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海峡两岸高职教育新模式探究
——以台湾学士学位专班为例

2014-11-29郭新巧宋晓丽余永强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士学位专班院校

郭新巧,王 静,宋晓丽,余永强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一、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概况

台湾技职教育是技术技能与职业教育的简称(林若红,2009)。台湾技职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培养适应台湾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优质技术人才,并逐步得到社会认可,为台湾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目前,台湾技职教育形成了一套体系比较完整、机制比较成熟的教育制度,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双轨并行(吴威、逯家富,2012)。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由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及研究所等三个层次构成。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二专、五专)以培养基层和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按不同的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分设二年制、四年制;技术学院、科技大学设立研究所,以研究生教育,培养硕士、博士和创新研发人才及相关师资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完整的技职教育体系。[1]据统计,台湾应用本科院校(科技大学)的数目逐年增加,占高等技术与职业院校总数的70%以上,并持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台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在这个体系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各个层级上达到了有效衔接,趋于完备,并且向独立的综合体系发展,台湾技职教育,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

二、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理念先进。台湾技职教育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方面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与人文素养的熏陶。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参与社会企业实践、制作产品实物模型或创新项目制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定位明确。台湾对于高等技职教育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提出了二年制专科或五年制专科学校应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人才和现场技术人员;应用型本科学校应该培养工业技术师;研究生教育则应该培养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2]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分明,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各自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安排各不相同。并且能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点及改革相应的课程设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建合作。所谓教建合作,是指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黄鸿鸿,2004),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选择对应的合作对象,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和实训基地[3]并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真实的体验企业环境,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素质,提高培养技术人才的质量,让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所以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4.公私并举办学。台湾私立院校是台湾办学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本地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台湾开放办学,法律和行政手段的有效应用,使得私人办学的热情比较高涨,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繁盛。[4]据统计,2008年,台湾地区高职院校有78所,私立学院占61所。其中科技大学38所,私立占28所;技术学院40所,私立占33所,私立院校成为台湾地区高职教育的主体(郑文谦,2009)。

5.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台湾通过严格的遴选制度,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担任教师,并规定招聘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有5年的教学经验和4年的实践经验,必须是“学验俱丰”,即教学与实践经验都要丰富。同时,构建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建立优秀教师选拔制度。

6.课程设置针对性强。台湾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倪文蕾,2009),课程设置安排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课中理论教学占30%左右,实践教学占到70%左右,[5]既符合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学非所用,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7.实施双证或多证书毕业制度。证照制度是台湾技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鲜明特色,台湾大多数技术大学或学院实施双证或多证书毕业制度。持证上岗是台湾技职教育的教育原则,持有证照的人员在几年工作经验后,可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力资格,这意味着证照与毕业文凭之间是可以等值互换的,体现了资格证书的重要之处。同时,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很多学生都参加了台湾、香港、美国和亚洲等举办的各类大赛,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8.完备的学制培养多层次人才。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及博士教育等四个层次。对应的教育载体分别为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附属研究所。台湾完备的技职教育培养体系有助于培养多层次人才,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同时又满足了受教育者继续学习深造,提高学历的愿望。台湾技职教育的这些经验和成就,可以为大陆高职教育提供很好的示范。

三、大陆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要求适应性不强。当前,大陆高职院校特色化程度不强,专业雷同度高,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缺乏对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专业结构不适应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的发展,不能满足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没有明确定位。

2.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企业进步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滞后,课程设置模式与教学内容陈旧,理论知识、职业素质、人文知识和创新能力等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同时,由于学校缺少与社会、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职业岗位技能低,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企业环境,在人才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3.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考虑自身长处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需求,而是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专业重复,生源不足,没有自身特色,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4.“双师型”教师短缺。“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技术研发推广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部分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基地缺乏,实训设备、仪器陈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5.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完整教育学制和培养机制。大陆高职教育发展之所以受限,其中重要原因是大多数受教育者认为接受高职教育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其偏见根源在于大陆的职业教育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满足感和成就感,专科层次的职业技能培养使受教育者在看重学历的社会舆论面前备受压力。缺乏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使学生不能获取通畅的学历提升渠道。因此,学习借鉴台湾完备的高职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培养体系,引进台湾优质的技术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于推进两岸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大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探究建立两岸高职教育“台湾学士学位专班”新模式。

四、举办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台湾学士学位专班”的对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福建省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探索建立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台湾学士学位专班”新模式。

1.招生范围。举办“台湾学士学位专班”需要拥有较为充足的生源,在招生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可赴台学习的生源将不仅限于在校生,凡正式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人员,从理论上都属于潜在的招生对象;凡正式参加高考的人员,根据专业的性质、特点和该专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只要学生本人愿意录取到“台湾学士学位专班”学习,举办者可以自主确定录取分数线,其实质是遵循“宽进严出”的办学理念。这也是欧美社区大学常采用的方式方法。欧美社区大学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等都比较接近中国的高职教育,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赴台学生的管理问题及两岸学籍成绩的对接。海峡两岸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大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及学生处相关人员负责,对学生管理更为直接和细致;而相比之下,台湾的高职院校更多是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林木明,陈冬,2010)。作为合作办学的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应当借着合作办学的良好契机,不断完善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同时为配合“台湾学士学位专班”学生赴台期间的管理工作,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不断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引导。第二是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是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基础,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保证,要根据“台湾学士学位专班”项目的新问题、新特点及时做好修订工作。与此同时,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激发自主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搭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平台。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依靠大陆和台湾高职院校的学生团体、组织,建立学生宿舍管委会等。要进一步加强两岸学生社团、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协助赴台学生的管理工作。[6]

