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松和萧峰形象之比较

2014-12-01王洪生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7期
关键词:萧峰天龙八部武松

王洪生

摘 要:武松和萧峰是中国武侠小说中最著名的两个英雄,两人都是武艺高强、酒量过人,一般的英武豪迈;都是恩怨分明,到处行侠仗义却又不欺凌弱小的大侠;也一样稳重成熟,却又心高气傲,受不了委屈。二人也有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都主张血债血偿,但对待复仇的态度不同;表面看来都不近女色,但本质上对女色的态度不同;一样的行侠仗义,但侠义的境界不同。

关键词:《水浒传》 武松 《天龙八部》 萧峰 形象 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240-04

在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英雄侠义小说《水浒传》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最为光彩照人的英雄,这就是武松。武松的故事集中在《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到第三十二回,即著名的“武十回”中,这十回书是全书最为精彩的笔墨,清初著名评论家金圣叹品定梁山人物时,把武松列为上上人物,认为武松直是天神。[1]而在新武侠小说大宗师金庸的绝作《天龙八部》中也有一个神威凛凛、顶天立地、如天神一般大英雄萧峰,萧峰不但是《天龙八部》中的第一英雄,也被看做金庸所有小说中的第一英雄。[2]把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两位侠义英雄做一下比较,应该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情。

1 武松和萧峰形象的相似之处

作为中国侠义小说中最有名的两位英雄,两人性格中很多的相似之处,简要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武艺高强、酒量过人,一般的英武豪迈

武松是水浒世界里武艺一流的好汉,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在景阳冈,这位好汉武二郎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虎,发配孟州之后,又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尤其是醉打蒋门神时,施恩说蒋门神多么多么厉害,武松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蒋门神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施恩道:“也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如何有多!”武松笑道:“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哪吒的本事,我便怕他!原来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既然没哪吒的模样,却如何怕他?”……“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这一翻话就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武艺高强,英武豪迈。

萧峰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也是武功最为高强的人物之一,金庸的小说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一个主人公一般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特殊武功,如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杨过的“黯然销魂拳”,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唯独萧峰没有,作者不为萧峰专门设计武功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萧峰天生的武勇,大战聚贤庄时他居然凭借一套最平常的太祖长拳打得少林寺的一流高手玄难毫无还手之力。萧峰的英武豪迈,最突出的例子当属独闯聚贤庄。为了找神医薛慕华,让他救助一个受伤的丫环阿朱,虽然明明知道中原大部分的武林好汉都集中在聚贤庄,集合商讨对付自己的办法,萧峰连保全自己性命的办法都没有,可是他依然毅然前往。事后他自己说自己只是“蛮劲发作”,其实这正是其作为大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英武豪迈之处。

武松和乔峰英武豪迈的另外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两人都喜欢喝酒,并且都特别善饮,酒量特大。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时候一口气喝了十八碗;在醉打蒋门神时,武松跟施恩提出唯一的条件是“无三不过望”。所谓“无三不过望”便是但遇着一个酒店便吃三碗酒,若无三碗时便不过望子去。施恩一听大惊,说道“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若要每店吃三碗时,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才到得那里。——恐哥哥醉了,如何使得?”武松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萧峰喝酒更是豪爽,刚一登场,就在无锡松鹤楼和段誉拼了几十碗酒,结果不凭武功、文采、人品,单凭酒量结交了一个兄弟,段誉劝他说酒能伤人,须适可而止,他却哈哈大笑,道:“贤弟规劝得是。只是愚兄体健如牛,自小爱酒,越喝越有精神。”此后,大战聚贤庄与群豪喝酒断义;激战少林寺,他拉着段誉之手,说道:“死也罢,活也罢,大家痛痛快快地喝他一场。”结果少林寺的和尚虚竹亦为其豪气所感,将什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概置之脑后。然后三人痛饮烈酒,在天下英雄面前义结金兰。狂歌痛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被认为是豪爽,尤其是江湖好汉更是如此。武松与萧峰的豪饮也都充分表现了他们个性的英武豪迈。

