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工子弟教育现状及社会关注情况分析

2014-11-28张明静

绿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教育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现今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些孩子常常难以得到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他们的受教育现状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关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其社会关注现状做了探究,主要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以及社会群体对打工子弟教育的关注情况,指出了在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打工子弟学校;教育;教育问题;社会关注

收稿日期:20131211

作者简介:张明静(1993—),女,河北承德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大学生。中图分类号:D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2570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弟不断增多,他们所面对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2],如师资教学水平低、硬件设施落后、校舍经常关闭、搬迁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质量,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任务,主要还是由民办学校,甚至由未获准的民办学校在承担。流动儿童的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学校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由政府全额拨款的非盈利性公办学校,其自身没有额外的经费来承担流动儿童的就学成本,所以不愿意接收流动儿童,很多中小学拒绝接收非本区域户籍的生源,以各种借口加收高额的借读费,这导致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

与城市本地儿童一样,农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权益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工子女最终都将步入社会,从事各行各业,因此,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2调研概况

通过对实践单位的实地调查以及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笔者掌握了一些与打工子弟生活状况及学习环境等相关的资料,以接受调查民众的观点代表了社会对打工子弟的关注状况[3]。

2.1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被调查者的受教育背景及人生阅历等的差异都会造成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观,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在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所调查地区靠近高校有关,并且由于调查问卷数量及受调查群体组构比较单一,所以观点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群体的观点。

与城市学生相比,打工子弟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关于打工子弟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实例也屡见不鲜,基于这种现状,做了“打工子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2。

表1问卷发放情况统计表

调查地点地铁五道口站、华联商场附近发放问卷总数200份收回有效问卷份数188份收回有效率94%发放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受调查者性别情况男:87人;女:101人受调查者的年龄组成30岁以下:107人;30~50岁:61人;50岁以上:20人受调查者的户籍状况农村:75人 ;城市:113人

图1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情况

图2打工子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

统计柱状图

一般来说,城市打工族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定,再加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对子女学习上的帮助及生活上的关注程度都没办法和城里家长相比。因此,对于“群体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相关性的看法”也做了调查,统计结果见图3。

图3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的相关性的调查

统计柱状图

由于农民工受到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办法,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对于“农民工不能合理对其子女进行教育的原因”也做了调查,结果见图4。

图4农民工不能合理教育其子女原因的调查统计

因为考虑到对子女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止发生在农民工家庭,城市居民同样存在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因此笔者把这个问题设置成了一个不定项选择。被调查者认为农民工不能正确教育子女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学历低和有代沟两个方面,但是学历低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在问卷调查所设问题中,只统计了几点和本课题研究相关性较大的进行了分析。在数据统计时还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卷数量太少,调查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调查地点单一,造成受调查群体构成比较单一;在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所调查地区靠近高校有关。由于以上缺陷,所以得出的结果与整个社会群体观点并不能完全吻合。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农民工子弟在受教育条件方面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在个人成长方面也处于劣势。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总体上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进城农民工普遍来自贫困地区,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农民工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

3可能存在的原因探讨

3.1户籍壁垒

打工子弟在就学时具有“弱势”身份。城里的打工子弟因为是“流入”到城市里,因此没有城市户口而在受教育问题上处于劣势。他们在选择学校时存在城里同龄人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3.2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紧缺性,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民办(简易)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众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到城市公办学校借读,只好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3.3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缓慢

无论是在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还是在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因为财政压力往往都疏于扶持、管理和监督,使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常的、良好的义务教育。

3.4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然而当前相应制度及法律、法规的空白与缺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窘境。

4解决对策

4.1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状况

首先,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4],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改善其家庭生活条件,使农民工子女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助于改善其子女的受教育环境。

其次,家庭教育对子女能否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政府和社会要承担起提高农民工道德觉悟、知识水平、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责任,加强对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建立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让他们逐渐改变自己的日常行为,用“身教胜于言教”的方式影响其子女的成长。

4.2规范教育管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

首先,政府应该足够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4],把他们的教育问题应与城市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同等重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让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享有城市居民子女同样的入学待遇,以体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平等性。让进城务工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与城市少年儿童同校读书,享受同样的待遇。这也将有助于逐步消除城乡差异,促进进城务工子女融入城市。

其次,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是各类学校最头疼的问题,流动性大不仅使得教学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适应带来很大的麻烦。农民工子女流动的最大原因在于其父母工作的不稳定性,居住城市及地点经常搬迁,这是我国在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就业及社会保障机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育方案来缓解这种流动性带来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制定针对民工子弟的转学制度,简化民工子弟的转学及插班手续,让他们可以较为方便的转学和插班,以保证他们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