另外,在学籍及成绩管理上海峡两岸高校应完全互认和对接,在台湾学习期间,凡完成全部学业,经考核合格者,根据规定颁发相应台湾高校的本科毕业证书,凡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根据规定颁发相应台湾高校的学士学位证书。

3.课程及专业对接。举办“台湾学士学位专班”,专业设置是关键。在专业选择设置上,需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和原则,即一要符合国情、省情以及“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产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充分体现专业设置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二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文件精神,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一批社会需求度高,人才紧缺的专业,如“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三要充分考虑所对接的台湾高校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做有特色、有品牌、有效用的专业,力争在专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台湾先进教育品质的“原汁原味”。与此同时,在举办“台湾学士学位专班”进行专业设置对接上还需要考虑到专业建设中的师资、课程、实习实训和质量评估监控等环节的完整性。目前国内采用的较为广泛的办学模式主要是“3+1”、“2+2”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也可少量采用“4+0”的办学模式。基础较差及中职专生源还可采用“4+1”办学模式,其中第一年为预科班的学习。

此外,为方便学习成绩管理,学生赴台湾院校学习期间,尽量选择与学校原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学习,原则上不跨专业学习;在课程的选择上,尽量优先选择与学校对应学期教学计划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在台期间修习的课程门数上,原则不能低于大陆院校对应学期修习的门数。

4.赴台收费。“台湾学士学位专班”其办学成本较高,也是本项目开展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以厦门高职院校为例,学生赴台至少两个学年的学习期间的成本为大陆同期上学成本的2.5倍,还有双方合作交流及教研活动成本等不可预测的成本支出,以及学生赴台学习期间所产生的食宿、交通等费用,都在无形中要求高职院校提高“台湾学士学位专班”的学费标准。2009-2012年期间,厦门高职院校分别送往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院校学习的学生学费每学年2万元左右,这种学费标准大陆学生完全可以接受,要比赴欧美留学的费用低很多。

5.加强师资队伍及课程合作开发。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台湾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都比大陆高职院校先进,值得学习借鉴。举办“台湾学士学位专班”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将学生“送出去”,更重要的在于将台湾高职院校的精华“取进来”。而借此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岸高职院校师资的交流,势在必行,其切入点应着重安排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开发上,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聘请台湾专业教师到高职院校授课,选派大陆专业教师赴台湾学习,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大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优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6.就业前景及校企合作发展方向。本项目毕业生和在大陆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的其他毕业生一样,在海峡两岸享受同等的就业权利。

五、举办“台湾学士学位专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举办“台湾学士学位专班”过程中,由于海峡两岸的政策及其他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赴台流程及所需办理的手续过于繁琐,导致赴台交流学习的时间被拉长,无形中会让有意赴台的生源流失。

二是两岸高职教育交流学费较高,常被人们与出国留学教育相比较,所以学生来源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是建立“台湾学士学位专班”是高职教育的新模式,其毕业生在职场的成效如何尚未知,其主要的就业市场主体也尚不确定。

四是保障海峡两岸高职院校交流学习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

五是海峡两岸高职院校若要举办该项目,需要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投入,这对于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六、举办“台湾学士学位专班”是创新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模式

目前,大陆高职教育对台交流合作仅仅处于人员互访、学术讨论、科研合作等层面,还没有进入高职学生学历、学位教育提升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现行的高职教育依然隶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系列,基本上大多数都处于最低的大专办学层次,被认为是“终结教育”,这就使得高职学生升学发展的空间受到局限,影响了高层次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果是以举办“台湾学士学位专班”模式,学生赴台学习修得一定学分,毕业时可以获取大陆高职院校的大专文凭和台湾科技大学或技术学院的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那么,学生赴台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人数会更多。并且,此种合作模式既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更充分发挥台湾优质技职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

建立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台湾学士学位专班”新模式,无疑是目前加强两岸高职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与创新,对于全面推进大陆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突破性的意义。在创新机遇面前,也面临着各种局限和挑战,海峡两岸合作办学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的创新和自主性,灵活开展适应本土特色需求的办学模式,为进一步促进两岸高职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林若红.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制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35-38.

[2]郑文谦.闽台高职教育合作的比较及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13 -115.

[3]黄鸿鸿.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46 -47.

[4]倪文蕾.台湾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对大陆的借鉴[J].职业时空,2009,(5)47-48.

[5]吴威,逯家富.赴台湾地区高校考察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135 -136.

[6]林木明,陈冬.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2-104.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仅参考文件精神)

[8]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仅参考文件精神)

[9]《国务院关于加快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仅参考文件精神)

猜你喜欢

学士学位专班院校
交通运输部成立船员换班工作专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词块使用特征研究
工作专班何以成为基层新负担?
常州武进区 安全培训实行“专班专培”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陕西:成立“工作专班”守护脱贫攻坚“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