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4-11-30孙立光欧阳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25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提取物肢体

孙立光,欧阳慧,郝 钊

(解放军第425医院,海南三亚572000)

四肢骨折是骨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无论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还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受伤部位均可能出现软组织水肿、充血等表现,进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感,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纠正,可能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骨痂生长缓慢,减慢骨折愈合时间,甚至出现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在不断改进骨折治疗技术的同时,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种类繁多,疗效和毒性反应不一[2-3],给临床选择用药带来一定困扰。我院对四肢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以观察该药对术后局部肿胀、疼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的作用以及相关毒性反应,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53例,均行择期手术,且术后有肢体肿胀、疼痛感。男89例,女64例;年龄18~75(35.65±6.8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6.84±2.55)h;骨折位于上肢骨56例(尺桡骨骨折32例,肱骨骨折24例),下肢骨97例(胫腓骨骨折43例,股骨骨折35例,髌骨骨折12例,踝部骨折7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63例,摔伤42例,坠落伤35例,砸伤13例。排除标准:开放骨折以及伴有神经和/或血管损伤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以及多系统损伤者;近期使用过激素治疗者。按照入院顺序对153例患者进行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部位、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抗感染处理,同时给予肢体功能锻炼的相关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50 mg+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0 d;对照组不加用任何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2组患者均不使用其他辅助止痛药,术后用药过程中出现严重发热、皮疹等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需终止用药者予以剔除,治疗及随访期间未经医生同意自行解除外固定者,或出院后未按时复诊者也予以剔除。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治疗前及治疗3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肢体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剧烈疼痛8~10分。

1.3.2 肿胀程度 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正常:肢体皮肤无肿胀,有皮纹存在;Ⅰ级:肢体皮肤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尚存在;Ⅱ级:肢体皮肤肿胀明显,皮纹消失,但未发现张力性水疱;Ⅲ级:肢体皮肤肿胀明显,皮温升高,皮肤变硬且紧,皮纹消失,出现张力性水疱,但未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1.3.3 骨折愈合时间 出院后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临床骨折愈合判断标准:局部活动无异常;无局部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术后14 d、21 d、28 d、2个月、3个月时 X射线复查结果显示骨折线模糊,并有连续骨痂通过;外固定解除后上肢可平举1 kg的重物,并维持1 min,下肢可徒步连续3 min且≥30步;连续2周骨折处不变形。骨折愈合日期以观察的第1天为准。

1.3.4 功能恢复情况 优:骨折愈合,受伤部位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工作及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良:骨折愈合,受伤部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程度<30°,仅可进行轻度工作和生活;可:骨折愈合,受伤部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程度≥30°,工作受到影响,但生活可以自理;差:骨折愈合,但上肢旋转受限或不能持重物,下肢关节疼痛或不能负重步行。以优+良+可计为总有效。

1.3.5 不良反应 统计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感染及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及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程度 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 d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1;②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 d后 下降值治疗组 77 4.65 ±2.40 1.56 ±0.89①② 3.01 ±1.55②对照组 76 4.74 ±2.54 2.86 ±1.12①1.95 ±0.97

2.2 肿胀程度 治疗前2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肿胀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无Ⅲ级肿胀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 例(%)

2.3 骨折愈合时间 治疗组各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2组骨折愈合时间(±s,周)

表3 2组骨折愈合时间(±s,周)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n 上肢骨骨折愈合时间尺桡骨(n=32) 肱骨(n=24)下肢骨骨折愈合时间胫腓骨(n=43) 股骨(n=35) 髌骨(n=12) 踝部(n=7)治疗组 77 13.46 ±1.56① 13.25 ±1.47① 14.58 ±1.24① 14.26 ±1.14① 13.88 ±1.95① 14.01 ±2.05①对照组 76 17.50 ±1.75 17.89 ±2.14 17.66 ±2.79 16.98 ±2.38 16.97 ±2.04 17.53 ±1.98

2.4 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组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0.05)。见表4。

表4 2组功能恢复情况 例(%)