1.2 恩怨分明,到处行侠仗义却又不欺凌弱小

快意恩仇,恩怨分明一直都是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刺客,其慷慨赴死的义举,绝大多数都是出于个人的恩怨,要么为报恩,要么为报仇。[3]在水浒的世界里,武松是最能体现这种快意恩仇精神的。“他的人生之旅,几乎就是报恩与复仇的双重变调”。[4]为报答阳谷县知县的赏识之恩,武松留下来做了都头;为报兄长无辜被杀之仇,诛杀了西门庆、潘金莲;为报施恩知遇之恩,醉打蒋门神,帮他夺回了快活林;为雪张都监陷害之恨,鸳鸯楼上武松直杀得尸横灯影。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武松就是这样一个恩怨分明的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武松的另一个重要品格,打完蒋门神,他曾明确表示:“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即便在杀人之后,在被官府缉拿的逃亡路上,武松依然不忘行侠仗义,在蜈蚣岭,斗杀了飞天蜈蚣王道人,救下了被他霸占的张太公的女儿;在青州,又痛打了当地的恶霸孔亮。但对于弱小者,武松却不愿欺凌,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中,孙二娘夫妇说要把押解他的公人杀死,然后上二龙山落草,武松道:“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这两个公人於我分上只是小心,一路上伏侍我来,我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我”。不仅不欺凌弱小,武松还慷慨坦荡,主动救助弱小。打虎下山,因为得知众猎户因为老虎受了知县不少责罚,就顺手把知县赏给的一千贯钱分给了众猎户;为了追查杀死哥哥的元凶,武松去找郓哥作证,为了免除对方的后顾之忧,武松当场就送给你郓哥五两银子,后来杀了西门庆之后,发配孟州之前,武松还不忘记送十二三两银子给郓哥的老爹;蜈蚣岭杀死飞天蜈蚣之后,他又把飞天蜈蚣抢掠的金银财帛全部给了被飞天蜈蚣霸占的张太公的女儿。如此疏财重义,在梁山的英雄好汉中极为罕见。endprint

萧峰也是这样一位恩怨分明的侠客,当他被揭发出契丹人的身份,进而被逐出丐帮之际,萧峰还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众位好兄弟,咱们再见了。乔某是汉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有生之年,决不伤一条汉人的性命。”即便是大战聚贤庄,萧峰依然对丐帮故众手下留情。尤其能反映萧峰恩怨分明的是在他知道了自己真的是契丹人的身份之后,萧峰在中原长大,一向认为契丹人暴虐卑鄙,不守信义,惯杀汉人,无恶不作,这时候却要他不得不自认是禽兽一般的契丹人,心中实是苦恼之极。这种苦恼,换了别人,比如郭靖、张无忌,肯定很难转过这个弯。但萧峰并不钻牛角尖,他很快就解开了这致命的郁结。他豁然开朗,“从今以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胡汉之分,并不具有终极的道德意义,汉人未必就代表着善良和正义,胡人也未必就代表罪恶和邪恶,萧峰也不一定要站在汉人的一边,或是站在胡人的一边,他的恩怨,已经超越了一己的私利。至于行侠仗义,不欺凌弱小,萧峰更是做得极为出色,不仅自己行侠仗义,而且在他的带领之下,丐帮也成了江湖上第一等行侠仗义的大帮,不仅扶危济困,而且还干了很多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好事。即使是后来萧峰被逼的在中原武林无法立足,远赴大辽因机缘巧合做了南院大王之际,依然不欺凌弱小,辽兵打草谷得来的汉人俘虏,萧峰却给放走了。慕容博要求萧峰带兵南下,自己情愿自尽让萧峰报得杀母大仇,却遭到了萧峰的断然拒绝,所以少林寺的扫地僧才赞颂他:“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1.3 稳重成熟,却又心高气傲,受不了委屈

