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郝家坪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2014-12-01靳梦琪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1期
关键词:砂坝砂层层理

靳梦琪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710069)

贾涵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100)

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地台解体后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中生代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可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1-2]。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地区位于该盆地中部的伊陕斜坡带边缘,未见断层及其他类型应力构造,倾角约为0.5~1°,斜坡带发育有东西向倾没的低幅鼻状隆起构造,规模大小不一,隆起轴长2~10km,轴宽0.5~3.5km,两翼倾角0.2~1.2°,隆起幅度2~10m。这些鼻状隆起与研究区三角洲砂体有机配置,利于油气的富集。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地区延长组主要有3套主力油层,即长2、长4+5和长6油层组。下面,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郝家坪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沉积相进行研究,希望能对该研究区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1 沉积构造特征

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地区长2油层组按沉积旋回由上而下分为3个砂层组,即长21、长22、长23砂层组。长21砂层组细分为3个次级旋回,分别代表3期河流沉积,具有典型的河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亚相特征[3]。每个旋回下部为河道或边滩沉积的中厚层块状砂岩,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及板状交错层理,局部富集河道滞留沉积。上部旋回多为河漫滩、决口扇、河间滩地沉积的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互层,发育小型斜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等。

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北区长4+5和长6油层组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亚相,按沉积旋回由上而下分为6个砂层组,即长4+51、长4+52、长61、长62、长63和长64砂层组。每个砂层组分别代表一期三角洲前缘沉积,每个旋回顶部为河道沉积的中厚层块状砂岩,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及板状交错层理,局部富集分流间湾沉积,底部旋回多为残余远砂坝沉积的粉砂岩,发育小型斜层理,或是前三角洲沉积的泥岩、碳质泥岩互层,发育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等。

2 沉积微相划分

2.1 河道砂坝

河道砂坝由下向上依次是河道滞留砾岩、含泥砾细砂岩、大小型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板状层理细砂岩、平行层理粉细砂岩,砂体在横剖面上表现出透镜状、槽状或楔状体,平面上呈片状或者辫状展布,冲蚀构造极其发育,多见泥质团块及透镜体。主河道区电测曲线是高中幅钟形曲线或复合型钟形曲线,非主河道区电测曲线多是钟形、单指形曲线 (见图1),幅度中等可见多指形组成的梳状曲线,齿中线近似于平行,反映出砂泥互层的特点[4]。

2.2 河漫滩

河漫滩通常分布在该研究区紧邻河岸两侧或平行河岸的位置,嵌于河道砂的边部或河道砂体中间。岩性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砂体较薄,含植物碎片及漂浮矿物,电测曲线比较平直,部分为低幅齿形 (见图1)。河漫滩层位较高,可与河道砂坝相对照,因为河道砂坝之上为天然堤沉积,其下则为河漫滩沉积,在平面上应以相序关系加以区分。

2.3 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为该研究区主要微相类型,其岩性为正粒序结构的细粒长石砂岩,由下向上从细砂岩过渡为粉砂岩、泥质砂岩及泥岩。河道底部可见冲刷构造,砂体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砂体自然电位曲线以中-高幅箱形或钟形为主 (见图2),其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位置[5]。

图1 郝家坪地区河道砂坝及河漫滩微相综合柱状图 (郝73井)

2.4 分流间湾

分流间湾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之间,是向下游方向开口并与浅湖相通、上游方向逐渐收敛的一个低洼环境,主要接收洪水期水下分流河道溢出的相对较细的悬浮物质,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其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低平,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中高值,呈齿形 (见图2)。

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

在认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结合该研究多口井的岩性、电性以及沉积构造特征,以长21-3小层、长4+52-2小层、长61和长62砂层组为单元,具体分析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

图2 郝家坪地区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微相综合柱状图 (郝73井)

3.1 长21-3小层

长21-3小层以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为主,其河道沙坝和河漫滩沉积微发育。区内主要发育2条河道砂坝,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同时,其东北部由多条河道交织汇聚,其间由河漫滩沉积物隔开 (见图3)。

图3 长21-3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3.2 长4+52-2小层

长4+52-2小层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为主,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区内发育2条水下分流河道,以东部一条最为发育,该条水下分流河道在研究区西南部形成3个分支河道,河道整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 (见图4)。

图4 长4+52-2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3.3 长61砂层组

长61砂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为主,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区内发育2条水下分流河道,整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其中以东部一条最为发育,西部发育的一条则在区内中部停止向前延伸,河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 (见图5)。

图5 长61砂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4 结论

1)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地区延长组主要有3套主力油层,即长2、长4+5和长6油层组。长2油层组属于河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道沙坝及河漫滩沉积微相;长4+5和长6油层组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沉积微相。

2)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在区内主要发育河道砂坝,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长4+5油层组在区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整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长6油层组在区内也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

[1] 刘池洋,赵红格,桂小军,等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 (矿)响应 [J].地质学报,2006,80(5):617-638.

[2] 白传中 .甘谷驿油田北区延长组储层特征及沉积相研究 [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09.

[3] 杨俊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 张凤润,李晓宏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油田河庄坪区延长组储层特征 [J].中国西部科技,2010,18(9):11-13+60.

[5] 李旭芬 .陕北瓦窑堡油田中山川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D].西安:长安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砂坝砂层层理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滨海厚砂层地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湖泊滨岸砂坝沉积砂泥空间配置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拦砂坝防治效果分析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
页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初探
层理对岩石抗压强度影响研究
富水砂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及其失稳风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