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4-12-01蒋利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文能力

蒋利洪

内容摘要: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本文主要探讨语文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与提升提问质疑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质疑能力 培养 提升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中,我时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老师们上课时总喜欢一个接一个地抛出问题,刨根究底的“问”;学生们则在马不停蹄地答,这师问生答贯彻了语文课堂的全部内容。对此我不由地想到:学生们除了能解决老师的问题之处,自己有没有想解决的问题呢?这种只有答没有问、只会答不会问的教学现象正常吗?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读书应该是一个从有疑到解疑再到无疑的过程。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钻研,有钻研才会有进步。读书读不出自己的问题,提不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那是一种机械的僵化的学习,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学习。所以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很重要,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课堂质疑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激励、引导和培养。本文主要就培养与提升学生提问质疑能力做个小小探究。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1、提问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上面所讲的有些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满堂灌”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多,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细想一下,这种思考被教师的“连环问”捆绑着,思维怎能得以跳跃、发散?对课文怎能得以个性的解读?长期以往,那些只会答不会问的学生学会的只是迎合教师的意图,而他本身的钻研探究意识、创新发展意识则会逐渐淡漠、缺失。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提问质疑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是学生钻研学习、创新学习的突破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存疑、生疑,质疑,让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解,这样才能打造出有真思考,有真活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独立,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2、提问质疑是教师获得学习反馈的最好方式。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认知系统。要想引导教学过程这样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系统,实现即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就必须要经常不断地依靠反馈信息来调节。通过学生自已的提问质疑反馈出来的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具体性和即时性。学生的提问质疑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怎样引导与培养学生语文课堂质疑问难的能力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敢问,不会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学生敢问的氛围,教给学生会问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要让学生敢提问,我们首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怕”的心理障碍,营造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放下“身段”,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从讲台上“走”下来,不让学生“仰视”你,帮助学生消除老师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的印象,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其次,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乐于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很简单,或者根本就没有意义,或者还是错误的,老师也要耐心听完并肯定他们的勇气,决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我们这样一种态度:“不管你提问的水平如何,只要敢问,老师都欣赏。”这种态度是学生喜欢质疑,主动质疑的动力所在。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的快乐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二)抓准切入点,让学生会问

如果说数学讲究的是思维和精确,不会做就是不会做;那么语文讲究的则是感悟体验,有时我能看懂前面一句话,但是可能就不明白后面一句话的意思。要弄明白似懂非懂的语文课文,找准切入点来提问质疑,你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1、课题处可设疑

语文课的标题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都更具文学性。它有的用修辞手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如《旅鼠之谜》;有的简洁但内涵丰富,如《再塑生命》等等。很多课文的题目都可以设计出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来的,最简单的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什么意思?”“旅鼠之谜有哪些谜?”等等,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置疑不仅可以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对他们学习课文更是起到方向性引导的作用。

2、关键句疑难句处可设疑

一篇文章一般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找出这些关键句,学习练习卷上的问题类型来练习提问。如:划线句中的加点的词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画线句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如何等等。

3、有感悟处、有联想处可设疑

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联系生活,而且可以联系人生、社会、自然、艺术和科学等领域。所以语文的学习注重感悟,注重联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有感悟处设疑,有联想处设疑,这样才能让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碰撞产生出火花来。

4、文章结构、写作顺序、文体的特点处可设疑

比如记叙文中倒叙插叙有什么作用?说明文中它主要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哪些词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议论文中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怎么样来论证的?等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章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提问设疑。

5、从文章主旨处设疑

“文由心生”任何文章不管作者选取什么题材,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所着力的都是内心情感体验的抒发和表达。对文章的这种情感体验的把握,一定要靠自己的潜心品读,细心体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这样对课文主旨写作目的的把握会有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三)反复练习,让学生善问

卖油翁“无他,惟手熟尔。”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只要咬定目标,反复练习,终会熟能生巧,精益求精。质疑提问也是一样。要让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以提升发展,也唯有反复练习。下面我以自身做法为例来谈谈我在这方面的粗浅尝试。

1、学案稿上布置“质疑”任务

我常用的学案稿一般只设计三个问题:1、这篇课文中你要落实哪些基础知识?2、在预习中你读懂了什么?3、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弄清楚什么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就是布置的“质疑”任务,让学生明白预习不只是看看课文,而是阅读课文发现问题,为课堂上的讨论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2、课堂教学中设置“质疑释疑”环节

学案稿完成后,教师在新课前及时收起,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先进行罗列分类,选择典型。到了语文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讨论释疑,简单的先由小组讨论解决,难的再由全班讨论、教师指导解决。

如:《台阶》一课,有的学生提出来“第21段中,放鞭炮时父亲为什么会觉得‘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也有的学生提出来“台阶造好后为什么父亲坐在新台阶上会觉得不自在?”。这两个问题有关联我们会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

这个讨论释疑的环节,是学生“学”的环节,是我们课堂学习最关键的环节,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切忌走过场,搞形式。

3、教师提问注意“留白”

俗话说凡事要留有余地,我们的教师提问也是这样,不宜过直、过露、过满。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在把握提问的方式、角度和回答的时机时,我觉得一定要留余地给学生,尽量启发学生思维的发散、跳跃,“由此及彼”提出新的问题。我国最早的学术专著《学记》曾描绘一种最佳教学状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里的“开而弗达”强调的就是这种“留有余地”的艺术。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掌握了质疑提问的能力,就是掌握了一种终生受用的自学钻研的能力。所以语文老师们,请不要再迷信自己的讲解,不要再追求学生的“知道”、“记住”,去尝试着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吧,这样课堂上才会有真实的、有力量的思考,你和孩子们才会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市城北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文能力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