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表演人物形象与舞台环境设计的关系分析

2014-11-28方小燕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舞台剧人物形象戏剧

方小燕

(汕头市文化馆,广东 汕头 515000)

戏剧表演人物形象与舞台环境设计的关系分析

方小燕

(汕头市文化馆,广东 汕头 515000)

在戏剧表演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和强调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戏剧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关系,也要重视人物形象与戏剧环境的关系,戏剧环境的各种分类和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戏剧作家和舞台形象设计师要重视人物造型与戏剧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人物形象与戏剧环境设计的一致性、相得益彰的探究,使观众们在欣赏戏剧时的感受更加具体。本文说明了戏剧表演人物形象与外部环境设计、内部环境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听觉环境设计的关系,期望能给与人们这方面的思考借鉴。

人物形象;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视觉环境;听觉环境

戏剧舞台剧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设计,是由形象设计师在原文学剧本中的形象和环境描述上进行的修改。人物形象的设计与戏剧环境的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在许多的戏剧表演设计中,舞台形象设计师往往会忽略这二者的联系,导致了表演的主题不能很好地凸显出来,造成了表演的整体效果不高。如何调整这二者的关系来使得戏剧表演更加打动人心成为了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一、人物形象与外部环境设计

人物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活动的。戏剧人物的形象与戏剧环境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戏剧场面一般是发生在相应的戏剧环境之中,可见,两者是紧密契合的。1935年,南开新剧团根据莫里哀《悭吝人》改排的《财狂》上演。曹禺撰写了介绍剧情、布景和谈感受的文章:一座庭院,几张藤椅,一张圆桌,葡萄架,小楼,扶梯,栏杆,走廊,窗,客厅,飞廊,叫我们悬想主人盖成这房屋的时候,主人会常常凭着花漆的栏杆,洋洋得意自己的经营。舞台剧的外部环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人物活动和成长的空间。当外部环境与戏剧人物的活动紧密结合的时候,景物本身就介入了剧情的发展,甚至具有了独立的生命这样的外部环境,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氛围。

曹禺又分析了戏剧人物与戏剧环境的关系:在主人诗兴来的时候,主人会吟园中的诗趣,什么松呀菊呀……识过字,做了官,也应该风雅风雅。人物附庸风雅、吟诗作对的形象需要依托园林这个平台来实现。绕过亭子,这一转弯,可以题为“曲径通幽”;这池塘边上,连着紫荆,在晚上看可真称得起“月移花影”;这一角略微走十几步,就是古人咏景,所谓的“柳暗花明”。亭台楼阁构成的外部环境,正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人物由贫而富的形象特征,在这片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主人在冬天早晨,当着风口,缩着脖子捧着一碗滚烫的热稀饭,一头喝着一头睨视着街头苦眉眼的丐儿,其辛苦遭逢,原来也并不总是斯文尔雅的样子。在都中再有钱的主儿也不肯拿金子似的地皮种花果,何况主人有一片地也要用来盖起房屋,收租金呢,原来他也要从事房地产事业了,诗文风雅的形象变化了。

二、人物形象与内部环境设计

高明的剧作家写环境,其实都是为了写人。如《雷雨》序幕:一间客厅,门面的漆已经蚀了去,金黄的铜门钮放着暗涩的光,配起那高而宽没有黄花纹的灰门框,和门上凹凸不平,古式的西洋木饰,令人猜想这屋子的前主人多半是中国的老留学生,回国后又富贵过一时的。这两扇门较中间的还华丽,颜色更深老;偶尔有人穿过,它好沉重地在门轨上转动,会发着一种久不摩擦的滑声,像一个经过多少事故,很沉默,很温和的老人。老留学生和温和老人其实都是周朴园。舞台环境其实是人物精神的外化。这样的室内环境,处处透露着即将出场人物的“前史”,引领观众进入戏剧规定情境。舞台剧的内部环境,在戏剧人物上场之前,已经营造出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当前处境。正是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之中,发生了一对老夫妻的重逢。鲁贵第一次出现:“捧着水果酒瓶、同酒菜,脸更红,步伐有点错乱。”其身份是仆人,在一整天侍候主人之后,也要享受一点人生“乐趣”。他并不是酒鬼,只是通过自斟自饮求得口腹之欲的满足。脸色与步伐透露出人物的陶醉。第二次出现:“脸上冒着油,唱着春曲,眼迷迷地望着鲁妈同四凤。”他常年在外打工,难得全家团聚。此刻由于妻子的到来,一家人在异地会合,洋溢着温馨的家庭氛围。他的服饰、面容、声音、眼神,都构成人物形象的瞬间特征。鲁贵的这个形象造型,与此前他在周家服侍主人时的形象,此后面对周萍、大海时的形象以及要挟女主人时的形象,都有很大变化。由此可见,人物形象是随着剧情进展和环境变动而不断变化的。

