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作文语言水平的几点建议

2014-12-01曹红群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议

曹红群

内容摘要:本文先分析了目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学生作文 语言水平 建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经常要评改学生作文,深切感受到学生在锤炼语言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有一部分学生不考虑修饰语言,面对题目信笔由之,只重点考虑如何紧扣话题,如何围绕话题组材这两个方面,写完800字就完事大吉。有一部分同学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或是由于考虑得不够,或是由于不知方法等情况,其结果不尽如人意。

其实,一篇优秀的作文,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至关重要,语言美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试看天下华章,哪一篇不是语言方面的典范之作?但我们并不能把语言优美简单地理解为堆砌辞藻,真正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写人,要“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写景,要精确简练,生动传神;议论,要精辟深刻,鞭辟入里。因此,写作之时要注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富于变化的句式及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质朴又富感染力,准确又生动形象,整齐又错落有致。诵读之时,琅琅上口,读完之后,满口余香。下面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来探讨一些修饰语言的方法,以提供给学生参考。

第一,巧用词语。从众多的词汇之中选择一个既准确又恰当的词语放入句子之中,会极大地增强整个句子的表现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的确是经典文字,因为它以通感的手法,把无限春光、生机勃勃的景色再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不是“多”、“满”、“繁”等字所能表达出来的。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教导学生深入了解词义,准确地运用一些词语,那么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巧用词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词语的锤炼。例如,一位学生作文“绿纱窗里传出了琴声”,将“传出”改为“筛出”,其好处是不仅与“纱窗”搭配起来,而且突出了音乐的动感,显得韵味悠长。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表达普通,表现力平平的词语。但是,只要稍稍修改一下,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例如:1.“春风吹来,万物生长”,把“生长”改为“伸了伸懒腰,醒过来了”。此语既易,形象顿生。 2.“同学们一个个都准备参加。”把“准备参加”改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显得形神毕肖,活力全开。

其次,可以借用词语。例如:1.蛙群已经开始了他们一年一度的大合唱。2.他这个最爱独处的“个体户”,经过老师的排列组合,被组进班级智囊团中,履行辅导弱科生的义务。上述两个例子借用新词,或用专门术语,读来清新俏皮,妙处横生,正好符合了花季人的年龄特征。如果用“鸣叫”、“选拔”、“班干部”等司空见惯的词语,就达不到这个效果,还会造成呆板的印象。

再次,多用口语,熟语(成语)。学生在学习熟语时,注意到了它是一个考点,忙着去了解它的含义、用途或者字型,很少注意它们也是可以在作文之中运用的。因此,有的学生学了一肚皮熟语,作文中却难得看见一星半点。我们要教导学生培养这种学以致用的习惯,在平时讲话、写日记、写信、写材料时,都不要忘了使用成语和熟语,熟能生巧,用多了,自然就有了心得体会,就不会用错了。

第二,选择合适的句式。语言的律动与句式有很大的关系。一篇文章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一两种句式作文。这样就会显得平铺直叙,语言乏味,这是造成作文沉闷不活泼的一个原因。一个人说话,他的语速和语调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都是不同的,作文也是同理。文中不同句式交错运用,读起来就会跌宕起伏,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因此,要教会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句式,达到恰如其分的效果。

首先,为了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采用倒装句式。例如:多么勤劳呀,我的母亲!(强调了母亲的情况)这一个句子对倒装的部分就起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个效果是一般正常语序下不能达到的。

其次,学生作文少用长句,多写短句。短句简洁有力,给人以流动感、节奏感,叙事状物明快,且语言结构简单,读起来也比较轻快。学生作文中长句不宜用得太多,一个是容易出现语法错误,二是读来迟缓呆滞,容易气闷。例如:“在我家的后面,站着一位令我永远都想着他,鼓励我勇敢生活,要面对现实地对待所有的困难,要不怕辛苦地去做任何东西的大树——白杨树。”本句的含义实际是说“我家”后面的白杨树,像人一样给了我很多鼓励,很多帮助。但是小作者如此一写,定语过长,显得极为累赘,并且还出现了语病,如将其改为短句,会好得多。尤其在考场上,因为学生紧张,思维不如平时那样活跃,加上时间紧迫,更要注意少用长句,尽量避免如翻译文字一样的偏长句子,多用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扬长避短,功莫大焉。

再次,注意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整句主要是排比句,对偶句等,整句能够表现语言的匀称美,散句则体现语言的变化美。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整句,因为其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但学生作文之中较少运用整句,在文章的气势上就输了一截。试想,如果把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更改为“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将会失去多少意味!

反之,一位学生写《诠释感谢》一文如此开头:“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遗忘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以排比句的形式展开,内容围绕感谢而生发,既有气势又有诗意,先声夺人。

同样,读到一位学生所写的《思考着聆听》一文时,遇到这样的句子:“独立思考而不吸纳意见,我们容易偏执;一味听取而不加思考,我们容易迷失”。“群山威武却依然聆听小溪的丁冬之响,垂杉轻柔却依然倾听风的细语”;“思考给了我们倾听的基石,倾听赋予思考灵动的色彩”。真是耳目一新,令人玩索。

推而广之,学生甚至可以在文中直接采用排比段的形式展开结构,学习裴多菲的名诗,以“我愿意是……”来开头,并列展开,也饶有情趣的。

第三,巧用辞格。修辞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不仅是在记叙文中,在议论文中比喻、对偶、对比和排比更是一道风景,它们可以使记叙或者议论具体、形象、鲜明,造成强烈的语势,增加论证的力量。因此要鼓励学生写作之时多运用一些修辞,或比喻,或排比,或对比,反复训练,大量实践,自会提高。

一位同学写作《听取心灵的召唤》连续运用比喻:“曾几何时,在他人的片言只语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别陷于刚愎自用的泥潭”,“对人对事不要只凭成年老帐”,“让心灵之灯为它导航”。这种语言功夫很值得认可和欣赏。

第四,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古典诗词意境的表达极富匠心,构思也极有艺术性,这意境和构思往往又用凝练、含蓄、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朴素无华的诗句,写出由衷的乐观开朗的情调,展现出积极奋发的时代精神。“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一词用以象征它们有陶渊明似的高洁的品格。“明月松间照”,考虑到画面的疏密明暗,展现出一副静谧的自然图景;“清泉石上流”,考虑到音色和响度,透露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动。这两句一静一动,有声有色,协调得很好。其他的像“枯藤老树昏鸦”、“杨柳岸晓风残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学习作者的奇思妙想与语言技巧,把握其中的规律,或者直接化用前人的诗句,效果绝佳。

事实上,锤炼语言的方法多种多样,且有善可陈。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指日可待,关乎作文之妙成唾手可得。

(作者单位:湖北枣阳市第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议
别人打你一拳,为什么不建议你还手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Making Suggestions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