武松是一个成熟而又严谨的好汉,他和李逵之流的莽汉截然不同,大树十字坡对付孙二娘、大闹飞云浦等情节可以充分表现出他的成熟稳重。十字坡孙二娘开的黑店用蒙汗药不知道麻翻了多少江湖豪杰,可是碰到了武松,她却毫无办法,被武松打翻在地,如果不是她丈夫菜园子张青及时赶到求情,恐怕性命都难保。武松虽然成熟谨细,但是他的性格中有一种特有的心高气傲,路过景阳冈,武松一口气喝了十八碗酒,喝完之后正要上路,却被酒家劝住,且告知前面有老虎,武松笑道:“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再三挽留,他却执意要走,酒家无奈,只好任由他上路。等到武松走到山神庙前,看到官府的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老虎,武松当时的第一个念头是想转身回到酒店,但一转念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所以继续冒死上山。小说写武松开始想着回去这一笔并不是表现武松的怯懦,而是反映了他心中特有的高傲。山中确实有虎的事实让成熟谨细的他有了回转一念,可他性子里面特有的高傲却立即战胜了谨细的一面,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醉打蒋门神之后,张都监先重用武松,取得他的信任,后中秋夜请他喝酒,让他放松警惕,最终诬陷他为盗贼,武松行走江湖,就这一次麻痹大意,结果被二十脊杖,刺了“金印”,发配恩州,这还不算,在飞云浦又安排两个杀手和两个公差一起,准备把带着脚镣手铐的武松击杀,武松的怒火被彻底激发,大闹飞云浦之后,返回鸳鸯楼,刚好听到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讲到设计陷害自己之事,武松顿时火冒三丈,直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然后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这一次之所以报复的这么激烈,主要还是因为他这样重义气、有计谋、心高气傲的英雄豪杰最恨被人戏弄,被人冤枉。

表面上看,萧峰是个威风凛凛的侠士,但他粗中有细,处事心细如发,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武林帅才。在金庸小说的人物谱中,真正能当武林盟主的正面人物,当推萧峰。[5]杏子林中,变乱突生,在平定丐帮内部这场叛乱中,充分显示了萧峰镇静自若、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派。他的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武功超群、宽阔胸襟都展露无遗。由于阿朱受伤,萧峰不得不留在客栈中照顾她,给她讲故事,讲一个七岁的孩子去杀一个医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少年时的自己。当阿朱道:“乔大爷,那大夫踢你妈妈,你自小英雄气慨,杀了他也不希奇。”萧峰双手抱头说道:“那也不单因为他踢我妈妈,还因他累得我受了冤枉。妈妈那四钱银子,定是在大夫家中拉拉扯扯之时掉地在下了。我……我生平最受不得给人冤枉。”可是,心高气傲,受不得委屈的萧峰不断受到别人的冤枉,他是不是契丹人,还无法知晓,但乔三槐夫妇和玄苦大师,却明明不是他下手杀的,然而杀父、杀母、杀师这三件大罪的罪名,却都安在他的头上。受到冤枉的萧峰彻底激发了心中的英雄气概,为了给阿朱治伤,他无视中原豪杰在聚贤庄图谋对付自己的事实,将生死置之度外,决心独闯聚贤庄。大战聚贤庄,除了救助阿朱,还有一个萧峰自己都未必说得清楚的动机,“那就是借此机会,发泄被丐帮排挤以及身蒙杀父、杀母、杀师等不白之冤的无限愤懑!”[6]此战杀得血肉横飞,令人胆战心惊,其根本原因在于聚贤庄众多江湖好汉为萧峰所列的罪名,除了是契丹人不假之外,其他诸如杀父杀母杀师,却都是冤枉了他。

2 武松和萧峰形象的不同之处

武松与萧峰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这两个人物形象毕竟产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以在他们身上也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之处。

2.1 都主张血债血偿,但对待复仇的态度不同

武松一向恩怨分明,在报仇的过程中,武松毫不手软,俨然正义的裁判,是一尊威风凛凛的金甲复仇之神。[7]因为哥哥被人杀死,在告官无门的情况之下,武松自己做了正义的裁判,依靠自己的神勇,武松最终审讯出了杀害哥哥的真凶,然后武松亲手杀死了害死哥哥的元凶潘金莲,接着狮子楼斗杀了帮凶西门庆,用两个人的鲜血祭奠了哥哥的亡灵;受到张都监陷害之后,武松的复仇怒火更是彻底爆发,血溅鸳鸯楼一口气杀了十五个人,包括杀死了无辜的张都监的妻儿以及他家里的马夫、丫环、亲随,在复仇的血腥杀戮中,才获得了生命尊严强烈的自我认定的快感,因此杀完人之后他才会说“我方才心满意足”。按照今天的观念,鸳鸯楼中杀的这十五人,除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个外,其余皆不该被杀,因此夏志清先生才会将此时乱砍乱杀的武松称为被恶魔驱使的代表。endprint