三、人物形象与视觉环境设计

观众既然是来“看戏”,舞台上的视觉环境设计就是首当其冲的因素。我们再看《雷雨》的序幕:墙色深褐,年久失修,暗得褪色。陈设富丽,但呈衰败。十字架上的耶稣。壁炉燃煤,火焰熊熊,照着圆椅,映出红光,一丝温暖,古屋生气。“衰败的景象”中“还有一些生气”,这就是本场戏的视觉环境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演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登场的。壁炉,煤斗,木柴,画轴;紫檀小衣柜,暖水壶,白饭碗,旧黄铜盘。长方小地毯;紫檀长几,圆凳。壁龛,红木漆桌,旧烛台。画轴、紫檀、黄铜、壁龛、烛台……显示出这个家庭曾经富足的身世。大而旧的古油画,有玻璃的精巧的紫檀台,狭长的矮桌,宽大深色的沙发,长桌,短几,黄色的站灯,茶几,小油画,地毯,大沙发,圆桌,白桌布。油画、玻璃、沙发、站灯、地毯……说明主人公曾经的西洋背景。“以前摆设瓷器、古董,现在堆着桌布、床单”,“原为放古董,现在空空的”,这样的笔墨,简直不是写环境,而是写人物命运。这样的舞台剧视觉环境,有种“先入为主”的作用,有些观众甚至能够预感到将有何等人物上场,他们将会演出何等故事。舞台剧的视觉环境设计,对于演出的成功,具有先决性的重要意义。

四、人物形象与听觉环境设计 舞台剧演出过程中,除了视觉环境之外,还有听觉环境,两者相得益彰。普通观众感受到的是视听综合效果,而受过专业训练的观众能够分别感受视觉环境和听觉环境。例如《雷雨》的序幕,开幕时,外面远处有钟声。教堂内合唱颂主歌同大风琴声,最好是 Bach:High Mass in B Minor Benedictus qui venait Domino Nomini——屋内静寂无人。这样的听觉环境与上文所述的视觉环境密切配合,营造出人物上场所需要的戏剧氛围。

《雷雨》第四幕中三个女性主人公的陆续登场,都伴随着风雨声、雷电声:首先,“繁漪由中门上。不做声地走进来,雨衣上的水还在往下滴,发鬓有些湿。……爱和恨烧尽了女人一切的仪态,她像是厌弃了一切,只有计算着如何报复的心念在心中起伏。”继而,“四凤由中门进,头发散乱,衣服湿透,眼泪同雨水流在脸上,眼角黏着淋漓的鬓发,衣裳贴着皮肤,雨后的寒冷逼着她发抖。”昏迷之后,“周萍拿凉水淋在她面上,四凤渐醒,面呈死白色。”然后,“鲁妈的声音因为在雨里叫喊哭号已经暗哑,眼皮失望地向下垂,前额的皱纹很深地刻在面上,……头发还有些湿,鬓角凌乱地贴着湿的头发。”接下来,周萍的自杀场面,更是把听觉环境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人声嘈乱,哭声,吵声,混成一片。鲁妈由中门上,脸更呆滞,如石膏人像。老仆人跟在后面,拿着电筒。书房枪声,屋内死一般的静默。环境从安静到嘈杂,人物从生到死,剧情激烈起伏,观众受到极大的视听震撼。

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与舞台上的戏剧环境统一,包含两层含义,即人物形象与视觉环境的统一和人物形象与听觉环境的统一。与视觉环境的统一是比较便于感知的,大幕拉开,一目了然。与听觉环境的统一,也不难感知,因为观众的五官是同时工作的。例如《雷雨》第三幕中,四凤拒绝周萍从窗户进入自己家:四凤(心里一块石头落下来,自语)他走了,哦,(摸自己的胸)这样闷,这样热。(把窗户打开,立窗前,风吹进来,她摸自己火热的面孔,深深叹一口气)唉!(周萍到底越过窗进来,他满身泥泞,右半脸沾着鲜红的血。)台上人物打开窗户,舞台效果部门就需要放出风声效果,使观众感觉到有风吹进来。四凤摸胸摸脸、烦躁闷热的形象造型,正是在风雨交加的听觉环境中实现的。

戏剧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按照恩格斯的定义,应该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戏剧环境是对自然环境的筛选、提炼,本身也具有表情功能,因此,在演出中能够与人物配合,起到情景交融的重要作用。舞台剧的人物形象与戏剧环境的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五、结语

从以往大量的戏剧作品中,我们可以肯定舞台剧的人物形象与戏剧环境设计的关系十分紧密。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在戏剧的演出中就不仅要注重演员表演质量,更加要注意形象与环境的相得益彰,并且通过优良的设计使表演更加完美,给观众美的享受,这样才能使戏剧表演能更好地往前发展。

[1]张彩霞.浅谈曹禺话剧舞台说明的特点[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 (5).

[2]周桂华.命运魔力与剧场感应[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

J814

A

1005-5312(2014)23-0027-01

猜你喜欢

舞台剧人物形象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舞台剧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