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庄子·无端崖之辞》

2014-12-01林丽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庄子

林丽琴

内容摘要:庄子的思想、文章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其比。本文通过课文《无端崖之辞》(选修内容中《〈庄子〉选读》部分的第一课)来走进庄子,重点领略它神奇工妙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庄子 《庄子·无端崖之辞》

课题《无端崖之辞》语出《庄子·天下》:“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文辞”,这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无怪乎清人刘熙载评论《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那么在他的作品中“诞”和“ 玄”的特点是什么,这其中寓含什么“真”“实”之意呢?接下来对此试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诞”“玄”的特点

“诞”即为“荒诞”,“玄”为“玄虚”,也就是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的语言。在课文中有哪些是荒诞、玄虚的呢?比如:“郢人斫垩”中郢人之事是玄诞,匠石运斤成风是玄诞,郢人立不失容也是玄诞。“任公钓鱼”中垂钓工具是玄的,钓上的大鱼是玄诞的,能够钓上这样大鱼的任公子更是玄诞的。“不射之射”中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箭之事是玄虚的,而伯昏无人的不射之射则就更为荒诞了。还有“儵忽凿窍”中“儵”“忽”“浑沌”的形象是玄诞,凿七窍的事件是玄诞。

那么庄子是如何做到荒诞、玄虚的呢?一是大胆运用奇特的想象。在他的作品中想象虚构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如在“儵忽凿窍”中想象“浑沌”模糊一团没有七窍来视听的,而“儵”和“忽”这两个形象想象也很奇特,“儵”是“倏”的异体字,它与“忽”都是急速的意思。暗示他们为浑沌凿七窍的荒唐。二是运用极度的夸张。庄子擅于运用极度夸张来表现其浪漫主义的世俗化色彩。如“郢人斫垩”匠石运斤成风砍掉郢人鼻子上的灰土而郢人立不失容,这种事情人世间就不可能有了;又如“任公钓鱼”,钓鱼,做鱼干的事常见极了,可是任公子用如此大的鱼钩、钓绳、鱼饵,花费如此长的时间,钓得如此大的鱼,以至于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都吃这鱼还都能吃得饱饱的,这也只能是天下奇谈了。再如射箭在古代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列御寇善于射箭,把满满一杯水放在胳膊上,引弓连发数箭,箭箭中的,而滴水不洒,这已经让人惊愕了;但在这“射之射”之上进一步翻出伯昏无人的“不射之射”,说他背对深渊,脚掌三分之二悬空,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也只有庄子这样的人才能够想出来。

明白了“玄”“诞”的特点,接着我们就要看看他所要表达有真实含意是什么?

二、“真”“实”之意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因此庄子为表达自己的思想营造了不同凡响的形式。

如:“郢人斫垩”表达一种知音已逝的寂寞悲伤之真情。庄子与惠施地位悬殊,观点不同,往往争论不休,却彼此信任、心灵贴近。他们的思想在争论中互为激发,彼此升华。庄子在辩论中受到启发,逐渐完善自己的思想。反观当下,人们要么互相吹捧,要么互相谩骂,甚至交拳于对方,很难有这样的对手与知音了。

“不射之射”试图说明的是,虽然列御寇的射箭功夫很高,但真正射箭的本领不是把箭射到靶心,而是“不射之射”,那才是老庄思想推崇境界。正是所谓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工,而目不瞬。”它告诉我们有高明的技术,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会一事无成。

“儵忽凿窍”是为了说明尊重本真、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至理。成人之美,予人方便,知恩图报都是做人的美德。但是,倏与忽的一片好心,本为了报答混沌的善待之恩,却断送了恩人的性命,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违背了客观规律而导致了不想要的后果。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想看待和处理客观事物,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别人,把好事办成坏事。

“任公钓鱼”将任公子与那“揭竿累”的人进行对比,说明只有具备大才能、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在《逍遥游》中,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不是“任公子”,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能御风而行的列子都还不是“任公子”,只有那“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真正参与治理世事。

真情、至理、大志是庄子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但是他没有娓娓道来,细细阐述,而是用天马行空的荒诞怪异的想象和寓言故事来表达这些情感和思想,他仿佛有一颗会飞翔的心灵,可以达到逍遥畅快的境界。

(作者单位:福建清流一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庄子
《庄子说》(三十九)
《庄子说》(三十)
《庄子说》(二十八)
《庄子说》(二十七)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一)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