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合力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理论探讨

2014-12-02邹燕矫

宁夏社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合力责任感意志

邹燕矫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南衡阳 421001)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研究现状

责任是人之本,也是人之魂。责任是人类审视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独特视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教育视角积极关注了人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课题:1972年,报告《学会生存》中把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作为确定人类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1989年,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呼吁人类的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1998年,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倡导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

截至2014年4月7日,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中,关键词包含“责任感”的论文就多达7 059篇,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篇名的论文在中国知网显示的就达到263篇之多。其中,2008年以来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论文165篇占总数的62.7%。

中国知网2010年—2014年4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论文情况表

上表集中反映了2010年来理论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注度,这些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现代人对责任感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积极关注。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纵深发展,青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培育就成为当前必须研究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研究成果较多,从理论探索、教育对策、实证调研、实践指导等四大方面构建了理论体系,集中关注四大问题,具体包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什么”,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怎么样”,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如何培育”,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方法和路径问题。

责任感培育是人类文化传承中经久不息的主题,应随着人类新的生存背景出现而不断扩展。针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思想不断在碰撞,特别是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的全方位的拓展和培育价值立体化的思辨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又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培育日益变得难以把握,这就需要从理论层面解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

二、历史合力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理论向导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学者保尔·巴尔特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歪曲、非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称其为“只见经济因素不见人”。恩格斯坚决捍卫了唯物史观的科学立场,并以此深入研究社会历史领域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1890年致约·布洛赫和1894年致瓦·博尔乌吉斯的书信等文章中集中论述了人类社会历史如何创造形成、如何发展进步等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实现方式,形成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

“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1]696“但是第二,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1]697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创造是主体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并基于一定前提和条件而实现,社会历史发展是一切历史因素之间合力作用的结果,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与自然历史发展的异质性,从所有历史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的整体结构出发考察了社会历史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进程,包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历史合力论中,恩格斯深入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意志这一特殊的能动因素,以“力的平行四边形”巧妙地比喻并揭示了单个意志的合力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运动规律,包含丰富而深刻的人类社会发展合力思想:“历史结果”产生于单个意志的合力,历史创造的最终结果的产生汇聚了许多单个的意志,是每一个单个意志的合力形成的;创造历史的整体的合力并非单个人的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且每一个意志都被包括在合力之内,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创造历史的每一个意志之间都内在地发生关联,他们相互冲突、相互妨碍、相互交错;每一个意志的形成离不开其特殊的生活条件,带有各自独特的目的性,最终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论述“意志合力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想中,恩格斯分析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及其形成原因,探究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其表现形式。他说:“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而得到实现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1]733历史最终沿着合力的方向发展,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融合成合力的结果,为了人类共同体的健康发展,必须引导参与创造历史的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活动置于顺应历史潮流的方向上。只有这样,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这就告诉我们,社会历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每一单个主体的力量,每个人都对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充分激发社会所有个体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汇聚创造历史的强大合力;人们只有形成社会历史发展的共识即“共同的意志”,减少“相互冲突”、“相互妨碍”、“相互交错”的力量,按照“共同的计划”,遵循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借助历史文化、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历史又好又快发展。

恩格斯形象地描述了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主体选择性与历史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既肯定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更强调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于培育和提升现代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责任感,就是社会主体的人在认知社会、关爱社会、服务社会中高度统一并持之以恒的自觉状态。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赖于人与社会关系认知的理性支撑,有赖于社会角色认同的情感参与,有赖于社会责任行为的自觉履行。只有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饱含贡献社会的满腔热情,自觉履行各种社会责任,才能以“单个主体的意志力”汇聚到历史发展的合力中,推动和加快社会发展。全球高等教育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基数日益增大,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成为社会历史创造的重要群体。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大学生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力军。恩格斯晚年致力于回答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其实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形成历史合力论的重要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能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黑格尔曾经说过:“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2]个体对于社会赋予的责任了解越多越清楚,就越能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始于对社会的感知和了解,理性认识人类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关系是大学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前提。在社会历史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使得人们承担责任成为可能和必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决定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需要承担与其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各种责任,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发展。现实中,课题组成员走访了一些大学生,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人类社会是什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仅限于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点,尚不能深入、准确地掌握“社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社会历史是主体人基于现实客观条件和前提创造的结果”、“无数单个意志的合力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一些大学生因为不了解“社会有机体”思想,认为“社会责任虚无缥缈”,现实中不能从身边做好、从小事做起,无法积极地履行对自我、他人、集体、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一些大学生因为不清楚“社会历史创造的时代性和具体性”,不能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不能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释放学习的潜在能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深刻认识人的创造性或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才能在现实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明确其社会角色赋予的社会责任,自觉承担起关爱他人、热爱集体、保护自然、报效祖国等社会责任,才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二,能帮助大学生积极关爱社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是人的联合体。只有树立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理念,才能培养个人关爱社会的积极情感。大学生只有在各种社会关系交织的坐标体系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认同现实和未来中的“社会自我”,才能激发出服务社会的满腔热情。心理学上的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现实社会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角色意识,包括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只有树立正确的社会自我意识,才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为切实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储存积极情感。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打架斗殴、酒后驾车撞人、自残自杀、伤人毁物等反社会行为事件屡有发生,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人们在关注和反思大学生的反社会行为中不难发现,他们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心理——缺乏对社会的积极情感——热爱,对社会不满甚至仇视,最终作出有悖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伤人害己行为。因此,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的热爱之情,把对社会的感恩转为为关爱社会的积极行为,是当前培育大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重大现实课题。大学生只有对他人、集体、国家、民族充满感激,才能对社会的每一个体或集体倾注满腔热情,表现出履行责任的超乎寻常的情感“正能量”,才能做出服务社会的非凡之举。

其三,能帮助大学生自觉服务社会。“人之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履行责任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3]马克思也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4]青年大学生,文化程度较高、综合素质较好,他们既是现实的力量,更是未来的力量。青年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现实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推动力,也是建设美好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实现“中国梦”就是我国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社会责任目标。在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大学生应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提高服务祖国的本领和能力。然而,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与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上,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努力下循序渐进养成的。大学生只有既胸怀大志,关心祖国、热爱人民,又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积极地承担起对自己、家人、集体、民族、国家的责任,将美好的“个人梦”融入到建设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类联合体的社会理想中,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宏大坐标中正确定位自己,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发奋成才,积极投身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才能真正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20世纪初,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为振奋国人著《少年中国说》一文,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酣畅淋漓的文字中寄托了梁启超为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对青年一代的热切期望。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勉励当代大学生,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当代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群,是怀抱伟大梦想、拥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青年群体,是实现人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塑造成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一个人只有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的责任”[1]。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把饱读圣贤书与关心天下事统一起来,把积累广博的知识与参加丰富的实践统一起来,把坚定远大理想与锲而不舍的追求统一起来,深入把握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努力学习,勤于钻研,提升自由自觉参与各种社会建设时,才能成为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源。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79.

[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代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猜你喜欢

合力责任感意志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多措并举,积聚合力,推进“三高”转型发展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芪”心合力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合力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观点集萃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