4.3提高社会认同,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endprint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现今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些孩子常常难以得到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他们的受教育现状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关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其社会关注现状做了探究,主要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以及社会群体对打工子弟教育的关注情况,指出了在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打工子弟学校;教育;教育问题;社会关注

收稿日期:20131211

作者简介:张明静(1993—),女,河北承德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大学生。中图分类号:D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2570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弟不断增多,他们所面对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2],如师资教学水平低、硬件设施落后、校舍经常关闭、搬迁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质量,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任务,主要还是由民办学校,甚至由未获准的民办学校在承担。流动儿童的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学校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由政府全额拨款的非盈利性公办学校,其自身没有额外的经费来承担流动儿童的就学成本,所以不愿意接收流动儿童,很多中小学拒绝接收非本区域户籍的生源,以各种借口加收高额的借读费,这导致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

与城市本地儿童一样,农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权益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工子女最终都将步入社会,从事各行各业,因此,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2调研概况

通过对实践单位的实地调查以及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笔者掌握了一些与打工子弟生活状况及学习环境等相关的资料,以接受调查民众的观点代表了社会对打工子弟的关注状况[3]。

2.1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被调查者的受教育背景及人生阅历等的差异都会造成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观,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在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所调查地区靠近高校有关,并且由于调查问卷数量及受调查群体组构比较单一,所以观点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群体的观点。

与城市学生相比,打工子弟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关于打工子弟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实例也屡见不鲜,基于这种现状,做了“打工子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2。

表1问卷发放情况统计表

调查地点地铁五道口站、华联商场附近发放问卷总数200份收回有效问卷份数188份收回有效率94%发放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受调查者性别情况男:87人;女:101人受调查者的年龄组成30岁以下:107人;30~50岁:61人;50岁以上:20人受调查者的户籍状况农村:75人 ;城市:113人

图1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情况

图2打工子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

统计柱状图

一般来说,城市打工族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定,再加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对子女学习上的帮助及生活上的关注程度都没办法和城里家长相比。因此,对于“群体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相关性的看法”也做了调查,统计结果见图3。

图3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的相关性的调查

统计柱状图

由于农民工受到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办法,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对于“农民工不能合理对其子女进行教育的原因”也做了调查,结果见图4。

图4农民工不能合理教育其子女原因的调查统计

因为考虑到对子女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止发生在农民工家庭,城市居民同样存在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因此笔者把这个问题设置成了一个不定项选择。被调查者认为农民工不能正确教育子女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学历低和有代沟两个方面,但是学历低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在问卷调查所设问题中,只统计了几点和本课题研究相关性较大的进行了分析。在数据统计时还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卷数量太少,调查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调查地点单一,造成受调查群体构成比较单一;在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所调查地区靠近高校有关。由于以上缺陷,所以得出的结果与整个社会群体观点并不能完全吻合。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农民工子弟在受教育条件方面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在个人成长方面也处于劣势。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总体上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进城农民工普遍来自贫困地区,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农民工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

3可能存在的原因探讨

3.1户籍壁垒

打工子弟在就学时具有“弱势”身份。城里的打工子弟因为是“流入”到城市里,因此没有城市户口而在受教育问题上处于劣势。他们在选择学校时存在城里同龄人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3.2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紧缺性,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民办(简易)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众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到城市公办学校借读,只好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3.3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缓慢

无论是在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还是在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因为财政压力往往都疏于扶持、管理和监督,使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常的、良好的义务教育。

3.4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然而当前相应制度及法律、法规的空白与缺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窘境。

4解决对策

4.1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状况

首先,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4],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改善其家庭生活条件,使农民工子女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助于改善其子女的受教育环境。

其次,家庭教育对子女能否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政府和社会要承担起提高农民工道德觉悟、知识水平、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责任,加强对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建立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让他们逐渐改变自己的日常行为,用“身教胜于言教”的方式影响其子女的成长。

4.2规范教育管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

首先,政府应该足够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4],把他们的教育问题应与城市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同等重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让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享有城市居民子女同样的入学待遇,以体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平等性。让进城务工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与城市少年儿童同校读书,享受同样的待遇。这也将有助于逐步消除城乡差异,促进进城务工子女融入城市。

其次,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是各类学校最头疼的问题,流动性大不仅使得教学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适应带来很大的麻烦。农民工子女流动的最大原因在于其父母工作的不稳定性,居住城市及地点经常搬迁,这是我国在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就业及社会保障机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育方案来缓解这种流动性带来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制定针对民工子弟的转学制度,简化民工子弟的转学及插班手续,让他们可以较为方便的转学和插班,以保证他们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

