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出版的新征途

2014-12-01

出版人 2014年11期
关键词:集团化出版社大学

在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后,大学社在产业延伸和数字出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胸有成竹的大学社即将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今年是大学出版社在转企改制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布局之年。对于大学社来说,走什么发展模式的道路?产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大学社通过各自的实践,已经有了越发清晰的答案,更加铿锵有力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升级为出版集团后,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大学社也逐渐明确了集团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其集团化布局已初具规模。与之不同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大学社则并未将重心放在集团化转向,而是更加紧贴高校,以深耕教育、学术出版来保证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经过几年的运作,不少大学社都在数字出版转型方面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尤其是在儿童教育数字平台和慕课(MOOCS)开放式教育平台的开发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社开始利用教育资源,将产业的触角延伸到教育培训产业等领域。

深化集团化发展

近几年,公司的集团化发展、兼并重组在出版界早已屡见不鲜,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在集团化进程中,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不断扩张自己的版图,以此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近年来,在大学社中,广西师范大学社、北京师范大学社、陕西师范大学社等通过社内资源整合和部分社外资源联合,纷纷升级成为出版集团。

今年8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以200万美元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这无疑给整个出版圈尤其是大学社打了一剂强心针。事实上,这并不是近两年来大学社并购第一案,2013年10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资收购了北京亨通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为北京亨通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今年8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与新疆大学签订了合资重组新疆大学出版社的意向书。

在大学社中日益增多的收购并购案例背后,反映出大学社对于自身未来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其实,在大学社从完成转企发展到如今深化改革的阶段,一部分大学社更加明确并坚定了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合适的模式,选择对了合适的模式才有利于大学社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年9月举办的2014开卷社长论坛上,清华大学社总编辑吴培华表示,清华大学社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走内涵发展、自我裂变的集团化道路的发展目标。“现在我们有七个分社(计算机、理工、经管人文、音像电子、少儿、外语、职业教育),三个中心(期刊中心、学术出版中心、数字出版中心),还有北美办事处,我们还下辖一个全资公司、五个控股公司,这基本上已经具备了集团的雏形。”吴培华说。

此前,华东师大社社长王焰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大学出版社,比较适合的是走自我扩展、自我分裂之路。王焰告诉记者,“目前我社一些分社的销售码洋已经过亿,相当于一家小型出版社的规模,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就为未来的集团化打下了基础。假如将来进行股份制改革,相信也会对我们的整体发展有很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据了解,早在2003年,华东师大社就在北京设立了分社,后来又设立基教、高教、教辅、学前、教育心理等分社。除此之外,社里还进行了公司化运作的探索,例如与台湾地区的一家出版社进行合资,与民营出版工作室进行合作等。

对此,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表示,并购收购是市场经济中再正常不过的行为,这在国外出版市场中早已相当常见。近两年大学社此类案例的逐渐增多,是受各社内在不同需求的驱动,有的并购是为了拓宽自己的出版产品线,有的则是以并购对象特有的优质资源填补自己的短板。当然,对于大学社自身的发展,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和尝试,不过由于大学社的特殊性,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产业发展模式。

紧靠高校“造血”

一方面,不少大学社在积极探索集团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社尤其是中小型大学社清楚地意识到,在目前情况下最稳妥的发展路径还是紧靠母体高校、深耕教育,做好学术出版,这是大学社的立社之本,也是大学社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王明舟认为,对于大学社的评价,从来不能以产业的一维角度来衡量,而是应从多维角度来考察。如果对于大学社发展本身不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所谓“集团化”与否就没有实际意义。大学社是服务高校、展示高校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大学社最根本的立场应该是把学术传播和知识服务的功能做大、做强、做实。王明舟表示,北大社今年在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上,着重要压缩新书出版规模,加大教育出版、学术出版比重,向牛津大学出版社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社学习。

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蒋东明认为,厦大社作为大学的一部分,这是现状,其实也是自身的生存优势,更多的大学希望出版社在服务学术和教学方面为学校做出独特的贡献。厦大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出版社要利用其优势,着力提高厦门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厦大社多年来坚持服务学校的优势学科,在台湾研究,东南亚研究、会计学、金融学、法学、广告教育、海洋文化方面形成特色品牌产品。2014年,厦大出版社推出《台海文献汇刊》(60卷)《南海海洋研究丛书》《中国金融大变革丛书》《厦门大学图书馆海疆学术资料—南海专辑》,都是围绕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的出版工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多年来以考研政治、剑桥少儿英语笑傲图书市场的西安交大社充分意识到,受到数字出版和同类市场产品的冲击,市场书萎缩很快,只靠它生存并不保险。对此,西安交大社总经理张伟认为,为了谋取出版社的长远发展,夯实出版社的发展基础,必须要有更强大的后盾。而这个强大的后盾,便是出版社的母体——西安交通大学。