当然,武松的作为主要还是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恩仇观所决定,快意恩仇,归根到底还是以一己的恩怨为是非的标准,有恩报恩,哪怕这个恩人是个恶棍;有仇报仇,并且不惜滥杀无辜,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和良知从来都是缺席的。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作为普通人的芸芸众生历来都是被忽视的对象,历史永远都是英雄的历史,他们的悲欢离合会有无数的后人凭吊传唱,但是普通的大众却被优雅的称为“蚁民”,他们的声音被永远的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武松的作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并不损伤他的英雄形象,杀几个小民,也值得计较那么多吗?但是,依照我们今天民主法治的观念来看,在武松复仇的过程中,却不免带有一种血腥的阴冷之气。

萧峰曾经也陷入了仇恨的漩涡之中,为了找到当年害死他父母的带头大哥,找到杀害他义父义母、授业恩师的大恶人,萧峰也被仇恨所深深控制,几乎丧失了正常的理性。他曾经说道:“智光和尚与赵钱孙,都是害死我父母的帮凶,那当然是要杀的,这个他妈的‘带头大哥,哼,我……我要杀他全家,自老至少,鸡犬不留!”可是在追查带头大哥的过程中,他并没有杀死赵钱孙,也没有杀死智光和尚,甚至在最后真的找到了当年真正的带头大哥,少林寺的玄慈方丈之后,萧峰也没有再去追究,因为萧峰认为“当年雁门关外的惨事,虽是玄慈方丈带头所为,但他是少林寺方丈,关心大宋江山和本寺典籍,倾力以赴,原是义不容辞。其后发觉错失,便尽力补过。真正的大恶人,实是慕容博而不是玄慈。”慕容博才是陷害萧峰父子的元凶,为了挑起宋辽之间的矛盾,好让自己混水摸鱼,他假传信息,不仅使宋辽两国无数英雄死于非命,也造成了萧峰一生的悲剧命运。可即便如此,慕容博在扫地僧点化大彻大悟之后,萧峰也放下仇怨,不再追究。萧峰的这些举动,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复仇,而进入了大仁大勇的境界。

当然,萧峰也有大开杀戒的时候,在聚贤庄他就杀了很多的中原豪杰,但是萧峰却是迫不得已,是中原武林豪杰非要逼他动手,阿朱就非常明白的说道:“聚贤庄上这些人不分青红皂白,便向你围攻,若不还手,难道便胡里胡涂的让他们砍成十七廿八块吗?天下没这个道理!”即便如此,萧峰还说:“我便是自己问心有愧,这才难过。那日在杏子林中,我弹刀立誓,决不杀一个汉人……”尤其是他失手打死阿朱之后,更是渐渐恢复了理性,仁心逐渐战胜了复仇的欲望。到最后,出于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同情,他用气壮山河的死换来了宋辽两国的和平。这就跟传统的快意恩仇的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萧峰曾经说过的“咱们学武之人,第一不可滥杀无辜”。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就算报仇,也应该是“匹夫之怨止于其身”,[8]因此,萧峰对待复仇的态度“和鲁迅等新文学家相当一致,而和传统的武侠小说大相径庭”。[9]

2.2 表面看来都不近女色,但本质上对女色的态度不同

武松是典型的轻女色的英雄,《水浒》花了大力气来写武松的不好女色。虽然梁山绝大多数英雄好汉都能做到不近女色,但小说真正花大力气写一个英雄汉好抵御女性诱惑的,只有武松,《王婆贪贿说风情》一回书笔触极为细致,尤其是写潘金莲勾引武松这一段,叙述特别生动,潘金莲对武松笑语盈盈,殷殷相问,为挑逗武松,潘金莲口角含春,妖娆作态,半露酥胸,云鬓半偏,先用男女之事挑逗武松,说武松在外面有个相好,接着动手捏武松的肩膀,问武松冷不冷,最后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就连《金瓶梅》这样写世情的大手笔之作,在描写此段时几乎全盘照录。当然,作者描写此段如此用心,并不是为了塑造潘金莲的形象,套用金圣叹的话说,“看这段如同看狮子滚绣球,狮子使出全副手段,看得人眼花缭乱,而他的心力所在确是绣球”。这里潘金莲就是狮子,武松才是绣球。作者穷形尽相的描写潘金莲,根本目的还是描写武松不近女色的英雄做派。

