悠长历史和不断创新哩。须知道,每年五十二个周末,申请卖旗的团体(政府注册团体,俗称 88团体)与日俱增,其后有关部门便增加了星期三上午也接受申请卖旗。

此举除了申请机构可筹得善款,使计划的服务得以落实外,还有其余“副作用”。当慈善机构一经获批在哪月哪日可举办卖旗活动后,需提前组织义工,在街头、地铁站内外、天桥等等人来人往的地点募捐。说也奇怪,义工们可说以女性占大多数,他们或老或少,长者们一脸笑容向陌生途人、坊众募捐,热心者自然乐意解囊,长者也常笑容可躹,代表受惠机构向乐捐者千恩万谢!另一感人的场面是不少年轻母亲会趁机与孩子 ( 规定十四岁以下的需家长陪同 ) 一起参与,站在街头,孩子总是很热衷和兴奋,既可锻炼礼貌待人又可让孩子学习参与社会公益,诚是通识与活动教学的好平台。组织者需积极发动,人越多越好,别少看三几元硬币,一个上午可能筹得数十万元善款啊!

另一方法是该慈善机构一经获批核卖旗的日子,便由秘书处广发征求募捐“金旗”的信函,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金旗”每支五十元,亦可随缘乐助,热心者可邮寄支票或自动入善款于指定银行账户。此举同样是集腋成裘,使到一些未必在街头碰到义卖的热心人士解囊,功德无量。这样善款也会相应增多。

直至 2011年开始市民可以八达通付善款。只要有心,随时处都可以“嘟——嘟”做善事。

猜你喜欢

热心慈善机构筹款
热心的叮当猫
热心的奶奶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英国慈善制度对我国慈善机构内部控制的启示
延伸阅读:『洋女婿』热心且盲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公益筹款的趋势
基于法治视角探析我国慈善机构监管法律制度
热心帮教传佳话
美国2008年度十大慈善机构财务支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