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研究——以西安非公有制经济为例

2014-11-28吴国强WUGuoqiang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第三产业西安市

吴国强WU Guo-qiang

(西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西安 710065)

(Department of Education,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 710065,China)

0 引言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未来区域产业和人力结构发展的必然问题。白永秀等(2008)研究表明未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出现五大发展趋势: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人力资源的存量和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相互制约关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某个地区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在总体经济中所占比例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互适应。人力资源是产业结构转化的重要基础,是指区域内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充足的人力资源存量,弹性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根本前提,区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新产业格局的确定需要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相匹配。

关于人力资源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均进行了相关研究。张其春等(2006)、孔进(2007)等研究证明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胡甜(2010)研究分析表明各地区的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升级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何筠,张波(2006)研究表明人力资源开发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具有乘数效应。罗瑞荣(2012)实证研究提出一国的人力资源存量越多、素质越高,那么该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就会越高,相应的产业分工水平就越高。

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的机制体现在人力资源流动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会拉动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也同样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是产业结构转化的基础,决定了产业结构转化的速度、方向和效果(靳卫东,2010)。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产生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决定人力资源需求,如配第·克拉克所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

1 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现状分析

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已成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截止2011 年底,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50.6%。2011 年西安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经营户和私营企业分别有64.7 万户和7.8 万户,与2005 年比较,分别增长了50%和87.5%。结合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从表1 可以看出,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形成“三、二、一”结构,说明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005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93.85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4.13%,到2011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133.66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9.12%,但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相比,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趋于相同,表明一般劳动力滞留较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间差别大,总体看较合理,这说明第二三产业的人力资源所占比重不足,应加大人力资源结构积极向第三产业合理转移,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表1 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互动现状

2 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偏离度分析

本文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来反映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程度,从表2 结果表明,第一、二产业从2005 年以来变化幅度较大,协调度在不断提高。着说明第一、二产业吸收一部分的劳动力就业,并成为劳动力输出的部门。第三产业的比重数值不断波动变化,但总趋势略趋于平稳,着说明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平衡度不够,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发挥出较强的吸纳就业,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表2 西安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

3 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验证

研究采用eviews 对2005-2011 年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力资源结构比重和产业结构占GDP 的比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回归方程(1)-(3)表明,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对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说明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三产业结构中逐渐形成以知识密度型为主导,这是由产业结构的异质性特征所导致。在三次产业中,农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工业则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服务业内部既包括如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劳动密集型部门,也包括如金融信息和计算机软件等知识密集型和人才专门型部门。如果服务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力资源的影响较小;反之,如果服务业以知识密集型为主,人力资源的影响则较大。

注:X1、X2、X3指第一、二、三产业中人力资源结构所占GDP 的比重;Y1、Y2、Y3指第一、二、三产业占总体GDP 的比重。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互动的原理分析,结合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措施和建议。

①推进区域教育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区域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人才布局与产业集群的对接。形成高、中、低多层次协调的人才结构体系,并鼓励和引导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

②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依靠纵向兼并重组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

③继续优化非公企业的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一方面,政府加大职能转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支持非公企业开拓市场,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张若雪.人力资本,技术采用与产业结构升级[J].财经科学,2010(2):66-74.

[2]唐辉亮.人力资本结构,技术资本配置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106-108.

[3]张国强,温军,汤向俊.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138-146.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第三产业西安市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加强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的股票融资市场——2011年非公有制上市企业综述