武松的不近女色主要和作者的观念有关,不近女色可以说是水浒世界中极为重要的英雄信条,有家室的对女性一般比较冷淡,“每日只是刺枪使棒,打熬筋骨”;没有家室四海为家的好汉对女色的态度一般都很排斥,尤其是李逵,几乎一见美貌姑娘就十分郁闷。武松虽没有这么极端,但是张都监要把唱曲的玉兰给他做妻室,他马上一口回绝。孙述宇先生认为这些好汉们因为怕有家室之累,仇视女性自认就是理所当然了。孔庆东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的英雄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近女色。”[10]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英雄都要是要为国为民的,如果太近女色,就会变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了。因此自觉抵御女色的武松成了水浒中完美的义侠。

萧峰表面看来也是不近女色,马夫人康敏道:“那天百花会中,……倘若你当真没见到我,那也罢了,我也不怪你。你明明见到我的,可就是视而不见,眼光在我脸上扫过,居然没停留片刻,就当我跟庸脂俗粉没丝毫分别。”正是因为忽略了康敏,才被她痛恨,酿成了一生的悲剧。萧峰自己也说:“我从小不喜欢跟女人在一起玩,年长之后,更没功夫去看女人了,又不是单单的不看你。比你再美貌百倍的女子,我起初也没去留意。”萧峰不近女色,主要是根本个人气质有关,他生平只喜欢和众兄弟喝酒猜拳、喧哗叫嚷,酒酣耳热之余,便纵谈军国大事,讲论天下英雄。

但是萧峰并不是如同武松一样拒绝所有的女性,拒绝所有的爱情,他和阿朱之间的爱情至真至纯。在他被所有的人冤枉,最为痛苦最为孤独的时候,阿朱依然在他的身边,甚至确知自己是契丹人,以为普天下的汉人都会对自己避苦蛇蝎,想不到阿朱对待自己仍是一般无异,依然说:“你是汉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对我全无分别。”萧峰被阿朱的深情所感动,说问过马夫人杀父仇人之后就去塞外打猎放羊,可是阴差阳错,阿朱却被萧峰一掌打死,。这是萧峰终身的伤痛,也因为这件事而终身郁郁寡欢。后来萧峰做了大辽的南院大王,辽国皇帝看他不高兴,就追问他原因,后来得知了他和阿朱的事情,就说这好办,等我打下了汉人的江山,有的是漂亮的江南女孩,随便你挑。萧峰苦笑,心道:“我既误杀阿朱,此生终不再娶,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皇上看惯了后宫千百名宫娥妃子,那懂得‘情之一字?”所以萧峰的不近女色只是表面,他并不是排斥所有的爱情,恰好相反,他非常的深情,正是有过这样一段真正伤痛的爱情,才让萧峰“曾经沧海难为水”。endprint