4.3提高社会认同,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endprint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现今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些孩子常常难以得到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他们的受教育现状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关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其社会关注现状做了探究,主要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以及社会群体对打工子弟教育的关注情况,指出了在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打工子弟学校;教育;教育问题;社会关注

收稿日期:20131211

作者简介:张明静(1993—),女,河北承德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大学生。中图分类号:D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2570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弟不断增多,他们所面对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2],如师资教学水平低、硬件设施落后、校舍经常关闭、搬迁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质量,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任务,主要还是由民办学校,甚至由未获准的民办学校在承担。流动儿童的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学校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由政府全额拨款的非盈利性公办学校,其自身没有额外的经费来承担流动儿童的就学成本,所以不愿意接收流动儿童,很多中小学拒绝接收非本区域户籍的生源,以各种借口加收高额的借读费,这导致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

与城市本地儿童一样,农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权益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工子女最终都将步入社会,从事各行各业,因此,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2调研概况

通过对实践单位的实地调查以及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笔者掌握了一些与打工子弟生活状况及学习环境等相关的资料,以接受调查民众的观点代表了社会对打工子弟的关注状况[3]。

2.1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被调查者的受教育背景及人生阅历等的差异都会造成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观,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在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所调查地区靠近高校有关,并且由于调查问卷数量及受调查群体组构比较单一,所以观点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群体的观点。

与城市学生相比,打工子弟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关于打工子弟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实例也屡见不鲜,基于这种现状,做了“打工子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2。

表1问卷发放情况统计表

调查地点地铁五道口站、华联商场附近发放问卷总数200份收回有效问卷份数188份收回有效率94%发放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受调查者性别情况男:87人;女:101人受调查者的年龄组成30岁以下:107人;30~50岁:61人;50岁以上:20人受调查者的户籍状况农村:75人 ;城市:113人

图1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情况

图2打工子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

统计柱状图

一般来说,城市打工族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定,再加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对子女学习上的帮助及生活上的关注程度都没办法和城里家长相比。因此,对于“群体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相关性的看法”也做了调查,统计结果见图3。

图3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的相关性的调查

统计柱状图

由于农民工受到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办法,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对于“农民工不能合理对其子女进行教育的原因”也做了调查,结果见图4。

图4农民工不能合理教育其子女原因的调查统计

因为考虑到对子女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止发生在农民工家庭,城市居民同样存在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因此笔者把这个问题设置成了一个不定项选择。被调查者认为农民工不能正确教育子女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学历低和有代沟两个方面,但是学历低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在问卷调查所设问题中,只统计了几点和本课题研究相关性较大的进行了分析。在数据统计时还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卷数量太少,调查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调查地点单一,造成受调查群体构成比较单一;在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所调查地区靠近高校有关。由于以上缺陷,所以得出的结果与整个社会群体观点并不能完全吻合。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农民工子弟在受教育条件方面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在个人成长方面也处于劣势。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总体上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进城农民工普遍来自贫困地区,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农民工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

3可能存在的原因探讨

3.1户籍壁垒

打工子弟在就学时具有“弱势”身份。城里的打工子弟因为是“流入”到城市里,因此没有城市户口而在受教育问题上处于劣势。他们在选择学校时存在城里同龄人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3.2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紧缺性,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民办(简易)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众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到城市公办学校借读,只好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3.3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缓慢

无论是在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还是在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因为财政压力往往都疏于扶持、管理和监督,使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常的、良好的义务教育。

3.4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然而当前相应制度及法律、法规的空白与缺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窘境。

4解决对策

4.1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状况

首先,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4],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改善其家庭生活条件,使农民工子女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助于改善其子女的受教育环境。

其次,家庭教育对子女能否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政府和社会要承担起提高农民工道德觉悟、知识水平、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责任,加强对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建立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让他们逐渐改变自己的日常行为,用“身教胜于言教”的方式影响其子女的成长。

4.2规范教育管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

首先,政府应该足够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4],把他们的教育问题应与城市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同等重视,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让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享有城市居民子女同样的入学待遇,以体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平等性。让进城务工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与城市少年儿童同校读书,享受同样的待遇。这也将有助于逐步消除城乡差异,促进进城务工子女融入城市。

其次,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是各类学校最头疼的问题,流动性大不仅使得教学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适应带来很大的麻烦。农民工子女流动的最大原因在于其父母工作的不稳定性,居住城市及地点经常搬迁,这是我国在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就业及社会保障机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育方案来缓解这种流动性带来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制定针对民工子弟的转学制度,简化民工子弟的转学及插班手续,让他们可以较为方便的转学和插班,以保证他们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

4.3提高社会认同,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的对策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