自2013年起,西安交大社与学校教务处联合,独家推出了“大学实验课教材”(首批29种)、“少年班教材”(24种);自2004年起,出版社与该校研究生院联合,独家推出了“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计划出版100余种,截止目前已出版60种,先后被国内多所高校使用,部分教材已多次重印,占据了一定的研究生教育图书市场。其中,还有一种教材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2014年,出版社再次与学校研究生院联合,准备推出一系列充分反映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研究生英文课程教材。

为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深挖周边资源,大学社开始积极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据蒋东明介绍,厦大社近两年与福建省多家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如与闽浙赣中央苏区的本科院校将进行“中央苏区的革命史、财政史、军事史”的专题研究,与部分高校合作的《闽商》《福建海洋发展战略》《闽南建筑文化系列丛书》等,都是不断开拓的新成果。为了扩大出版社的行业影响力,除了依托母体高校以外,西安交大社也在积极寻求与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专业学会或协会等的合作。

从教育出版到教育服务

具体到大学社的业务布局层面,目前除了根本的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多家大学社也在积极探索教育业务延伸。在教育出版层面,最重要的无疑是进行数字化的布局,而对于业务延伸方向,教育培训服务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社所重视。

在数字出版方面,清华大学社无疑走在了前列。吴培华表示,清华大学社坚持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平行推进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在建立“文泉书局”网的基础上,很早开始了慕课(MOOCS)“智学苑”开放式教育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成果。

王焰表示,华东师大社目前数字出版工作的发展思路是在寻求合适的机会,争取国家政策对数字出版的支持,并加强已开发的重点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工作,这项工作关乎出版社未来五至十年的转型。近几年来,出版社推出的“上海市二期课改数字教材”、“微视频+二维码”教辅图书、中小学安全教育网、“‘美慧树儿童早期全媒体教育平台”等系列数字产品的研发,既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其中,“‘美慧树儿童早期全媒体教育平台”还获得了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

对于数字化转型,上海交大社社长韩建民有着自己的思考:必须抓住这次革命性转型的契机,在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其一,加大投入,以数字出版孵化基地为依托,研发适应互联网思维的新产品,创新与科研机构、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特别是要在电子书数字内容付费阅读运营、数据库建设与营销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其二,上海交大社的《东京审判庭审记录数据库》要确保完成结项验收,力争将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超声医学影像数据库》和《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要确保完成建设,接受市场检验。其三,依托交大深厚教育资源,研发在线教育产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新型盈利模式。

与逐渐清晰的数字出版转型思路不同的是,大部分大学社在产业延伸方面相对滞后。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出版延伸和转型的首选领域,在很多大的出版集团和教育出版社早已屡见不鲜,凤凰传媒、时代传媒、长江传媒等企业纷纷抢滩以幼儿教育和成人培训为主的教育培训市场。而在背靠大学、有着得天独厚教育资源的大学社中,这种产业延伸形式还并不成熟。

据了解,目前外研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育培训业务都已初具规模。依托外语教育教学资源,外研社推出了针对教师的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培训机构教师培训、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等课程,以及针对学生的远程学历教育、青少年英语、出国留学、剑桥考试培训等课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唯一授权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名义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官方机构,人大社教育培训中心推出了新闻出版、定制教育、企业内训、财经投资、预科培训、外语培训等方面课程。其中依托国内外知名专家作者资源,整合各类出版优势资源及优质合作机构资源,提供出版类等行业领域的定制培训业务,培养新闻出版等行业的领军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认为,当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学习型社会,参加教育培训已经普遍成为人们提升竞争力的首选途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在城市年轻人中蔚然成风,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教育培训具有与出版相互补充、相互支撑、资金回流快、盈利能力强的特点,是集团化和多元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链条之一。未来三年,上海交大社准备借鉴培生集团的成功经验,运用出版带来的得天独厚的品牌资源、图书资源和作者资源,积极发展专业化高端培训,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猜你喜欢

集团化出版社大学
《大学》
我等待……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