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懋元高校教学方法观探析

2014-12-01朱乐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

朱乐平

内容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针。“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表现,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关键性的影响。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学术泰斗、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潘懋元先生一直以来都在密切关注着大学的教与学,不断探索和实践着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本文针对潘懋元高校教学方法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潘懋元 高校教学 方法观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学术泰斗、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潘懋元先生一直以来都在密切关注着大学的教与学,不断探索和实践着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探讨和总结他的教学方法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情,本文将概括潘先生对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论述,分析先生对于教学方法主要特点的看法与观点,并结合潘先生对高效教学方法的亲身实践进行探析,以期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认识及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潘懋元高校教学方法观之内容

教学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具有不同的授课方式。潘先生认为高校教学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的总称。而狭义的教学方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怎样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另外,潘先生在后来的高等教育学著作中指出:“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乃是教学形态的科学方法,是科学方法在教学条件下的运用,这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也是教学方法的对象特点与学科特点的统一。”

二.潘懋元高校教学方法观之特点

(一)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布鲁纳说:“现代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本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交往过程。潘先生也比较赞同这种观点,一方面,高校教学方法指的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桥梁,在这样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能够把自身的或者说是既成的知识以一种最合理的和最优秀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换句话说,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关注更多的则是他们如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多地他们自身想要的东西,由此看出,这是一种学生提升自己的过程。因此潘先生认为教学方法实质上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的相互联系的方法,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了学法的教法,就不成其为教学方法。另外一方面,大学生已经受过了普通教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的能力水平。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创造性思维活动正处于活跃的时期。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利于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大学生发展水平来相应调整教学方法,以促其更快发展和进步。

(二)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大学首先代表着知识的汇集地、学术研究的中心,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无限知识的未知领域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尤其是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师的有效指导,同时更为重要的则是在整个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之中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潘先生认为高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和发现逐步结合的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的完整实施,是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的。因为大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兴趣和不断探索地精神,因此,潘先生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是大学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指的是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等,另一方面指的是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在自我训练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但是也有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对于学生地位不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正确地认识学生在教学中重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高校与中小学相比,很大的不同点是教学对象的不同,潘先生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从事艰巨的抽象思维活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选择好教学方法。他强烈反对灌输式教学,重视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和多样性。在《高等教育讲座》中,潘先生不仅对我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进行了规范,他认为传统的讲授法很有必要,但是同时这种讲授不是单方向的传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还重点介绍了发现法、问题教学、案例教学、自学指导法等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而不能是为了便于教学的操作。这对于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养成和创新意识的训练是极为有利的。

三、潘懋元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当今社会作为应对社会挑战的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发显得重要和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学习前人的先进的经验,他们可以从书本上获得,当然也可以从实践中得到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先生不仅在理论上探讨了高校教学方法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三结合”式教学方法

《论语》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则是开启学生学习思维方法和意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潘先生一边继承传统讲授方法的优势,同时,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教育学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取向,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同时又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校教师与研究者,一直是潘先生重要的研究旨趣。在潘先生的主持下,厦门大学高教所发挥集体的智慧,从实践中总结出“学习——研究——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导师在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精心的组织与安排,引导研究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富有成效地完成课程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在学习阶段,导师会根据教学大纲,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专题,自己讲解本门课程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论,同时提出本专题中有争议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指定参考书目;在研究阶段,由每一位学生选择2-4个专题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可以和导师、同学交换意见,然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教学提纲或讲稿;在教学阶段,学生就所分配的专题讲课,每个专题1-2小时,再由其他同学对报告的内容、观点、教学方法等进行评议、补充或质疑,开展课堂讨论,最后导师总结,对观点进行把关和进行方法论的指导。该教学方法曾1996年12月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3项奖励。该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精心的组织与安排,让学生系统学习一门课程并深入研究一两个课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学术沙龙之探索

潘先生的教学方法探索一直都没间断,虽然先生年事已高,尽管很忙,但是他仍然认为学生在学习和独立研究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与他进行联系,每星期六晚上,只要潘先生在家,其家庭学术沙龙准时“开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持续20多载。而且由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他的家庭沙龙也一载更比一载兴旺。沙龙是漫谈式的,像是聊天。沙龙上,往往是潘先生首先提起一个话题,接下来学生们对此话题进行展开,大家充分讨论。话题很宽泛,既有学术上的探讨,又有教育上、特别是高等教育上的热门话题。整个过程中,个人的精彩阐述与大家的谈笑风生,相映成趣。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的见解充分展开,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看似漫无边际,实则有中心主题。当然,皆在先生掌握之中。潘先生之所以能掌控全局,如同备课一样,他事先进行了准备。在讨论期间,潘先生耐心地听学生们讲述他们的观点、看法。当学生讨论偏题,他会及时给予点拨。当学生的问题讨论未果,潘先生会以简练易懂的话语为学生指点迷津。潘先生也多次说,他从热情奔放、思维敏捷的莘莘学子身上获得了活力,更了解了自己学生在学习研究方面的情况,也到了一些宝贵的信息,从而更有利于他的学术观点的不断创新。先生的这种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多个方面都显示了中外教学方法的精华并且扬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许多弊端,而形成了一家之特色,比如说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折射出了学术讨论教学法的根本: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质疑问难,同时也带有中国传统的书院那种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乐教、学生善学的味道。

潘懋元先生的高校教学方法观与其长期坚守在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思想来源于实践,但同时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因此,实践是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由思想影响下的实践。

今天,我们研究潘懋元先生的高校教学方法的思想,就是继承老一辈高等教育学者的优良学风和学术精神,就是总结先生长期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对于当今的高校教学改革也有着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
过于重视电脑效果图对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影响
论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运行策略
中医大数据下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及教育模式浅析
新媒体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高校教学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