2.3 一样的行侠仗义,但侠义的境界不同

武松是典型的传统的草莽英雄。在他的身上,凝聚着梁山好汉群体所推中的侠义品质:慷慨重义,神武好胜,重人伦,轻女色,可以说,武松是水浒刻意经营的一个完美形象,是古代中国下层民众心目中的理想英雄。但是如果按照今人的观念,武松的侠义观其实和绝大多数梁山好汉差不多,一般的重人情而轻立场。在武松的心中,并没有一个崇高的道德律令,其行事的准则往往是以自己的恩怨情感所支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发配孟州途中,经过十字坡孙二娘所开的黑店,武松以前在江湖上行走,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后来的经历也确实证明了武松听到的江湖传言,在孙二娘误以为武松被蒙汗药蒙翻之后,就说要把武松开剥之后当做黄牛肉卖,后来孙二娘的丈夫菜园子张青也说,他们经常将路过的客人用蒙汗药蒙晕、杀死,然后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这是武松亲耳所闻;张青将武松带到他们的人肉作坊里,武松亲眼看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按理说,这一对夫妻绝对应该是被武松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对象,因为谁都明白,孙二娘夫妇开黑店,不知道杀害了多少无辜良民,可是武松由于和菜园子张青攀上了交情,那么事情的结果就完全变了。武松不仅没有除去这个江湖一害,反而和张青结为了兄弟,任由他们将人肉包子的黑店开下去,再也没有半点的干涉。武松的另一个局限表现在上了梁山之后,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个人身上的英雄主义色彩渐渐消亡殆尽,个人意愿几乎完全服从于帮会意思,虽然武松也曾出言反对过招安,可是在帮会的集体意志面前,武松的反对是那么的无力。最终平定方腊之后,武松执意要在六和寺出家,除了因为断臂残废之外,应该也是不想再让个人的英雄侠义精神屈服于帮会的意志吧。

萧峰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甚至可以说是全部中国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形象。[11]萧峰刚一出场,就让段誉在心底喝采:“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萧峰是好人,却不是笨人,他既具深情,亦极度理智。在个性上,萧峰完全没有可以被攻击的弱点,先前男主角的缺点,金庸在萧峰身上一一改正;先前男主角的优点,金庸在萧峰身上一一加强。但是命运却偏偏跟他开了个极大的玩笑,他真的是契丹人,不是汉人。萧峰用了无比坚定的意志、用他超人的头脑及武功去找寻真相,为自己洗脱冤情,所得的结果却是,原来罪人正是他自己。萧峰也有弱点,但是这些弱点也正是英雄的缺点和弱点,无损于他们人格的光辉。[12]

虽然明白无误地知道了自己是契丹人,但是他成长在大宋,对养育自己的大宋怀有更深的情感。尤其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再加上亲眼目睹了宋辽两个民族仇杀所带给百姓的深深痛苦,终于让萧峰超脱了汉人一定得站在汉族的一边,契丹人一定要忠于契丹的狭隘民族主义立场。在少林寺面对慕容博父子,他慷慨陈词:“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大辽皇帝执意南征,萧峰因不愿攻打大宋,被皇帝囚禁起来,中原的英雄豪杰前来相救,在雁门关前萧峰逼迫辽帝发誓说终其一生不再侵略大宋,然后萧峰以断箭穿心,自杀而死。很多人不理解萧峰身为契丹人为什么会胁迫辽帝发誓不再南侵大宋;更不理解萧峰为什么要自杀。这是因为萧峰的行径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范畴,而达到了国际主义和和平主义的境界。萧峰之死,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心,也不是为了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和平宁静”。[13]萧峰的境界远远超过了当时一般人的境界。萧峰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英雄,他完成心愿之后的自杀也充分说明了“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但却无法摧毁人的伟大崇高。”[14]

综上所述,武松的身上更多的反映了传统的侠义精神,而萧峰的身上,则更多地反映出现代人的侠义观念。当然,这种侠义精神既有对传统侠义精神的继承,也有对传统侠义精神的超越。

参考文献

[1] 金圣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58.

[2] 陈墨.浪漫之旅——金庸小说神游[M].三联书店,2000:255.

[3]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0:5453-5355.

[4] 陈洪,孙勇进.漫说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

[5] 冯其庸.诸子百家看金庸[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8.

[6] 陈墨.英华之咀—金庸四部佳作回评[M].北京:三联书店,2002:144.

[7] 陈洪,孙勇进.漫说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3.

[8] 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64.

[9] 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0.

[10] 孔庆东.笑书神侠[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34.

[14] 孔庆东.金庸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54.

[12] 陈墨.人性金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419.

[13] 陈墨.浪漫之旅——金庸小说神游[M].北京:三联书店,2000:257.

[14]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萧峰天龙八部武松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持之以恒的萧峰
谁才是萧峰最好的朋友
妈妈辛苦
武松:喝酒好赚钱
化妆品店 吸引顾客的“天龙八部”
铁血挚情 长留恨空许佳约——谈《天龙八部》中萧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