2.5 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术后感染1例(1%),对照组发生8例(11%),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骨折愈合涉及生物学、组织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骨组织再生、组织形态及功能恢复等多个进程,通常需要1~3个月的时间,主要依靠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的局部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调节等过程。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分裂、诱导、趋化以及溶骨活性等多重作用[4-6],主要包括可诱导血管周围间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转化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以及在BMP诱导新骨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以及成纤维生长因子(FGF)。其中,BMP是一种低分子量的酸性糖蛋白,除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外,还可调节细胞外基质的成分,更好地诱导新骨生成;TGF-β为蛋白多肽,功能较多,可双重调节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的平衡(促进分化与降低分化两个方面),还可与细胞外基质以及其他多种分化调节生长因子联合参与调节细胞分化的过程,同时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外基质的合成;FGF则是一种肝素黏合多肽,起到促进骨胶原蛋白合成等作用,还可提高骨钙素的含量。这些细胞因子通过相互协调作用加快新骨形成的过程,使骨组织的成熟度更高。因此,四肢骨折术后适当应用增强骨代谢的活性肽类药物可促进骨组织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四肢骨折后以及手术后受伤部位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术后30% ~75%的患者疼痛明显[7],多数患者因惧怕疼痛而减少活动量甚至不活动,这严重影响了工作及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受伤部位血液循环不佳,还极易导致或加重肢体肿胀程度,甚至出现严重的软组织粘连,从而使患者在活动时的疼痛感加剧,关节活动受限,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演变为慢性疼痛,影响预后,老年患者还可能引发失用性骨质疏松。因此,四肢骨折术后镇痛、消肿、抗炎等治疗必不可少,也是促进骨折愈合的辅助手段。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由猪四肢骨(新鲜或冷冻)与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经现代特殊工艺提取而制成,是一种灭菌水溶液,该药品含有BMP、TGF-β、FGF等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以及甜瓜籽提取物、游离氨基酸、钙离子、磷离子等多种骨代谢活性肽类物质[8]。其中甜瓜籽提取物则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控制炎性渗出,还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恢复受伤部位局部血流障碍,解除骨痂形成过程中的血供不足状态,还可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另外,该物质与BMP、TGF-β、FGF等因子可共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中骨源性生长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为骨折愈合奠定基础;游离氨基酸则可增加影响骨形成及骨吸收的骨源性生长因子的合成原料,进一步提高其合成与释放的数量,加快骨折愈合;钙、磷离子可促进体内钙磷代谢过程,增加骨钙沉积,提高骨容量,诱导新骨形成,与其他活性物质一起提高骨折愈合速度,改善预后[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d后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7 d后,治疗组肿胀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感,使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程度降低,有利于肢体肿胀的消失。另外,治疗组患者上肢骨及下肢骨各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明显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且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可知,一方面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中的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活性、诱导新骨形成的作用;另一方面甜瓜籽提取物、游离氨基酸以及钙磷等多种生物物质共同发挥了促进骨源性生长因子合成、抗炎、镇痛、维持骨容量等作用。

综上所述,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抗炎、镇痛、消肿等多重作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应用该药可明显加快局部疼痛、肿胀的消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临床疗效满意。

[1]包晓妹.腿骨骨折后肿胀下肢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分析[J].临床医学,2010,11(4):7-8

[2]刘兴坤,谷福顺.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2,24(5):75-77

[3]周沛然,李梅.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2,5(1):64-68

[4]王云,赵秉浩,张民.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4):1684-1686

[5]刘巍,梁志刚,张先锋.转化生长因子-β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2):1562-1564

[6]徐攀峰,邵金祥,张维康.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调控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3):3555 -3557

[7]胡三莲,何丹,周玲,等.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状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84-1186

[8]欧阳杰湖,陈子渊,潘善庆,等.骨瓜提取物注射液的生物活性测定[J].中南药学,2013,11(2):92-95

[9]杨晓.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8 -89

[10]陈晓波,李丽.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1,20(3):73-74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提取物肢体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肢体语言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肢体写作漫谈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